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给予儿童乐音听觉培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 有助于儿童听力、审美力、理解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再者,假如儿童进行乐音听觉培养,对它以后学习音乐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深度,学习音乐的层次会更高,对音乐学习发展之路会更长。
关键词:乐音听觉 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3.5
一、乐音及乐音听觉
1.什么是乐音
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称乐音。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发出乐音的乐器。乐音是音乐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乐中的旋律、和声等均由乐音构成。
2.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可以分为如下几点:①音乐角度:乐音是在音乐中经过挑选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比如声乐歌曲,钢琴,竖琴,笛子发的音多是乐音。噪音是没有固定音高的音。比如:戏曲音乐中,使用的锣鼓。打锣,小锣,大鼓,小鼓发的音多是噪音。多用于打击乐。②物理角度: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像是规则整齐的。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像是杂乱无章的。③环保角度:乐音听起来很动听,让人很舒服,很放松。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污染环境,都属于噪音。乐音与噪声是相对的,一种声音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是乐音,而在另一个时间或地点就可能成为噪声。例如:美妙的歌声在影响了人们休息时就变成了噪声。
3.乐音听觉
乐音听觉是音乐欣赏、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伴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听觉训练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听觉能力。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乐音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美,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提高音乐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孩子的听觉是一生中处于最灵敏的阶段。音乐又是发展听觉的重要途径。因为音乐的要素如:丰富的音色,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等与孩子的听觉关系密切,多听音乐能提高孩子辨别声音的能力。
二、培养学前儿童乐音听觉的方式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听力技能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只有等幼儿真正能够“听”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等幼儿真正具备了一定的听的能力时,我们才能开始着手培养他音乐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多的唤醒儿童沉睡音乐细胞,训练儿童有一副听觉的耳朵。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开发,不仅训练他们的音乐才能,并不是为了培养每一位孩子都是音乐家,而是开发大脑的智力、创造力、记忆力、注意力、情感、美感等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1.幼儿的音高训练
音高比较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方法,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施教。首先,教师利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学习内容:清早起来,大公鸡高声地叫着:“咯咯咯— — 咯咯咯— — ,叫小朋友早早起。”老黄牛听见了,表场大公鸡:“哞—蛑—,大公鸡真勤快!”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公鸡、黄牛的叫声,感知声音有高有低,大公鸡的声音是高的,老黄牛的声音是低的。其次,利用幼儿熟悉的进行曲或乐曲进行音高训练,如:教师弹奏《运动员进行曲》,分别在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弹奏乐句,请小朋友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当听到高音区旋律时,双手上举在头顶拍手;当听到中音区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手;当听到低音区旋律时,双手向下在腿部拍手。如此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幼儿听辨不同音高的能力及变换拍手方位的反应能力。再次,可利用《跳台阶》的游戏,检验幼儿对不同音高的分辨能力。在幼儿园的台阶开始分别写上1、2、3、4、5、6、7、1,让幼儿记住每个音的音高,然后教师边唱边随意弹奏3、5、6等音,让幼儿根据音高跳台阶,提醒幼儿3与4、7与1之间距离短,最后教师不唱只弹音阶,请幼儿边唱边跳台阶。
2.幼儿的音值训练
幼儿的音值训练,也就是幼儿的节奏训练。音乐节奏的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因此,从小就让幼儿利用语言来学习节奏,不仅使幼儿容易掌握,而且富有生命力。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出:一只小鸡在草地上唱歌“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一只小羊走过来,对他说:“咩—咩—咩—,你—好—!”“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你好 你好!”请幼儿模仿小羊、小鸡的叫声分別向它们问好,并引导幼儿说出谁说话的速度快,谁说话的速度慢。利用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的儿歌进行节奏训练,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儿歌《小金鱼》我是小金鱼,长在池塘里,游过来游过去,玩得真得意。
3.幼儿的音色训练
利用打击乐器,提高幼儿音色辨别能力。在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出示各种乐器,如:铃鼓、碰钟、木鱼、三角铁①等,让幼儿看一看,敲一敲,感受、熟悉其音色,记住它们的名称,然后教师在幕布后面或放在后面敲乐器,让幼儿熟悉打击乐器,然后让幼儿听辨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4.幼儿的音强训练
与前三个特征的训练相比,音的强弱对于幼儿更易于掌握。音的响度越大,音越强;音的响度越小,音越弱。比如:在老师上课时,让幼儿注意倾听老师声音的大小,琴声的大小,播放电视声音的大小,学生说话声音的大小等。
音乐对儿童确实有着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等种种了不起的功能,因此,它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美好的音乐与儿童纯真的心灵是相同,儿童的发展需要音乐。但首先必须让孩子喜爱音乐、学会倾听音乐,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被音乐所打动,发展音乐潜能,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变得更高尚、更有智慧。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徐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李重光.音乐教育理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关键词:乐音听觉 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3.5
