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高中地理区域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下我们所提倡的实施素质教育中,要求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而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开始对地理美育引起了关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将美育渗透到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就针对美育在高中地理区域教学中的渗透意义及方法进行简单阐述,希望能够以此来促进美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美育教育;高中地理;区域教学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美育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要重视美育在这一学科教学当中的渗透,真正体现出美育的育人功能,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同时,还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而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
   一、高中地理区域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
   美育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发现美、体验美并创造美等各种能力的教育。而对于高中区域地理而言,它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独特的美育素材,如:大量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地和谐之美等。将美育渗透在地理学科中去展开教学,能够达到“以美启真、以美促善、以美育美”的综合性教学效果。借助地理美促进学生收获地理知识,美化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和品格,这对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地理区域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
   (一)运用语言感知法
   教师通过运用口头语言描述的方法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感知,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让人满意,这与地理教师所运用的教学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运用优美、有趣的语言去对学生开展课堂的教学,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够在进行地理学科教育的同时渗透美育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地理美,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例如,我们经常说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其实就是由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温带地区的大陆性气候所导致的。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文学魅力,让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让课堂带给他们地理知识中美的感受。
   (二)借助教具演示法
   这个方法需要地理教师能够借助地理模型等教具或者多媒体等作为辅助工具来展开地理教学的活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模型、视频等具有直观性特点的材料,从而引导他们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来获取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山地的形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山地的模型或者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山景图画和山地形成过程的动态视频等。借助教具来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直观体验中去感受到地理中的美,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
   (三)开展实践活动法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追求美,也是渗透美育的一种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们发散思维去创造美的能力。实践活动课开展可以让同学们对大自然中的地理现象直接接触,切身发现并体会地理美,同时还加强了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价值意义。例如,可以开展班级野外考查,组织学生夜间识星等实践性活动,通过大自然中多彩多姿的美去影响学生,从而达到了渗透美育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学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去领会大自然中蕴含的美,还激发了学生對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合作讨论法
   小组讨论合作是能够在地理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地理规律,自主寻找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解决思路,自主解决地理问题,而需要教师做的便是做好引导性工作并及时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知识。在学生课堂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基础上,让他们再去讨论加深他们对地理美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美化环境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去参与讨论,在渗透了美育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将美育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确实能够让我们收获意料之外的教学成效。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激发情感体验,最终形成正确的三观思想。
   【参考文献】
   [1]秦宏亮.基于“科教融合”模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0(42):14-16.
   [2]方媛媛.美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上海教育,2020(18):74.
   [3]叶先进.美育引领的高中地理生本畅态课堂的建构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3):22-24.
   【本文系2020年度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美育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JG 20012)主要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数学的难度较大,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偏高,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十分艰难。面对高中数学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尽快地调整教学策略,寻找更具有突破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思维,解决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更加有效的思维体系,提
【摘 要】“教学做合一”是我国杰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教中学、学中教发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个人能力培养、思维模式养成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次研究深刻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组织设计。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做合一;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改变传统教育迫在眉睫,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思考陶行知先生研究出一种符合国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当前高中的教育之中,其中生物课堂已经逐渐成为学生的主要科目之一,在生物的学习之中,学生必须掌握生命观念,这样做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一方面也是在当前高中生活中,学生对于生命不尊重,因此导致很多悲剧的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人格成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道德基础,让学生可以成长为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学生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基本国策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向师性,爱
【摘 要】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我们有较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我们有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的艺术。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当然,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这还不是最难的。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得随时开展德育教育,寓德育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关键词】细节;德育;荣誉感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德
文本再构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这几个方面。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方式的接受能力不同,對同一本教材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如果想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教学,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的文本再构,通过文本再构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合适的教学情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图文并茂,增加英语阅读教学的乐趣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因为阅读是
【摘 要】为了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高中地理教学成为了新课改教育下的重要目标。从实际的角度来表示地理教学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从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说,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之中,老师太过注重地理知识点的讲授,从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导致一整节课程下来,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东西,而高中地理知识包含了区域地理、人地协调、地理实践和综合思维能力,所以想要通过实际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
【摘 要】随着新课程目标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形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高中生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合作学习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条学习思路,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合作学习背景下高中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数学;自主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标明确的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注重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的研究,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创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