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却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本文在分析我国涉外旅游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市场需求 涉外旅游人才 培养策略
随着交通、通讯等产业的迅速国际化、网络化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成为当前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表明: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出口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创汇最多、带动面最广、开放度最高的“朝阳”产业。
一、目前我国涉外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
1.涉外旅游人才的来源。从我国目前涉外旅游人才的市场供给来源看,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高等院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直接培养,其专业背景主要是旅游管理和外语,这类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毕业后直接应聘到星级旅游饭店从事涉外接待服务工作,或者是通过资格认证考试持证上岗;二是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饭店以及规模较大的国际旅行社进行行业培训,然后直接进入宾馆饭店从事涉外接待服务工作;或者考取涉外导游、出境领队等资格证,再到国际旅行社从事导游服务工作。三是其它行业改行而来的人员,如原外事部门人员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等。他们通过资格认证考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再挂靠国际旅行社或直接应聘到星级宾馆饭店从事涉外旅游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这类人员最明显的特点是,外语水平高,对某些国家的基本情况也非常熟悉,因此,他们从事涉外旅游工作游刃有余。
2.涉外旅游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目前涉外旅游专业人才缺口大,尤其迫切需要的是涉外导游、出境领队以及外语翻译类人才、具有国际水准的涉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品牌项目策划人才、市场推广人才、信息资源开发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及高档旅游饭店的部门经理等。与此同时,小语种涉外旅游人才更为稀缺。
二、涉外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情况看,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还没有达到一致,旅游人才开发和职业教育培训滞后,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多数为当地的农民,基本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二是从业人员阅历浅、知识贫乏、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技能不高。特别缺少中高级职业经理人、旅游策划、人力资源开发和旅游管理、旅游外联营销和能把握市场、懂业务、高素质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三是旅游行业缺乏训练有素的培训师资队伍,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共同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作用。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1.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能够实现“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与企业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涉外旅游专业在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而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特别是针对于企业实践的计划。其次,开发有效、合理的实践教学资源。合理的实践教学资源包括校内外的各种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最后,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运作机制,顺利达成实践教学的目标。院校在跟企业合作过程中,要本着平等双赢的态度,双方商议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讨论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实施办法及考评方式。
3.建立教师与职业人联动机制。旅游专业课教师或旅游实习带队教师在实训基地挂职,参与实习基地工作,承担实习基地相应课题研究,并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实训成绩的鉴定。同时,旅游行业、职业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职业人走进学校,并参加学校相关的组织,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服务,对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专业的建设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分析和指导。
4.实施凭证上岗制度,增强毕业生的行业认可度。对旅游专业学生实施 “双证书”(毕业证和导游证)制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等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毕业生在毕业后,以 “适应快、动手强、素质高”而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因此增加了企业对高校旅游专业的满意度,从而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将为以后的毕业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和第一大旅游接待大国,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既懂外语又熟悉业务的人才非常缺乏,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涉外旅游人才,能形成对旅游人才市场的互补,这不仅是国际化旅游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咏梅.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方向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6).
[2]邵小慧.创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2(2).
*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市场需求 涉外旅游人才 培养策略
随着交通、通讯等产业的迅速国际化、网络化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成为当前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表明: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出口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创汇最多、带动面最广、开放度最高的“朝阳”产业。
一、目前我国涉外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
1.涉外旅游人才的来源。从我国目前涉外旅游人才的市场供给来源看,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高等院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直接培养,其专业背景主要是旅游管理和外语,这类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毕业后直接应聘到星级旅游饭店从事涉外接待服务工作,或者是通过资格认证考试持证上岗;二是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饭店以及规模较大的国际旅行社进行行业培训,然后直接进入宾馆饭店从事涉外接待服务工作;或者考取涉外导游、出境领队等资格证,再到国际旅行社从事导游服务工作。三是其它行业改行而来的人员,如原外事部门人员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等。他们通过资格认证考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再挂靠国际旅行社或直接应聘到星级宾馆饭店从事涉外旅游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这类人员最明显的特点是,外语水平高,对某些国家的基本情况也非常熟悉,因此,他们从事涉外旅游工作游刃有余。
2.涉外旅游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目前涉外旅游专业人才缺口大,尤其迫切需要的是涉外导游、出境领队以及外语翻译类人才、具有国际水准的涉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品牌项目策划人才、市场推广人才、信息资源开发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及高档旅游饭店的部门经理等。与此同时,小语种涉外旅游人才更为稀缺。
二、涉外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情况看,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还没有达到一致,旅游人才开发和职业教育培训滞后,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多数为当地的农民,基本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二是从业人员阅历浅、知识贫乏、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技能不高。特别缺少中高级职业经理人、旅游策划、人力资源开发和旅游管理、旅游外联营销和能把握市场、懂业务、高素质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三是旅游行业缺乏训练有素的培训师资队伍,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共同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作用。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1.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能够实现“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与企业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涉外旅游专业在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而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特别是针对于企业实践的计划。其次,开发有效、合理的实践教学资源。合理的实践教学资源包括校内外的各种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最后,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运作机制,顺利达成实践教学的目标。院校在跟企业合作过程中,要本着平等双赢的态度,双方商议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讨论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实施办法及考评方式。
3.建立教师与职业人联动机制。旅游专业课教师或旅游实习带队教师在实训基地挂职,参与实习基地工作,承担实习基地相应课题研究,并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实训成绩的鉴定。同时,旅游行业、职业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职业人走进学校,并参加学校相关的组织,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服务,对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专业的建设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分析和指导。
4.实施凭证上岗制度,增强毕业生的行业认可度。对旅游专业学生实施 “双证书”(毕业证和导游证)制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等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毕业生在毕业后,以 “适应快、动手强、素质高”而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因此增加了企业对高校旅游专业的满意度,从而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将为以后的毕业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和第一大旅游接待大国,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既懂外语又熟悉业务的人才非常缺乏,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涉外旅游人才,能形成对旅游人才市场的互补,这不仅是国际化旅游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咏梅.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方向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6).
[2]邵小慧.创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2(2).
*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