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和“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强劲的挑战和冲击。在充分掌握了“95后”大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特点后,进行了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下的思想引领对策研究。
【关键词】“95后”大学生 手机使用习惯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设备涌入了大学校园,并且凭借其便携性、即时性优势一举超越了iPad、笔记本电脑等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出行和学习娱乐的标配;如何主动应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互联网 ”时代的到來,化挑战为机遇,加快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转型成为了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在深度了解了“95后”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高校思想引领工作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所确立、坚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包括实现“中国梦”和实现共产主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还包括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包括哲学、政治、道德理论、历史知识等,也包括实践活动、客观事实、实际生活等。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特别是目前“95后”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二、“95后”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分析
本研究面向江苏高校本科生共计发放了15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26份,初步掌握了“95后”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特点以及对网络文化的有关态度。从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日均使用手机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人数占到调查总数的65%,在手机日常用途一题中分别有80%和69%的人选择了QQ微信聊天和玩游戏。有53%的人经常会忍不住看手机,有高达90%的人有睡觉前和起床后一定要看手机的习惯……
这些无不说明了“95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已经到达了不可小觑的程度,智能手机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效果、交往方式和身心发展等方面,这无疑给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智能手机与“互联网 ”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大学生可以坚持做到在课堂上不看手机,有39%的调查者选择了经常或几乎每节课看手机;一节课累计看手机时间达10分钟以上的占到了26%。这样的比例不禁让学校和老师担心手机进入课堂是否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质量。尽管有接近一半的同学表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用来搜索没有理解的题目知识点,但这也间接说明原本需要他们亲力亲为思考或者师生探讨的过程被高端的信息检索软件所扼杀了。这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自制力的考验,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向教育者在提高课堂吸引力以及思想引领方式的创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教学,最大化延展其有效思考时间,重现课堂教学活力是教育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
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对微博、论坛、知乎等新兴大众交流平台的追捧热度持续升温。可是,这些平台在促进多元文化相融、传播主流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高度的言论自由也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得以放大。各类虚假造谣信息、煽动性言论挑衅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和党的政治理念,传递出负面情绪、消极价值观的言论更是层出不穷。大学生群体相对来说社会经验缺乏、心无城府,日复一日被这些言论熏染难免会影响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思想信念上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既不可能抵制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又必须要保证大学生群体思想的正确性、纯洁性,这无疑给高校的思想引领工作增添了巨大的负担。
当我们问及大学生对于网络上负面信息的态度时,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负面新闻时会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接受但不传播,但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这些信息多少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弱化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大学生在离开手机时会出感到不安想拿回手机,有63%的人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担心不过问题不大。这都说明在新媒体盛行的环境下,许多大学生由于过度玩手机产生了轻微的强迫症或是对手机的依赖症,有人甚至将手机与他人交流的唯一工具或途径。全国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指出,67%的学生常在亲戚、朋友、同学聚会时低头看手机,不注意与身边其他人进行情感交流,长此以往,聚会的氛围变得十分尴尬无味,几乎起不到交流感情的作用。另外,也有很多大学生感到长期沉浸于虚拟网络之中致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慢慢退化变得不善于与人沟通,数字终端正在让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不断弱化。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在引领大学生成为积极开朗、善于沟通、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的青年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关专家指出,假若“低头族”颈部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就会对颈椎的造成潜在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比浏览电脑高十几倍,甚至造成眼部疾病,如眼睛肿胀、发酸、发涩、眼癌等。有调查结果表明,寝室熄灯后学生玩手机是不可取的,手机屏幕和黑暗环境造成的强烈对比,不仅能加重近视,而且还能导致眼部失明或癌症。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手机屏幕强光长期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还会造成失眠、多梦等症状,导致同学们休息状况不佳。韩国专家也指出,过度依赖手机,会患上“数码痴呆症”,出现记忆力、专注力下降等早期痴呆症。锻炼身体的时间被玩手机所占据,使我们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过分依赖手机常常会影响心理健康。美国马里兰大学以100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24h无媒体试验,要求被测试的大学生24h 内不能使用任何多媒体,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表现紧张、不安、易怒、烦躁、孤独、困惑、焦躁等负面情绪。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常有内疚感,而且还容易引起拖延症,最终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业。不少学生承认自己在读书期间因玩手机而患拖延症,如作业一拖再拖,报告也是写了很久,等等,也有学生直接承认自己从来没有按时完成过作业,甚至一直拖着,指导教师点名道姓才意识到自己患了拖延症。这种拖延症严重时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这一系列的问题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95后”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对策
