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初认识志文兄是在《徐志文画集》里,后来经好友介绍,与志文相识、相知。一晃多年过去了,听说志文兄又一次举办画展,心里甚为高兴,感叹也油然而生。
志文兄的山水画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与他的天赋和勤奋有关。他师从大家谢之光、唐云先生,好学的志文兄敬畏前贤,敬畏自然。他年轻时遍游名山大川,对高山流水、深邃峡谷、民房草屋等等,他都一一对景写生,非常努力,尽求形似又追神似,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根基。笔耕不辍,终究破茧化蝶,志文兄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对他的画作,海内外有诸多评说和赞语,郑重先生赞为“徐画四美”(奔腾之美、幽静之美、壮阔之美、飞动之美),这些点评,我也有同感,在此不加赘述。读其画作,给我留下一种特别的感觉。
世界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水,时而无瑕温暖,时而雄浑壮阔,时而灵动可爱,人人喜之、颂之。《道德经》有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其意谓,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正由于水之特质,流水成了志文兄绘画的重要题材。
画作是有感而发的,缘情而生,画我交融,具有随意性和抒情性。的确如此,画家脑中储存着大量信息和记忆表象,在受外界事物的突然刺激时即生成心理感应而表达于画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出著名的“境界”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化在境象之中,即“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说情”。这就是绘画意象互通,“有我之境”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读了志文兄画作的强烈感觉。徐画在践行自己独特的画风,这便是“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的境界。故以“上善若水,画如其人”为题简论徐画的特色,谓之为“徐画三态”,略述如下。
一曰明澈性态。徐兄的山水画,如《山重水复雷万钧》、《秋韵》、《尼亚加拉瀑布奇观》等,在瀑布的画面前,众山之间夹着的瀑布,飞奔的水花,直泻而下,如同咆哮的野马踏云而来,又好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飞舞,在阳光斜照下,特别耀眼夺目。一幅幅画面中的水珠,大如珍珠,小如细雾。这不禁让人想起诗人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水的晶莹透亮,这就是自然的水质,也是画录的追求,志文兄常常说:“演戏明明白白演戏,绘画明明白白绘画。”这正是徐画的人生表白。凝视《源头活水图》等这些不停飞泻的瀑布,是千千万万滴水珠一齐落下而成的。水花打在岩石上,那飞起来的水珠,如同透明的水晶。那些流水,不管落在哪儿,总是那么勇敢。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水不断地被撕裂,又不断地融合在一起,人生也是如此。但无论如何,“明白做人是至上的”。画面上虽然没有看出流去何方,但从画线可以知道,它将叠嶂的山峦冲刷成溪谷,并将河床上的巨石磨成无数的卵石,它的宗旨明白透彻,就是排除万难,汇入大海。
二日包容性态。《山音》、《太白诗意图》等,所绘瀑布从高高的山顶上倾泻下来,丝毫不畏惧有多高、有多险,也不考虑会遭多大的阻挠。它抗争地流着、冲着,直到它最终的目标的实现。画面画得逼真,颗颗水珠,小小无声,可力大无比、方向明确,它们不分大小和你我,总是汇聚在一起,不断冲击着岩石,渐渐磨去对方的尖角,随即又被岩石击碎,飞溅出去,一瞬即逝。这是一种勇敢和牺牲精神,也是一种包容精神。水不拘泥于固有的形态,它以那柔软身子去适应万物,孕育着一种可贵的谦卑品德。志文兄非常赞赏这种水德,他常说,水是“最讲仁慈”的,它总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而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在画面上作了解读水从石缝间穿过,又从旷谷中奔驰而来,水纹碰到了坚硬的石块,有的被折弯了,有的混合在一起,没有一点排他性。这正是作者的人品和性格体现。待人厚道的志文兄平时总是为人着想,替人考虑,常怀关爱之心。有人在他面前抱怨什么,他总是劝说,世间人物各异,好坏并存,我们又何苦去唠叨世态炎凉呢?这也反映他的宽容之心。在徐画中,无论雅致之处的小桥流水,或是回肠荡气之处的滚滚江水,总是绘出一种画面
