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学科素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科能力的提高上。《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应该必备的能力包括:调查、实验、观测、考察、分析与综合、对比与归纳、推理、空间想象、表达、生存、解读地理信息等。“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地理图像;统计图;示意图;培养策略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应该必备的能力包括:调查、实验、观测、考察、分析与综合、对比与归纳、推理、空间想象、表达、生存、解读地理信息等。其中“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
图像、文字、表格是我们常见的地理信息的表达方式,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承载信息最独特和最典型的方式,所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大多是在解读地理图像信息的学习中实现的。
一、图像类试题考情分析
下图是2017年全国I卷图像类试题考点分布。
以图像作为信息载体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形式,试题往往需要学生快速、全面地获取其中的地理图像信息,准确地对信息进行解读,实质是考查学生调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在应试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对地理图像的阅读,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然后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调用已学地理知识,合理地解释或论证题目中的问题。
体现生活中的地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所以试题中出现的图像素材多来源于报纸、杂志、论文等。题目呈现的图片源于生活,启发学生运用地理科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2017年全国I卷中“我国东部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两侧的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景观对比照片”,情景生动形象,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高考试题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类型的地理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联系图等。不管什么类型的地理图像都是通过图像特有的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图像的基本语言包括图名、图例与注记以及通过数学统计等方式呈现的地理事物定性和定量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反映地理学科的基础原理、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等。因此,根据地理图像的要素,学生读图解题的一般步骤为:问题——图名——图例——注记——文字材料。
1.读问题:获取图像信息的前提一定要关注题目的设问,带着问题去读图,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有效的信息。
2.看图名:图名反映了图的主题,从图名中就可以领会地图所描绘的基本内容。
3.看图例:地图上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表示地面景物,这些符号就是图例,它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是我们用图时的阅读指南。
4.看注记:地理图像中还会出现文字和数字,这些称为注记,它们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5.读文字材料:解题时除了获取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还要回归文字材料。因为图像一般是直观呈现,而文字材料往往可以提取一些隐性的信息。
下面本文就以统计图和示意图为例探讨学生解读图像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学生地理图像信息解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解读统计图信息的策略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2]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玫瑰图都属于地理统计图的呈现形式。我们在试题中最常见的就是坐标图。那么,如何高效、准确的解读不同类型的坐标图呢?我们以“我国某地河流流量变化图”为例,探讨解读地理统计图的方法。
(1)明确坐标轴表示的地理事物。在这副图里面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
(2)观察流量过程线反映的水文特征。通过阅读图中流量過程线,依据纵坐标数据我们可以推断河流全年流量的大小(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判读河流所属区域);确定河流的枯水期、丰水期(分析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特别是极值的确定);判断河流是否断流,断流出现的具体月份,总结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规律。
(3)提取以上有效信息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流量变化的原因。河流流量的变化主要受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因此分析流量变化的原因,应该重点分析影响该河流补给的因素。
在地理坐标图中以二维坐标最为简单和基础,但是在高考中常常出现一些非常规的坐标图,比如多维坐标图,这种统计图里面往往涉及多个变量,我们现在以四边形统计图为例找到解读它的策略。
四边形统计图多用于涉及气候和人口数据的统计中,这种类型的图有两条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另外两条变表示一个变量。如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
(1)关注本图中所涉及的变量:最高温、最低温和气温日较差。
(2)读取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含义:最低端横坐标表示最高温,左边的纵坐标表示最低气温,剩下的两条边表示气温日较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对角线,再沿着图中虚线箭头方向读取数值,由此可以得出气温日较差的变化。
2.解读示意图信息的策略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像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复杂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特征、和演化过程。
常见的示意图包括原理图、演变图、关联图、剖面图和分布图。关联图能够反映多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它最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我们以"某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谈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的有机整体。所以,读图分析时应该注意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要素之间箭头所表示的相互关系。例如这幅图里面热带雨林气候形成了热带雨林的自然植被,在此气候类型和植被的背景下,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淋溶作用过强,形成了贫瘠的砖红壤;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刚果盆地周边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我们还需要注意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抓住主导因素来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地理图像信息的首要步骤是确定信息结构,如统计图中就是对横纵坐标信息的读取,关联示意图里面重点关注图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地理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明确图像结构的基础上,获取显性信息,统计图里面的曲线、关联示意图里面联系各种地理要素的组合以及联系它们的箭头可以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规律和趋势;获取显性信息是挖掘图像中的隐性信息前提,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调用和运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的地理知识判读隐藏在图文材料背后的信息为最后分析、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奠定思维基础。学生通过获取和解读地理图像信息的训练,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实现了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解读图像信息能力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高考试题中图像信息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获取和解读的途径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图像总结一套高效图方法。
解读图像信息能力反映了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规律的运用。所以平时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主干知识的落实,引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只有全面、准确、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为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平时的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但是教师要对难度进行调控,将地理图像信息有层次,有梯度地呈现给学生,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读图的各个步骤,最终达到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解读图像信息能力的培养,要在掌握好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内化知识结构,才能全面、有效的提取图像信息,拓展思维,实现整合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慧,桂宁.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以人教版“必修2”为例.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6
