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首先学习的是自然地理,这是高中地理的重难点。经过自然地理的学习,好多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了畏惧感,因而在接下来的选科中,选的人就比较少,而且他们的基础偏差。针对此现状,笔者在地理课堂上,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实验演示自然地理规律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的重难点,笔者讲授在这一部分内容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演示地球运动。例如在讲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把本节课安排在晚上,事先准备好白炽台灯和地球仪,关上教室的灯,打开台灯,适当拉大地球仪和台灯的距离,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亮暗情况。学生经过观察得到结论:一半亮,一半暗,即昼夜两个半球,中间的分界线即晨昏线,形状为大圆。接着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和时差。在转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在其上方滴墨水观察墨水的运动轨迹,演示地球自转会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通过此实验,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帮助他们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二、注重规律方法的推导与总结
地方时的计算,分四步骤:一定时(确定已知点的时间,首先直接从材料中找,其次从图上读。如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分别为6时和18时,昼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和0时,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地方时,若相切纬线圈出现极昼,切点的地方时为0时,反之,则为12时);二定向(所求地点在已知点的哪个方向,东“ ”西“—”);三定差(经度差,同“—”异“ ”);四定值(代进公式:T=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时,求出地方时)。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用左右手定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原始的运动方向,拇指的指向即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规律加以运用,会变得简单、快捷、得心应手。
三、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旅游地理讲授借助多媒体,可以展现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注重举一反三,变式训练
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会有例题巩固所学知识点,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一般会怎样出题。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题后会有一道变式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和图息息相关,高考题中95%以上的题目都有图,因此教师平时必须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读图步骤:一读图名(了解此图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二读图例和注记(了解图中的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含义及单位);四读图(读取图表中表达的地理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也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如日出方向的确定。分别组织学生观察二分二至的日出方位,从而得到结论:除赤道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均有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日出日落方位就带那个字,太阳总体上是东升西落的,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日落方位为西南方位;赤道上永远是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点,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点,正南升,正南落。
天气系统讲解的时候也应注重联系实际,一方面掌握了知识,才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指导我们的生活。如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由晴转为阴雨连绵再转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多为冷锋,冷锋过境有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后又转晴。
七、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指导
例如答原因的题目要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区位因素分析要分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意义分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评价条件分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区域比较要比较相同点、不同点;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影响要分为对移入地和移出地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等。
以上是笔者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通过此尝试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责任编辑袁妮)
一、注重实验演示自然地理规律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的重难点,笔者讲授在这一部分内容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演示地球运动。例如在讲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把本节课安排在晚上,事先准备好白炽台灯和地球仪,关上教室的灯,打开台灯,适当拉大地球仪和台灯的距离,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亮暗情况。学生经过观察得到结论:一半亮,一半暗,即昼夜两个半球,中间的分界线即晨昏线,形状为大圆。接着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和时差。在转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在其上方滴墨水观察墨水的运动轨迹,演示地球自转会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通过此实验,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帮助他们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二、注重规律方法的推导与总结
地方时的计算,分四步骤:一定时(确定已知点的时间,首先直接从材料中找,其次从图上读。如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分别为6时和18时,昼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和0时,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地方时,若相切纬线圈出现极昼,切点的地方时为0时,反之,则为12时);二定向(所求地点在已知点的哪个方向,东“ ”西“—”);三定差(经度差,同“—”异“ ”);四定值(代进公式:T=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时,求出地方时)。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用左右手定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原始的运动方向,拇指的指向即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规律加以运用,会变得简单、快捷、得心应手。
三、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旅游地理讲授借助多媒体,可以展现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注重举一反三,变式训练
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会有例题巩固所学知识点,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一般会怎样出题。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题后会有一道变式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和图息息相关,高考题中95%以上的题目都有图,因此教师平时必须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读图步骤:一读图名(了解此图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二读图例和注记(了解图中的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含义及单位);四读图(读取图表中表达的地理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也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如日出方向的确定。分别组织学生观察二分二至的日出方位,从而得到结论:除赤道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均有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日出日落方位就带那个字,太阳总体上是东升西落的,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日落方位为西南方位;赤道上永远是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点,正北升,正北落,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点,正南升,正南落。
天气系统讲解的时候也应注重联系实际,一方面掌握了知识,才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指导我们的生活。如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由晴转为阴雨连绵再转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多为冷锋,冷锋过境有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后又转晴。
七、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指导
例如答原因的题目要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区位因素分析要分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意义分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评价条件分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区域比较要比较相同点、不同点;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影响要分为对移入地和移出地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等。
以上是笔者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通过此尝试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