尽管“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无计可施。经过分析和试点检验,本文分别从主动利用新媒体优势和避开网络劣势两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倡导各高校主动出击化挑战为机遇,更好地进行思想引领工作的升级和转型。
(一)线上线下思想教育工作同步进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基地
学校党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指导基层团支部开展了一系列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及时解读和传播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分享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公布校园最新动态,传播正确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以新颖生动的宣传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更为大家接受与喜爱。其次,借助网络以及各类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如某团支部曾开展过基于直播平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日活动,极大程度上扩大了活动的参与度,激发了大家的讨论意识。另外,还有一些老师尝试将好的教育APP软件引入课堂辅助教学,比如江苏大学数学师范专业曾经借助蓝墨云微课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研讨活动和线下技能培训工作,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大学生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对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思想教育灌输模式进行互联网辅助下的改革创新,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与时俱进激发思想引领工作的活力。
(二)助力打造学校品牌社团和文化活动,响应“三走”号召
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课外兴趣锻炼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例如,学校可以广泛开展思想、科技、体育、娱乐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的影响作用;组织数字科技节、汽车技能节等一系列内容丰富、专业特色鲜明、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就业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实践比拼中建立友谊、锻炼技能、提高素养、树立自信,进而降低手机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逐步告别鼠标手、消除“低头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地让大学生们“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成为身心素质、专业能力、文化素养俱佳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J].教学与研究,2014,(11) :53-57.
[2]王竹玉,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 ”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4-8.
[3]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68-74.
[4]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07) :193-196.
【关键词】“95后”大学生 手机使用习惯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设备涌入了大学校园,并且凭借其便携性、即时性优势一举超越了iPad、笔记本电脑等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出行和学习娱乐的标配;如何主动应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互联网 ”时代的到來,化挑战为机遇,加快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转型成为了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在深度了解了“95后”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高校思想引领工作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所确立、坚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包括实现“中国梦”和实现共产主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还包括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包括哲学、政治、道德理论、历史知识等,也包括实践活动、客观事实、实际生活等。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特别是目前“95后”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二、“95后”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分析
本研究面向江苏高校本科生共计发放了15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26份,初步掌握了“95后”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特点以及对网络文化的有关态度。从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日均使用手机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人数占到调查总数的65%,在手机日常用途一题中分别有80%和69%的人选择了QQ微信聊天和玩游戏。有53%的人经常会忍不住看手机,有高达90%的人有睡觉前和起床后一定要看手机的习惯……
这些无不说明了“95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已经到达了不可小觑的程度,智能手机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效果、交往方式和身心发展等方面,这无疑给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智能手机与“互联网 ”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大学生可以坚持做到在课堂上不看手机,有39%的调查者选择了经常或几乎每节课看手机;一节课累计看手机时间达10分钟以上的占到了26%。这样的比例不禁让学校和老师担心手机进入课堂是否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质量。尽管有接近一半的同学表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用来搜索没有理解的题目知识点,但这也间接说明原本需要他们亲力亲为思考或者师生探讨的过程被高端的信息检索软件所扼杀了。这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自制力的考验,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向教育者在提高课堂吸引力以及思想引领方式的创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教学,最大化延展其有效思考时间,重现课堂教学活力是教育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
