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实践证明,思维导图技术能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并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系统化改造,构建以培养学生“学力”为要义的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在整合中必须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学生和教师活动以及思维导图在教学环节中的功能发挥等元素进行系统化设计,形成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学力”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实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力课堂;策略
【作者简介】周强,四川省金堂中学校。
一、思维导图技术与学力课堂
思维导图技术指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风靡世界的可视化组织性思维技术工具。这种技术将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元素综合运用于带顺序标号的形似人的大脑神经的树状结构图中,形象地表现人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的思维过程。简单地说,“思维导图”技术就是用树状结构图展现人的思维过程的简单易用的方法。
本文的“学力”指学习实力(Learning Power), 即学生已经拥有和借助学校学习资源,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所习得的有益于未来发展的能力的总和,包括基础力、认知力、内动力、行为力。
学力课堂指的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通过对传统课堂的系统化改造后构建的以培养学生学力为要义的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学力课堂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学力为目标指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坚持“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变革方向,将课改的理念转变为切实的教学行为,切实变教师低效的教为学生高效的学,变学生低效的被动接受为高效的主动学习,进而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学力课堂由自学、互学、导学、展学、练学五个教学结构随机构成。
二、思维导图技术在学力课堂自学、互学和展学中的运用策略
将思维导图与学力课堂进行深度整合,必须坚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学力为目标指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根本”作为价值取向,同时遵循思维导图“用之适时、用之有度”的原则(即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之“七宜”、“五不宜”。详见另文《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學中的运用原则》)。二者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思维导图技术与学力课堂五个教学环节的整合。本文详述思维导图技术与自学、互学、展学的整合运用策略。
1.思维导图技术在自学中的运用策略(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学,即是在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包括导学案等)和一定学习方法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本文的“自学”主要指互学、导学、展学、练学四个学力课堂教学环节前的活动过程。基于思维导图的自学活动的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用思维导图初步构建的知识体系。这一学习成果的获得可由以下策略实现。
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分析、梳理导学案上的学习内容,绘制出逻辑严密的思维导图,初步构建知识体系,为互学、展学、练学、导学等学习活动作好准备。
⑵教学任务:学习/预习规定学习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规定任务,绘制思维导图,初步构建知识结构,并强化理解和记忆。
⑶教学内容:教材上的相关内容 导学案“课前学习”部分。
⑷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教材、导学案,梳理知识结构,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同时将难点也标注在思维导图上,合作学习时重点研究解答。
要求:第一、学习时必须安静,快速、高效、按时完成自学任务;第二、完成学习任务前不作讨论。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要求:绘制思维导图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图简洁、准确。
⑸教师活动:①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包括时限、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②巡回辅导,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特优生和学困生);③必要时对全体学生作简短的辅导,引导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的内存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出现的疑点和新发现的问题,准备好讨论的自主内容。④搜集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导图绘制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方案。
⑹教学时间:①课堂上指定的专门学习时间(根据学习材料的内容和难易程度限定时间);②新课前的课外作业时间(根据学习材料的内容和难易程度限定时间)。
⑺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的思维工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⑻活动流程:提供学习材料→布置学习任务→学习导学案→梳理知识结构→绘制思维导图→记忆学习要点(如图1所示)。
如,在教学高中英语语法“倒装句(Inversion)”时,教师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的学习内容,运用分析、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思维加工,并绘制出能体现“倒装句”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初步构建知识体系,为在课堂上进行互学和展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将思维导图有效整合到学力课堂的自学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认知力和行为力。
2.思维导图技术在互学中的运用策略(Collaborative Learning)。互学是在学力课堂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学习活动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思维导图的互学聚焦于学生通过自学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的知识体系的修改与完善,具体体现为对思维导图的修改与完善。该环节可作如下设计:
⑴教学目标: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学,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与此同时,深化学习内容的理解;挖出重点,弱化非重点。比较、分析、改进思维导图。
⑵教学任务:①解决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深化学习内容的理解;②改进思维导图;③推荐全班展示作品和成员。 ⑶教学内容:教材上的相关内容 导学案的“课中部分”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画的思维导图。
⑷学生活动:分组,小组长调控活动进程。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思维导图;②结合学习材料(导学案和教材等)分析、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并标注在思维导图上的问题,以及学案上“课中部分”教师设计的重点问题;③修改思维导图,与此同时,进一步熟悉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④在思维导图上标注出未解决的问题,或讨论中产生出,而又未解决的新问题;⑤推荐至少一名学生,参加班上的展示活动。
