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引领“读”占鳌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orse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以《水》一课的研磨实践为例,探讨理想课堂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核心读研磨水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同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教学中力求深入解读文本,关注学生发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扎实有效的朗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在《水》一课的研磨过程中,我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感悟颇深。
  一、深入解读文本,确立目标
  《水》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新增选的一篇美文,本单元教学主题是“人与自然”,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学和做”也以“节约用水”作为活动主题。学好本课,是完成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才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到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节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介于对文本的研读和理解,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在: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写“膝”字。
  3.通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村民“吃水难”和“洗澡乐”,体会反衬写法的好处。
  4.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明白水的珍贵,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辛,珍惜水资源。
  二、细致了解学情,明确难点
  水,普通而又珍贵。它,珍贵到何等程度,常人难有切身的体会,只有在缺水地区长期生活的人才能说清楚。而我们的孩子身处柳州,从不缺水,难以感受到缺水之苦。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村民们缺水的苦涩,成为我教学的重难点。
  三、反复研磨,确定教法
  (一)同课异构选佳素
  确立目标之后,我开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刚开始,我考虑的是以“苦——乐——苦”为主线,还是“乐——苦——乐”更能突显文本中心。到底是先苦,还是先乐?我决定以实践来看效果。我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入的角度也就各有千秋,两种教法都各有亮点。从文本价值取向和课堂效果看,我认为全文的基调应该落在苦上,文中乐的场景描写实际是为了反衬缺水的苦涩,最后再回环到苦,能使学生对缺水之苦的理解更为透彻。因此确定以“苦——乐——苦”为教学主线。
  (二)反复试教磨细素
  主线明确了,大方向找准了,我便开始了反复的试教和磨课,将教学策略确定如下:
  1.过好通读关,扎实训练双基。
  我想“第一课时”的教学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必须扎扎实实地过好通读关。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把本课的生字词和难读通的长句紧密结合,根据高年级特点,根据字词的不同特点,有的抓字音,有的抓词义,有的抓朗读断句。切切实实地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2.紧扣文眼,核心引领。
  一节好课,它的整个教学必然会紧紧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那《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我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发现全文的文眼落在“珍贵”一词上,紧扣这个“珍贵”,我将孩子们的疑惑“为什么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确定为本课的核心问题。而整篇文章也确确实实是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全文的中心,教学目标和本课的重难点也就全部迎刃而解。
  3.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这篇文章的切入点、突破点在哪儿?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一个个问题不由自主地在我心中萦绕。“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中来!”,所以我在课堂上设置让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的环节,让教学紧紧围绕学生最需要的问题,最关心的话题来展开,顺学而导,以學定教。
  4.以读促讲,以读悟情。
  在突破教学难点,感受村民“吃水难”和“洗澡乐”的两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环节里,根据环节设计的目的,我选择了方法多样的朗读形式,以达到不同的朗读效果。
  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回归文本,一次次的体验,“缺水之苦”“得水之乐”也就如丝丝溪流慢慢地渗入到学生们的心中,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所有的感悟就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水到渠成。
  5.细品章法,提高能力。
  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就是反衬的写法,作者通过描写有水的快乐,衬托出没水的苦涩,这正是教给学生“反衬”写作方法的最佳范文。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在回环反复理解水的珍贵时,顺其自然地带领着学生一起细品章法,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地交给了学生写作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篇目《渔父》看似简单,实则作为原典型文章,其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同是渔夫,但中方的“渔父”形象蕴含了丰富的传统道家思维,而《老人与海》中的形象圣地亚哥却可以用儒家思维来理解,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儒道之别,分别汲取精神的养分。  [关键词]渔父 圣地亚哥 道家 儒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09  名
[摘 要]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倡一切以学生为本。以《斑羚飞渡》为例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设计,以尝试新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斑羚飞渡 体验式设计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30  【教学背景】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更容易从文学名著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选择有价值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提供卓有成效的阅读指导。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阅读名著阅读指导  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再加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读的书很少。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提供卓有成效的阅读指导。以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突出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对历史课程来说,除了师生共用的教材之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和家庭等资源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服务。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能够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资料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论从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必須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深厚的人民情怀。  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去,克服当前
[摘要]目标即过程,分过程集合为总过程,分目标集合为总目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分目标(即分过程)可分解为:提取信息、放大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各个阶段目标,教与学的方式手段都应随阶段应变。  [关键词]提取整理运用信息历史教学过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92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标把“过程”归入“目标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学生识记,教师不关心学生的感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更谈不上学生创造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富有激情的探究中积累知识,提高英语综合素质,这也是高中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目标。那么,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地理新课标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而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改变受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影响。传统授课中,教师多使用PPT课件,课件图文并茂,但缺少学生与课件之间的互动,即缺乏交互性。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交互式电子白板相当于一个投影幕,当投影机照到白板上时,由于白板内部的特殊构造(电磁感应原理),此时白板就相当于电脑的显示屏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并注重示范引导学生准确表达,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初中历史 倾听 表达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102  在学校开展的历史组教研活动中,笔者对张老师执教的《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课的某个教学片段印象深刻,感悟颇多。  
[摘要]文学作品中意象的解读有助于学习文本。一篇《爱莲说》,引出千百年来人们对道德模范的追求。文中“莲”“菊”“牡丹”三个意象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周敦颐爱君子之莲,因为“莲”清且通,直且香;他理解但不赞同“菊”,因为“菊”虽清而不通,虽香而不直;他鄙夷“牡丹”,因为“牡丹”不清不净,唯有一团庸俗的香气。  [关键词]意象 莲 菊 牡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