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一年级,不仅是孩子们校园生活的一个新起点,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读了一年级,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心态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步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父母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为人父母们心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答案,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心态一:“孩奴”心理
一年级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孩子们开始了文化课程的学习。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各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期,因此要顺利地完成学业任务,就有赖于家长在各方面的协助与配合。例如,孩子每天回家作业的辅导与检查,整理教科书和教学用具,亲子阅读,手工制做,各门学科的预习指导与复习巩固等等,这些任务虽看似简单,但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并不容易,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因此,一年级家长面临的第一个转折就是,本来可以自我放松和调节的下班时间被孩子占去了大半,原来下班后的许多活动计划和安排也常常会因为孩子而不得不作罢。
有许多家长向我反映,本来上了一天班就很累,回来忙完了一堆家务还要再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仅要听孩子读书、给孩子做口算题、默写词语,还要给孩子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品。生怕万一忘了什么教科书或者作业,第二天孩子会被老师批评,家长也还要请假给孩子送到学校去,真是累得苦不堪言,简直成了孩子的奴隶。
其实,拥有上述心理的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己调整到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知道,教育子女是家长不可逃避的责任,也是为人父母者最基本的担当。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给予孩子各种关怀和鼓励、支持与帮助,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会成长的乐趣,留下一段共同的记忆与坚持,这不仅是父母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支持,同时也是维持健康亲子关系所必需的。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校教育。因为孩子的课余时间主要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在家庭中由父母继续影响孩子的学习也是非常自然的事。
所以,拥有“孩奴”心理的家长只要换一种心态,就能收获一种截然不同的心情,并从中体味到一番苦中有甜的滋味。
心态二:“解脱”心理
对于有些家长来说,孩子读一年级反而是一种解脱。一般来说,这些家庭里出来的孩子大都是从小娇生惯养、被宠坏了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自幼倍受全家人呵护,不受约束,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大人都会包容甚至包庇,结果养成了孩子骄横粗暴、蛮不讲理的性格,在家里完全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做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家中没有一个人管得住这个孩子的局面。
这些在家庭教育方面出了问题的家长最渴望的就是早点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寄希望于学校的老师能管住自己的孩子,纠正孩子身上的缺点。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家长这样对老师说:“老师请你帮帮忙,帮我好好管管我们家的孩子。这个孩子脾气太坏,我们家里没有一个人能管住他,他就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能对他严加管教。”
与此同时,在“只有老师才能管住自己孩子”的思想指导下,这些家长经常用来威胁孩子的话便是“再不听话,我就打电话告诉你老师!”
或许,家长的恐吓很管用,能一时制止住孩子的不当行为。然而,当老师成了家长用来威吓孩子最有力的武器时,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已然成为了一个对立面,一个假想敌,而不是一个可以依靠、信赖和倾诉的对象。试问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又让老师如何去改变一个孩子呢?长此以往,也只会培养出孩子“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性格。
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从改变家庭的教育方式开始。那些拥有“解脱”心理的家长必须要明白,其实父母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而家庭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
完全将教育好子女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而不从改变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单想让老师管住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即便所有的老师都愿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不管是哪一个孩子,总会有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那一天,到了那个时候,做家长的还能再指望哪位老师来帮自己管住孩子呢?因此,“好家长胜过好老师”,这绝对是一句值得家长们共勉的教育箴言。
心态三:“焦虑”心理
产生焦虑心理的家长,总体上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情况,而这些家长的孩子在入学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也都远远超出了许多同龄人。他们不仅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认识了不少汉字,能背诵几十首古诗,能独立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谈,能做一千以内的加减运算,而且还能有一到两种才艺和特长。
可以说这些家长的心理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在教育子女方面,这些家长也是绝对不遗余力的,其中也不乏许多的“狼爸”和“虎妈”。因此,当他们的孩子跨进小学校门的时候,这些家长一般都会频繁地向老师打听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除了经常与老师电话联系之外,这些家长还会不定期地主动到学校与老师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向老师讨教家庭教育和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当然,这些家长对子女的考试成绩要求也是极高的,对子女在班级里甚至在年级里的排名也是非常关注,甚至是非常敏感的。
面对家长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他们孩子承受的无形压力也是巨大的。这些孩子虽然一般成绩都不错,而且与同龄人比较而产生的优越感也让他们非常的自信,但是每次考试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而变得非常紧张,并且这种紧张情绪通常会随着考试成绩的优劣而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如果考好了他们会变得如释重负般地愉悦,如果考砸了则会显得非常的低落沮丧。
应该说,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在中国也屡见不鲜。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所有的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而父母的期望通常也都会成为孩子的奋斗目标。然而,如果父母的期望过高,孩子就极易被焦虑的心理所困扰。在父母的高压下,这些孩子一旦遭遇失败,不仅会让父母失望,而且自己也会非常内疚,长此以往反而会滋生出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
所以,具有“焦虑”心理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量力而行,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和鼓励,营造出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同样会全力以赴地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家长的心态既是家庭氛围的晴雨表,也是孩子成长的风向标,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当孩子站在一年级这个全新的起点上时,家长们一定要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正视孩子的教育、引领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为孩子的茁壮成长营造出一个的健康、积极、和谐的氛围。