⑸教师活动:①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规定讨论时间,提出学习要求,指定小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进程;②重点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探究后仍有问题的知识进行集中辅导;③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掌握学生出现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为进一步的导学做充分的准备。
⑹教学时间:课堂上指定的专门学习时间。
⑺思维导图的作用:知识结构的载体,讨论展示交流的工具。
⑻活动流程:教师布置任务→小组长调控讨论的进程→小组内分成一对一进行讨论,并修改思维导图,熟悉所学知识→小组展示思维导图(轮流传看小组成员用思维导图构建的知识体系)、讨论各成员的思维导图作品,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推荐代表参加全班展示(如图1 所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学,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難,与此同时,深化学习内容的理解。
3.思维导图技术在展学中的运用策略(Result Presentation)。展学是学生汇报自学、互学的成果的教学活动环节。基于思维导图的展学的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后形成的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活动策略如下。
⑴教学目标:①以思维导图或其它合适的形式展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同时提出或暴露前阶段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②解决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⑵教学任务:展示学习成果;观摩、学习,改善思维导图;评价学习成果。
⑶教学内容:合作学习中完善了的思维导图。
⑷学生活动:①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将小组讨论结果向全班学生展示。展示内容:用思维导图构建的知识结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成果。②其他学生观摩展示,吸取他人长处、改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5)教学时间:课堂上指定的专门学习时间。
(6)思维导图的作用:知识结构的载体,讨论展示交流的工具。
(7)活动流程:详见展学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运用思维导图展示学生活动过程和成果是一个直观、形象、生动、充满智慧的过程。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学习成果展示既能直观地展示学习成果、提出或暴露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增强学习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习内动力,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自学、互学、展学是学力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构成部分,一节完整的学力课堂,还应有教师睿智的引导和到位的练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灵活地将以上策略用于课堂教学,与导学、练学一起整合为完整的学力课堂教学结构,以满足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满足全面培养学生学力的需要。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作为有理想的新世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策略,点燃学生主动学习、智慧学习的火焰,培养他们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实力。
参考文献:
[1]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宋文里,黄小鹏,译.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5.
[2][英国]托尼.巴赞.李新,译.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力课堂;策略
【作者简介】周强,四川省金堂中学校。
一、思维导图技术与学力课堂
思维导图技术指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风靡世界的可视化组织性思维技术工具。这种技术将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元素综合运用于带顺序标号的形似人的大脑神经的树状结构图中,形象地表现人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的思维过程。简单地说,“思维导图”技术就是用树状结构图展现人的思维过程的简单易用的方法。
本文的“学力”指学习实力(Learning Power), 即学生已经拥有和借助学校学习资源,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所习得的有益于未来发展的能力的总和,包括基础力、认知力、内动力、行为力。
学力课堂指的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通过对传统课堂的系统化改造后构建的以培养学生学力为要义的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学力课堂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学力为目标指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坚持“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变革方向,将课改的理念转变为切实的教学行为,切实变教师低效的教为学生高效的学,变学生低效的被动接受为高效的主动学习,进而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学力课堂由自学、互学、导学、展学、练学五个教学结构随机构成。
二、思维导图技术在学力课堂自学、互学和展学中的运用策略
将思维导图与学力课堂进行深度整合,必须坚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学力为目标指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根本”作为价值取向,同时遵循思维导图“用之适时、用之有度”的原则(即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之“七宜”、“五不宜”。详见另文《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學中的运用原则》)。二者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思维导图技术与学力课堂五个教学环节的整合。本文详述思维导图技术与自学、互学、展学的整合运用策略。
1.思维导图技术在自学中的运用策略(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学,即是在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包括导学案等)和一定学习方法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本文的“自学”主要指互学、导学、展学、练学四个学力课堂教学环节前的活动过程。基于思维导图的自学活动的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用思维导图初步构建的知识体系。这一学习成果的获得可由以下策略实现。
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分析、梳理导学案上的学习内容,绘制出逻辑严密的思维导图,初步构建知识体系,为互学、展学、练学、导学等学习活动作好准备。
⑵教学任务:学习/预习规定学习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规定任务,绘制思维导图,初步构建知识结构,并强化理解和记忆。
⑶教学内容:教材上的相关内容 导学案“课前学习”部分。
⑷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教材、导学案,梳理知识结构,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同时将难点也标注在思维导图上,合作学习时重点研究解答。
