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讨论了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
关键词:学习兴趣;关注社会;关注热点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養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议论话题,而且向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来谈谈认识。
我所在的学校是所普通高中,通过我与学生的接触、交流,通过自己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设置的有关的科学文化科目兴趣缺少,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一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承认之所以刻苦努力、孜孜不倦,完全出于高考压力,出于对前途的考量,出于责任,与兴趣无关。个别学生甚至坦言,学习就是遭罪,上课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挨”。
究其根本,关键因素还是教师。很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资料中都提及到:关键在于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但我发现其中一个共性的问题——我们大多数教师着眼于课内教学内容的延展与拓宽、深化,忽略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而能引起大多数学生兴趣的恰恰是今天的现实生活。学生关注当下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与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关——关注新奇。
比如,春晚小品中的经典台词,往往成为学生交流时脱口而出的台词,某些流行歌曲是他们学唱的热门,某些热点人物他们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甚至对新闻,他们也同样倾注极大的热情去留意、评说、讨论。原因有是什么?兴趣!他们有兴趣去了解。无怪乎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让他们关注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
我以为,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初,首先应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读书、看新闻、关注热点、多动脑思考,如蚂蚁钻进蜜罐孜孜以求,真正符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要求。然后以课堂为阵地,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的兴趣高尚些、纯粹些。
比如,在复习中,曾接触这样一则材料:
盘点2008年国内外大事,可谓看点多多。下面是一些热点新闻中的关键词语——奥运、汶川、限塑令、神七、三聚氰胺。请任选两个,以“最让我_____的词语”开头,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的评价。空格中,可以选择填入“激动、无奈、愤怒……”表达情感的词语。我由这个想到,新闻贵在“新”字,这几件大事,学生固然记忆犹新,但毕竟不能算“新”闻了。于是我在网络上收集了2009年的“热词”,从中选出学生关注特别多的“国庆大阅兵、刘翔复出、楼倒倒、蜗居”等。原题要求不变,让学生完成这道题。同时,又将“热词”的相关详细资料选择之后,印发给学生,要求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整合这些材料,并自行设置问题,由班级学生以组的单位讨论作答。学生也积极行动起来,完成了要求,效果非常好。既让学生对相关事件有了详细了解,又达到了阅读训练的目的,并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做法本身就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上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也算是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范畴,可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让语文课丰富多彩,努力让学生如醉如痴于语文课堂中。
参考文献:
吴洪成.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3.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学校)
关键词:学习兴趣;关注社会;关注热点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養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议论话题,而且向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来谈谈认识。
我所在的学校是所普通高中,通过我与学生的接触、交流,通过自己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设置的有关的科学文化科目兴趣缺少,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一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承认之所以刻苦努力、孜孜不倦,完全出于高考压力,出于对前途的考量,出于责任,与兴趣无关。个别学生甚至坦言,学习就是遭罪,上课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挨”。
究其根本,关键因素还是教师。很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资料中都提及到:关键在于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但我发现其中一个共性的问题——我们大多数教师着眼于课内教学内容的延展与拓宽、深化,忽略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而能引起大多数学生兴趣的恰恰是今天的现实生活。学生关注当下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与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关——关注新奇。
比如,春晚小品中的经典台词,往往成为学生交流时脱口而出的台词,某些流行歌曲是他们学唱的热门,某些热点人物他们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甚至对新闻,他们也同样倾注极大的热情去留意、评说、讨论。原因有是什么?兴趣!他们有兴趣去了解。无怪乎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让他们关注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
我以为,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初,首先应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读书、看新闻、关注热点、多动脑思考,如蚂蚁钻进蜜罐孜孜以求,真正符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要求。然后以课堂为阵地,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的兴趣高尚些、纯粹些。
比如,在复习中,曾接触这样一则材料:
盘点2008年国内外大事,可谓看点多多。下面是一些热点新闻中的关键词语——奥运、汶川、限塑令、神七、三聚氰胺。请任选两个,以“最让我_____的词语”开头,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的评价。空格中,可以选择填入“激动、无奈、愤怒……”表达情感的词语。我由这个想到,新闻贵在“新”字,这几件大事,学生固然记忆犹新,但毕竟不能算“新”闻了。于是我在网络上收集了2009年的“热词”,从中选出学生关注特别多的“国庆大阅兵、刘翔复出、楼倒倒、蜗居”等。原题要求不变,让学生完成这道题。同时,又将“热词”的相关详细资料选择之后,印发给学生,要求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整合这些材料,并自行设置问题,由班级学生以组的单位讨论作答。学生也积极行动起来,完成了要求,效果非常好。既让学生对相关事件有了详细了解,又达到了阅读训练的目的,并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做法本身就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上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也算是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范畴,可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让语文课丰富多彩,努力让学生如醉如痴于语文课堂中。
参考文献:
吴洪成.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3.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