它们总不分大小、不辨何方,百川归海。
三日纯洁性态。自然之水,非常纯洁。在《春风浩荡吟天籁》、《安赫尔瀑布》、《秋林远黛吟》等一幅幅绘画上,水像似从天上而来的,它没有被污染,敲打在青绿的磐石上,水洁清澈,还是那么晶莹透亮,没有一点杂质沉积。水就是固守着纯洁本真,但它不拘泥于固有的形态,它没有追求外表的绚烂和斑斓的欲望,而是以它那柔软身子去适应万物,孕育着谦卑的品德。这也是画者所追求的。明代李贽有论:“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拟情为画,情画兼容,画我并存,借画写心。志文兄对笔者讲过,即景生情,凭虚构象,情意在先,通过想象把主观情感主动移入与之相对应的画像,将心与画、情与景沟通起来。志文兄水系列画面上凸现流水,白白的水,“白者,纯洁也”。这是没有杂质的纯洁,意含深远。作者大篇幅地绘画水,就是为了张扬纯洁,表达真诚。这正是徐画的境界。志文兄在待人接物上就非常纯洁,他讨厌“铜臭”,反对“拜金主义”,主张朋友之交真诚相待,非常欣赏“上善若水”这一名言,认为“清茶一杯最为上”,在物欲横流的时候,这种精神特别可贵。水性就是那么无私,它流到哪里,哪里就润蓉起来,树木茂盛了,花儿鲜艳了,牛羊肥壮了。这是水的无私奉献。水的纯洁也引动物之喜爱,《雨洗秋山》、《寒瀑鹿鸣图》中瀑布飞溅的水珠如同鼓槌接连不断地敲打着,发出了阵阵的击鼓声,山鹿没有被惊吓,反而在引颈高鸣,此时鸣声也许特别洪亮,起起伏伏,尽情欢唱。《自由之翔图》有成千成百的飞鸟在水面上飞翔觅食。《苍荒无缰之曲》绘三五成群的野牛在水边草地吃草。这也算是一幅与水和谐相处的动物世界图。
志文兄常言道
中国画的山水最高逸的就是山水与人之心境的融合。他画中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内外俱美的境界,真可谓“画如其人”。笔者以“徐画三态”赞之,也许不足矣,当在另文再论。
志文兄的山水画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与他的天赋和勤奋有关。他师从大家谢之光、唐云先生,好学的志文兄敬畏前贤,敬畏自然。他年轻时遍游名山大川,对高山流水、深邃峡谷、民房草屋等等,他都一一对景写生,非常努力,尽求形似又追神似,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根基。笔耕不辍,终究破茧化蝶,志文兄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对他的画作,海内外有诸多评说和赞语,郑重先生赞为“徐画四美”(奔腾之美、幽静之美、壮阔之美、飞动之美),这些点评,我也有同感,在此不加赘述。读其画作,给我留下一种特别的感觉。
世界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水,时而无瑕温暖,时而雄浑壮阔,时而灵动可爱,人人喜之、颂之。《道德经》有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其意谓,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正由于水之特质,流水成了志文兄绘画的重要题材。
画作是有感而发的,缘情而生,画我交融,具有随意性和抒情性。的确如此,画家脑中储存着大量信息和记忆表象,在受外界事物的突然刺激时即生成心理感应而表达于画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出著名的“境界”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化在境象之中,即“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说情”。这就是绘画意象互通,“有我之境”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读了志文兄画作的强烈感觉。徐画在践行自己独特的画风,这便是“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的境界。故以“上善若水,画如其人”为题简论徐画的特色,谓之为“徐画三态”,略述如下。