[2]资料分析基础知识及基本题型讲解——能力指导. http://www.reader8.cn/exam/20100728/530354.html 2010:7
【关键词】]地理图像;统计图;示意图;培养策略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应该必备的能力包括:调查、实验、观测、考察、分析与综合、对比与归纳、推理、空间想象、表达、生存、解读地理信息等。其中“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
图像、文字、表格是我们常见的地理信息的表达方式,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承载信息最独特和最典型的方式,所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大多是在解读地理图像信息的学习中实现的。
一、图像类试题考情分析
下图是2017年全国I卷图像类试题考点分布。
以图像作为信息载体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形式,试题往往需要学生快速、全面地获取其中的地理图像信息,准确地对信息进行解读,实质是考查学生调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在应试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对地理图像的阅读,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然后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调用已学地理知识,合理地解释或论证题目中的问题。
体现生活中的地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所以试题中出现的图像素材多来源于报纸、杂志、论文等。题目呈现的图片源于生活,启发学生运用地理科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2017年全国I卷中“我国东部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两侧的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景观对比照片”,情景生动形象,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高考试题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类型的地理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联系图等。不管什么类型的地理图像都是通过图像特有的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图像的基本语言包括图名、图例与注记以及通过数学统计等方式呈现的地理事物定性和定量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反映地理学科的基础原理、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等。因此,根据地理图像的要素,学生读图解题的一般步骤为:问题——图名——图例——注记——文字材料。
1.读问题:获取图像信息的前提一定要关注题目的设问,带着问题去读图,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有效的信息。
2.看图名:图名反映了图的主题,从图名中就可以领会地图所描绘的基本内容。
3.看图例:地图上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表示地面景物,这些符号就是图例,它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是我们用图时的阅读指南。
4.看注记:地理图像中还会出现文字和数字,这些称为注记,它们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5.读文字材料:解题时除了获取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还要回归文字材料。因为图像一般是直观呈现,而文字材料往往可以提取一些隐性的信息。
下面本文就以统计图和示意图为例探讨学生解读图像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学生地理图像信息解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解读统计图信息的策略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2]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玫瑰图都属于地理统计图的呈现形式。我们在试题中最常见的就是坐标图。那么,如何高效、准确的解读不同类型的坐标图呢?我们以“我国某地河流流量变化图”为例,探讨解读地理统计图的方法。
(1)明确坐标轴表示的地理事物。在这副图里面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
(2)观察流量过程线反映的水文特征。通过阅读图中流量過程线,依据纵坐标数据我们可以推断河流全年流量的大小(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判读河流所属区域);确定河流的枯水期、丰水期(分析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特别是极值的确定);判断河流是否断流,断流出现的具体月份,总结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规律。
(3)提取以上有效信息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流量变化的原因。河流流量的变化主要受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因此分析流量变化的原因,应该重点分析影响该河流补给的因素。
在地理坐标图中以二维坐标最为简单和基础,但是在高考中常常出现一些非常规的坐标图,比如多维坐标图,这种统计图里面往往涉及多个变量,我们现在以四边形统计图为例找到解读它的策略。
四边形统计图多用于涉及气候和人口数据的统计中,这种类型的图有两条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另外两条变表示一个变量。如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
(1)关注本图中所涉及的变量:最高温、最低温和气温日较差。
(2)读取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含义:最低端横坐标表示最高温,左边的纵坐标表示最低气温,剩下的两条边表示气温日较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对角线,再沿着图中虚线箭头方向读取数值,由此可以得出气温日较差的变化。
2.解读示意图信息的策略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像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复杂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特征、和演化过程。
常见的示意图包括原理图、演变图、关联图、剖面图和分布图。关联图能够反映多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它最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我们以"某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谈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的有机整体。所以,读图分析时应该注意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要素之间箭头所表示的相互关系。例如这幅图里面热带雨林气候形成了热带雨林的自然植被,在此气候类型和植被的背景下,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淋溶作用过强,形成了贫瘠的砖红壤;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刚果盆地周边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我们还需要注意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抓住主导因素来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地理图像信息的首要步骤是确定信息结构,如统计图中就是对横纵坐标信息的读取,关联示意图里面重点关注图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地理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明确图像结构的基础上,获取显性信息,统计图里面的曲线、关联示意图里面联系各种地理要素的组合以及联系它们的箭头可以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规律和趋势;获取显性信息是挖掘图像中的隐性信息前提,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调用和运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的地理知识判读隐藏在图文材料背后的信息为最后分析、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奠定思维基础。学生通过获取和解读地理图像信息的训练,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实现了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解读图像信息能力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高考试题中图像信息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获取和解读的途径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图像总结一套高效图方法。
解读图像信息能力反映了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规律的运用。所以平时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主干知识的落实,引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只有全面、准确、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为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平时的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但是教师要对难度进行调控,将地理图像信息有层次,有梯度地呈现给学生,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读图的各个步骤,最终达到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解读图像信息能力的培养,要在掌握好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内化知识结构,才能全面、有效的提取图像信息,拓展思维,实现整合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慧,桂宁.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以人教版“必修2”为例.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6
[2]资料分析基础知识及基本题型讲解——能力指导. http://www.reader8.cn/exam/20100728/530354.html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