一、乐音及乐音听觉
1.什么是乐音
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称乐音。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发出乐音的乐器。乐音是音乐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乐中的旋律、和声等均由乐音构成。
2.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可以分为如下几点:①音乐角度:乐音是在音乐中经过挑选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比如声乐歌曲,钢琴,竖琴,笛子发的音多是乐音。噪音是没有固定音高的音。比如:戏曲音乐中,使用的锣鼓。打锣,小锣,大鼓,小鼓发的音多是噪音。多用于打击乐。②物理角度: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像是规则整齐的。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像是杂乱无章的。③环保角度:乐音听起来很动听,让人很舒服,很放松。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污染环境,都属于噪音。乐音与噪声是相对的,一种声音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是乐音,而在另一个时间或地点就可能成为噪声。例如:美妙的歌声在影响了人们休息时就变成了噪声。
3.乐音听觉
乐音听觉是音乐欣赏、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伴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听觉训练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听觉能力。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乐音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美,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提高音乐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孩子的听觉是一生中处于最灵敏的阶段。音乐又是发展听觉的重要途径。因为音乐的要素如:丰富的音色,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等与孩子的听觉关系密切,多听音乐能提高孩子辨别声音的能力。
二、培养学前儿童乐音听觉的方式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听力技能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只有等幼儿真正能够“听”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等幼儿真正具备了一定的听的能力时,我们才能开始着手培养他音乐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多的唤醒儿童沉睡音乐细胞,训练儿童有一副听觉的耳朵。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开发,不仅训练他们的音乐才能,并不是为了培养每一位孩子都是音乐家,而是开发大脑的智力、创造力、记忆力、注意力、情感、美感等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1.幼儿的音高训练
音高比较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方法,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施教。首先,教师利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学习内容:清早起来,大公鸡高声地叫着:“咯咯咯— — 咯咯咯— — ,叫小朋友早早起。”老黄牛听见了,表场大公鸡:“哞—蛑—,大公鸡真勤快!”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公鸡、黄牛的叫声,感知声音有高有低,大公鸡的声音是高的,老黄牛的声音是低的。其次,利用幼儿熟悉的进行曲或乐曲进行音高训练,如:教师弹奏《运动员进行曲》,分别在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弹奏乐句,请小朋友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当听到高音区旋律时,双手上举在头顶拍手;当听到中音区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手;当听到低音区旋律时,双手向下在腿部拍手。如此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幼儿听辨不同音高的能力及变换拍手方位的反应能力。再次,可利用《跳台阶》的游戏,检验幼儿对不同音高的分辨能力。在幼儿园的台阶开始分别写上1、2、3、4、5、6、7、1,让幼儿记住每个音的音高,然后教师边唱边随意弹奏3、5、6等音,让幼儿根据音高跳台阶,提醒幼儿3与4、7与1之间距离短,最后教师不唱只弹音阶,请幼儿边唱边跳台阶。
2.幼儿的音值训练
幼儿的音值训练,也就是幼儿的节奏训练。音乐节奏的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因此,从小就让幼儿利用语言来学习节奏,不仅使幼儿容易掌握,而且富有生命力。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出:一只小鸡在草地上唱歌“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一只小羊走过来,对他说:“咩—咩—咩—,你—好—!”“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你好 你好!”请幼儿模仿小羊、小鸡的叫声分別向它们问好,并引导幼儿说出谁说话的速度快,谁说话的速度慢。利用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的儿歌进行节奏训练,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儿歌《小金鱼》我是小金鱼,长在池塘里,游过来游过去,玩得真得意。
3.幼儿的音色训练
利用打击乐器,提高幼儿音色辨别能力。在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出示各种乐器,如:铃鼓、碰钟、木鱼、三角铁①等,让幼儿看一看,敲一敲,感受、熟悉其音色,记住它们的名称,然后教师在幕布后面或放在后面敲乐器,让幼儿熟悉打击乐器,然后让幼儿听辨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4.幼儿的音强训练
与前三个特征的训练相比,音的强弱对于幼儿更易于掌握。音的响度越大,音越强;音的响度越小,音越弱。比如:在老师上课时,让幼儿注意倾听老师声音的大小,琴声的大小,播放电视声音的大小,学生说话声音的大小等。
音乐对儿童确实有着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等种种了不起的功能,因此,它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美好的音乐与儿童纯真的心灵是相同,儿童的发展需要音乐。但首先必须让孩子喜爱音乐、学会倾听音乐,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被音乐所打动,发展音乐潜能,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变得更高尚、更有智慧。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徐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李重光.音乐教育理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