要求:第一、学习时必须安静,快速、高效、按时完成自学任务;第二、完成学习任务前不作讨论。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要求:绘制思维导图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图简洁、准确。
⑸教师活动:①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包括时限、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②巡回辅导,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特优生和学困生);③必要时对全体学生作简短的辅导,引导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的内存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出现的疑点和新发现的问题,准备好讨论的自主内容。④搜集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导图绘制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方案。
⑹教学时间:①课堂上指定的专门学习时间(根据学习材料的内容和难易程度限定时间);②新课前的课外作业时间(根据学习材料的内容和难易程度限定时间)。
⑺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的思维工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⑻活动流程:提供学习材料→布置学习任务→学习导学案→梳理知识结构→绘制思维导图→记忆学习要点(如图1所示)。
如,在教学高中英语语法“倒装句(Inversion)”时,教师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的学习内容,运用分析、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思维加工,并绘制出能体现“倒装句”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初步构建知识体系,为在课堂上进行互学和展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将思维导图有效整合到学力课堂的自学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认知力和行为力。
2.思维导图技术在互学中的运用策略(Collaborative Learning)。互学是在学力课堂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学习活动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思维导图的互学聚焦于学生通过自学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的知识体系的修改与完善,具体体现为对思维导图的修改与完善。该环节可作如下设计:
⑴教学目标: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学,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与此同时,深化学习内容的理解;挖出重点,弱化非重点。比较、分析、改进思维导图。
⑵教学任务:①解决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深化学习内容的理解;②改进思维导图;③推荐全班展示作品和成员。 ⑶教学内容:教材上的相关内容 导学案的“课中部分”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画的思维导图。
⑷学生活动:分组,小组长调控活动进程。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思维导图;②结合学习材料(导学案和教材等)分析、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并标注在思维导图上的问题,以及学案上“课中部分”教师设计的重点问题;③修改思维导图,与此同时,进一步熟悉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④在思维导图上标注出未解决的问题,或讨论中产生出,而又未解决的新问题;⑤推荐至少一名学生,参加班上的展示活动。
⑸教师活动:①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规定讨论时间,提出学习要求,指定小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进程;②重点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探究后仍有问题的知识进行集中辅导;③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掌握学生出现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为进一步的导学做充分的准备。
⑹教学时间:课堂上指定的专门学习时间。
⑺思维导图的作用:知识结构的载体,讨论展示交流的工具。
⑻活动流程:教师布置任务→小组长调控讨论的进程→小组内分成一对一进行讨论,并修改思维导图,熟悉所学知识→小组展示思维导图(轮流传看小组成员用思维导图构建的知识体系)、讨论各成员的思维导图作品,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推荐代表参加全班展示(如图1 所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学,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難,与此同时,深化学习内容的理解。
3.思维导图技术在展学中的运用策略(Result Presentation)。展学是学生汇报自学、互学的成果的教学活动环节。基于思维导图的展学的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后形成的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活动策略如下。
⑴教学目标:①以思维导图或其它合适的形式展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同时提出或暴露前阶段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②解决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⑵教学任务:展示学习成果;观摩、学习,改善思维导图;评价学习成果。
⑶教学内容:合作学习中完善了的思维导图。
⑷学生活动:①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将小组讨论结果向全班学生展示。展示内容:用思维导图构建的知识结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成果。②其他学生观摩展示,吸取他人长处、改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5)教学时间:课堂上指定的专门学习时间。
(6)思维导图的作用:知识结构的载体,讨论展示交流的工具。
(7)活动流程:详见展学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运用思维导图展示学生活动过程和成果是一个直观、形象、生动、充满智慧的过程。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学习成果展示既能直观地展示学习成果、提出或暴露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增强学习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习内动力,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自学、互学、展学是学力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构成部分,一节完整的学力课堂,还应有教师睿智的引导和到位的练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灵活地将以上策略用于课堂教学,与导学、练学一起整合为完整的学力课堂教学结构,以满足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满足全面培养学生学力的需要。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作为有理想的新世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策略,点燃学生主动学习、智慧学习的火焰,培养他们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实力。
参考文献:
[1]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宋文里,黄小鹏,译.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5.
[2][英国]托尼.巴赞.李新,译.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