心态一:“孩奴”心理
一年级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孩子们开始了文化课程的学习。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各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期,因此要顺利地完成学业任务,就有赖于家长在各方面的协助与配合。例如,孩子每天回家作业的辅导与检查,整理教科书和教学用具,亲子阅读,手工制做,各门学科的预习指导与复习巩固等等,这些任务虽看似简单,但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并不容易,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因此,一年级家长面临的第一个转折就是,本来可以自我放松和调节的下班时间被孩子占去了大半,原来下班后的许多活动计划和安排也常常会因为孩子而不得不作罢。
有许多家长向我反映,本来上了一天班就很累,回来忙完了一堆家务还要再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仅要听孩子读书、给孩子做口算题、默写词语,还要给孩子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品。生怕万一忘了什么教科书或者作业,第二天孩子会被老师批评,家长也还要请假给孩子送到学校去,真是累得苦不堪言,简直成了孩子的奴隶。
其实,拥有上述心理的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己调整到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知道,教育子女是家长不可逃避的责任,也是为人父母者最基本的担当。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给予孩子各种关怀和鼓励、支持与帮助,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会成长的乐趣,留下一段共同的记忆与坚持,这不仅是父母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支持,同时也是维持健康亲子关系所必需的。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校教育。因为孩子的课余时间主要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在家庭中由父母继续影响孩子的学习也是非常自然的事。
所以,拥有“孩奴”心理的家长只要换一种心态,就能收获一种截然不同的心情,并从中体味到一番苦中有甜的滋味。
心态二:“解脱”心理
对于有些家长来说,孩子读一年级反而是一种解脱。一般来说,这些家庭里出来的孩子大都是从小娇生惯养、被宠坏了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自幼倍受全家人呵护,不受约束,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大人都会包容甚至包庇,结果养成了孩子骄横粗暴、蛮不讲理的性格,在家里完全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做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家中没有一个人管得住这个孩子的局面。
这些在家庭教育方面出了问题的家长最渴望的就是早点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寄希望于学校的老师能管住自己的孩子,纠正孩子身上的缺点。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家长这样对老师说:“老师请你帮帮忙,帮我好好管管我们家的孩子。这个孩子脾气太坏,我们家里没有一个人能管住他,他就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能对他严加管教。”
与此同时,在“只有老师才能管住自己孩子”的思想指导下,这些家长经常用来威胁孩子的话便是“再不听话,我就打电话告诉你老师!”
或许,家长的恐吓很管用,能一时制止住孩子的不当行为。然而,当老师成了家长用来威吓孩子最有力的武器时,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已然成为了一个对立面,一个假想敌,而不是一个可以依靠、信赖和倾诉的对象。试问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又让老师如何去改变一个孩子呢?长此以往,也只会培养出孩子“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性格。
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从改变家庭的教育方式开始。那些拥有“解脱”心理的家长必须要明白,其实父母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而家庭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
完全将教育好子女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而不从改变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单想让老师管住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即便所有的老师都愿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不管是哪一个孩子,总会有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那一天,到了那个时候,做家长的还能再指望哪位老师来帮自己管住孩子呢?因此,“好家长胜过好老师”,这绝对是一句值得家长们共勉的教育箴言。
心态三:“焦虑”心理
产生焦虑心理的家长,总体上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情况,而这些家长的孩子在入学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也都远远超出了许多同龄人。他们不仅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认识了不少汉字,能背诵几十首古诗,能独立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谈,能做一千以内的加减运算,而且还能有一到两种才艺和特长。
可以说这些家长的心理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在教育子女方面,这些家长也是绝对不遗余力的,其中也不乏许多的“狼爸”和“虎妈”。因此,当他们的孩子跨进小学校门的时候,这些家长一般都会频繁地向老师打听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除了经常与老师电话联系之外,这些家长还会不定期地主动到学校与老师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向老师讨教家庭教育和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当然,这些家长对子女的考试成绩要求也是极高的,对子女在班级里甚至在年级里的排名也是非常关注,甚至是非常敏感的。
面对家长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他们孩子承受的无形压力也是巨大的。这些孩子虽然一般成绩都不错,而且与同龄人比较而产生的优越感也让他们非常的自信,但是每次考试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而变得非常紧张,并且这种紧张情绪通常会随着考试成绩的优劣而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如果考好了他们会变得如释重负般地愉悦,如果考砸了则会显得非常的低落沮丧。
应该说,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在中国也屡见不鲜。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所有的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而父母的期望通常也都会成为孩子的奋斗目标。然而,如果父母的期望过高,孩子就极易被焦虑的心理所困扰。在父母的高压下,这些孩子一旦遭遇失败,不仅会让父母失望,而且自己也会非常内疚,长此以往反而会滋生出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
所以,具有“焦虑”心理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量力而行,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和鼓励,营造出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同样会全力以赴地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家长的心态既是家庭氛围的晴雨表,也是孩子成长的风向标,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当孩子站在一年级这个全新的起点上时,家长们一定要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正视孩子的教育、引领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为孩子的茁壮成长营造出一个的健康、积极、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