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化”中拓展数学思维,在“过程”中感悟辩证思想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一、起疑:提出设想  学校五年级数学组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时,有教师提出这样的设想:可以先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再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其理由是多边形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是三角形,任意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如果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就可以通过分割求和的方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想法在逻辑上是可行的,但问题是现行教材中都是先教学平行
辩证看待“农村教师素质低”    农村教师是由公办教师和一部分代课教师组成的群体。据联合国统计,中国政府用占世界0.78%的基础教育经费,完成了19.81%的适龄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教师功不可没。教育研究人员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理应成为教育界的良心,充满感情地对待他们,同情他们的不利处境,为他们的利益鼓与呼。但令人遗憾的是,近来出现了部分对农村教师定性不实、感情冷漠、态度生硬、意见草率的言论
【摘 要】“租船问题”是一类基于数量关系的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与应用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基于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完善思路”“多维练习优化思路”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经历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解题策略。  【关键词】租船问题;问题群;方法;策略  “租船问题”是一类基于数量关系的较复杂的应用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合
【摘 要】“整数两级运算应用问题”是小学数学两步应用问题的关键,它处在运算意义内化巩固、数量关系基本建立、解题策略初步形成的枢纽环节。教师应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前测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寻找学生解题的难点,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有效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复合 两级运算 应用问题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材由一个个相對独立的单元构成,同一单元中的新知又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写的。因此,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视角来审视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内容,并通过适当的调整与重组来更好地构建起基于学生认知规律与数学学科逻辑的单元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学和教师教效率的提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由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卲汉民领衔的团队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本刊特组织专题
【课前思考】  单元教学序列调整,使学生在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积累了转化经验,充分感知并掌握了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两种策略——剪拼和倍拼。学生能根据图形转化前后的内在联系学会公式的推理表达。当学生具备这些知识基础与数学活动经验后,能否自主将其转化为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在推导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使用哪些转化策略,能否实现梯形面积公式的意义性建构?如何帮助学生沟通梯形、三角形、平
【摘 要】数的概念教学是形成数感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建立数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可视化思维支架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数”的形式变化过程。就“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来说,可从数据、表征、建模三个维度来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数感。  【关键词】数感;教学;思维可视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帮助学生形
教师作为社会职业的一种,本该和其它职业没什么两样,可是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把教师视为神圣的职业,因此让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必然要扮演着高大的形象。从人们赋予教师的种种角色定位可以看出来,由古代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和“先生”,演变到后来的多种角色: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的春蚕,“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为别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快速流通的实现与课改的大力推行,公开课成为教育沟通与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流行方式。而作为一种公众品鉴的对象,公开课之“公开”成为了热议的焦点:公开课到底要“公开”什么?怎么公开才不悖离教育的人文性?在公开示范或实验的功利性与公开课本身的唯美追求之间,我们如何寻求平衡?  思考一:一个误指——公开课即反原生态  公开课不够原生态,一直是公开课最受诟病的地方。其实,公开课与原生态并不
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暗示所具备的特性正迎合了学生的心理与教育需要——在无痕中批评、在无声中指引、在无形中点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暗示,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