一曰明澈性态。徐兄的山水画,如《山重水复雷万钧》、《秋韵》、《尼亚加拉瀑布奇观》等,在瀑布的画面前,众山之间夹着的瀑布,飞奔的水花,直泻而下,如同咆哮的野马踏云而来,又好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飞舞,在阳光斜照下,特别耀眼夺目。一幅幅画面中的水珠,大如珍珠,小如细雾。这不禁让人想起诗人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水的晶莹透亮,这就是自然的水质,也是画录的追求,志文兄常常说:“演戏明明白白演戏,绘画明明白白绘画。”这正是徐画的人生表白。凝视《源头活水图》等这些不停飞泻的瀑布,是千千万万滴水珠一齐落下而成的。水花打在岩石上,那飞起来的水珠,如同透明的水晶。那些流水,不管落在哪儿,总是那么勇敢。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水不断地被撕裂,又不断地融合在一起,人生也是如此。但无论如何,“明白做人是至上的”。画面上虽然没有看出流去何方,但从画线可以知道,它将叠嶂的山峦冲刷成溪谷,并将河床上的巨石磨成无数的卵石,它的宗旨明白透彻,就是排除万难,汇入大海。
二日包容性态。《山音》、《太白诗意图》等,所绘瀑布从高高的山顶上倾泻下来,丝毫不畏惧有多高、有多险,也不考虑会遭多大的阻挠。它抗争地流着、冲着,直到它最终的目标的实现。画面画得逼真,颗颗水珠,小小无声,可力大无比、方向明确,它们不分大小和你我,总是汇聚在一起,不断冲击着岩石,渐渐磨去对方的尖角,随即又被岩石击碎,飞溅出去,一瞬即逝。这是一种勇敢和牺牲精神,也是一种包容精神。水不拘泥于固有的形态,它以那柔软身子去适应万物,孕育着一种可贵的谦卑品德。志文兄非常赞赏这种水德,他常说,水是“最讲仁慈”的,它总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而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在画面上作了解读水从石缝间穿过,又从旷谷中奔驰而来,水纹碰到了坚硬的石块,有的被折弯了,有的混合在一起,没有一点排他性。这正是作者的人品和性格体现。待人厚道的志文兄平时总是为人着想,替人考虑,常怀关爱之心。有人在他面前抱怨什么,他总是劝说,世间人物各异,好坏并存,我们又何苦去唠叨世态炎凉呢?这也反映他的宽容之心。在徐画中,无论雅致之处的小桥流水,或是回肠荡气之处的滚滚江水,总是绘出一种画面
它们总不分大小、不辨何方,百川归海。
三日纯洁性态。自然之水,非常纯洁。在《春风浩荡吟天籁》、《安赫尔瀑布》、《秋林远黛吟》等一幅幅绘画上,水像似从天上而来的,它没有被污染,敲打在青绿的磐石上,水洁清澈,还是那么晶莹透亮,没有一点杂质沉积。水就是固守着纯洁本真,但它不拘泥于固有的形态,它没有追求外表的绚烂和斑斓的欲望,而是以它那柔软身子去适应万物,孕育着谦卑的品德。这也是画者所追求的。明代李贽有论:“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拟情为画,情画兼容,画我并存,借画写心。志文兄对笔者讲过,即景生情,凭虚构象,情意在先,通过想象把主观情感主动移入与之相对应的画像,将心与画、情与景沟通起来。志文兄水系列画面上凸现流水,白白的水,“白者,纯洁也”。这是没有杂质的纯洁,意含深远。作者大篇幅地绘画水,就是为了张扬纯洁,表达真诚。这正是徐画的境界。志文兄在待人接物上就非常纯洁,他讨厌“铜臭”,反对“拜金主义”,主张朋友之交真诚相待,非常欣赏“上善若水”这一名言,认为“清茶一杯最为上”,在物欲横流的时候,这种精神特别可贵。水性就是那么无私,它流到哪里,哪里就润蓉起来,树木茂盛了,花儿鲜艳了,牛羊肥壮了。这是水的无私奉献。水的纯洁也引动物之喜爱,《雨洗秋山》、《寒瀑鹿鸣图》中瀑布飞溅的水珠如同鼓槌接连不断地敲打着,发出了阵阵的击鼓声,山鹿没有被惊吓,反而在引颈高鸣,此时鸣声也许特别洪亮,起起伏伏,尽情欢唱。《自由之翔图》有成千成百的飞鸟在水面上飞翔觅食。《苍荒无缰之曲》绘三五成群的野牛在水边草地吃草。这也算是一幅与水和谐相处的动物世界图。
志文兄常言道
中国画的山水最高逸的就是山水与人之心境的融合。他画中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内外俱美的境界,真可谓“画如其人”。笔者以“徐画三态”赞之,也许不足矣,当在另文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