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对微博、论坛、知乎等新兴大众交流平台的追捧热度持续升温。可是,这些平台在促进多元文化相融、传播主流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高度的言论自由也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得以放大。各类虚假造谣信息、煽动性言论挑衅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和党的政治理念,传递出负面情绪、消极价值观的言论更是层出不穷。大学生群体相对来说社会经验缺乏、心无城府,日复一日被这些言论熏染难免会影响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思想信念上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既不可能抵制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又必须要保证大学生群体思想的正确性、纯洁性,这无疑给高校的思想引领工作增添了巨大的负担。
当我们问及大学生对于网络上负面信息的态度时,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负面新闻时会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接受但不传播,但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这些信息多少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弱化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大学生在离开手机时会出感到不安想拿回手机,有63%的人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担心不过问题不大。这都说明在新媒体盛行的环境下,许多大学生由于过度玩手机产生了轻微的强迫症或是对手机的依赖症,有人甚至将手机与他人交流的唯一工具或途径。全国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指出,67%的学生常在亲戚、朋友、同学聚会时低头看手机,不注意与身边其他人进行情感交流,长此以往,聚会的氛围变得十分尴尬无味,几乎起不到交流感情的作用。另外,也有很多大学生感到长期沉浸于虚拟网络之中致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慢慢退化变得不善于与人沟通,数字终端正在让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不断弱化。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在引领大学生成为积极开朗、善于沟通、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的青年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关专家指出,假若“低头族”颈部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就会对颈椎的造成潜在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比浏览电脑高十几倍,甚至造成眼部疾病,如眼睛肿胀、发酸、发涩、眼癌等。有调查结果表明,寝室熄灯后学生玩手机是不可取的,手机屏幕和黑暗环境造成的强烈对比,不仅能加重近视,而且还能导致眼部失明或癌症。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手机屏幕强光长期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还会造成失眠、多梦等症状,导致同学们休息状况不佳。韩国专家也指出,过度依赖手机,会患上“数码痴呆症”,出现记忆力、专注力下降等早期痴呆症。锻炼身体的时间被玩手机所占据,使我们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过分依赖手机常常会影响心理健康。美国马里兰大学以100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24h无媒体试验,要求被测试的大学生24h 内不能使用任何多媒体,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表现紧张、不安、易怒、烦躁、孤独、困惑、焦躁等负面情绪。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常有内疚感,而且还容易引起拖延症,最终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业。不少学生承认自己在读书期间因玩手机而患拖延症,如作业一拖再拖,报告也是写了很久,等等,也有学生直接承认自己从来没有按时完成过作业,甚至一直拖着,指导教师点名道姓才意识到自己患了拖延症。这种拖延症严重时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这一系列的问题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95后”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对策
尽管“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无计可施。经过分析和试点检验,本文分别从主动利用新媒体优势和避开网络劣势两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倡导各高校主动出击化挑战为机遇,更好地进行思想引领工作的升级和转型。
(一)线上线下思想教育工作同步进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基地
学校党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指导基层团支部开展了一系列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及时解读和传播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分享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公布校园最新动态,传播正确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以新颖生动的宣传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更为大家接受与喜爱。其次,借助网络以及各类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如某团支部曾开展过基于直播平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日活动,极大程度上扩大了活动的参与度,激发了大家的讨论意识。另外,还有一些老师尝试将好的教育APP软件引入课堂辅助教学,比如江苏大学数学师范专业曾经借助蓝墨云微课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研讨活动和线下技能培训工作,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大学生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对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思想教育灌输模式进行互联网辅助下的改革创新,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与时俱进激发思想引领工作的活力。
(二)助力打造学校品牌社团和文化活动,响应“三走”号召
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课外兴趣锻炼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例如,学校可以广泛开展思想、科技、体育、娱乐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的影响作用;组织数字科技节、汽车技能节等一系列内容丰富、专业特色鲜明、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就业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实践比拼中建立友谊、锻炼技能、提高素养、树立自信,进而降低手机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逐步告别鼠标手、消除“低头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地让大学生们“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成为身心素质、专业能力、文化素养俱佳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J].教学与研究,2014,(11) :53-57.
[2]王竹玉,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 ”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4-8.
[3]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68-74.
[4]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07) :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