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游戏导入,走近端午
  师: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小
  吃货猜节日》。游戏规则:小眼睛看图,小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说。
  师:小汤圆,圆又圆。
  生:元宵节。
  师:吃月饼,赏明月。
  生:中秋节。
  师: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再
  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那再考考你们,端午节吃什么?
  生:粽子。
  师:是的,所以它叫“端午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生齐读课题)
  师:题目里有两个新偏旁,谁
  认识?
  生:立字旁、米字旁。
  师:粽子吃过了吧,想一想,
  “粽”为什么是米字旁?
  生: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会读了吗?
  (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师:“念”是前鼻音,读得很准。为识字小能手鼓掌。
  师:拼音没了,位置也变了,你还认识吗?同桌一起认一认。好,现在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生字躲到小粽子里了,我们和生字赛跑,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生抢读生字)
  师: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金豆!你还知道哪些豆?
  (生答略)
  师:看看这些豆,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出示图片)
  生:蚕豆、红豆、毛豆、豇豆。
  师:小豆子大变身,你瞧!变成了一个“豆”字。读读儿歌记住它。
  生: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长长托上面。
  (师范写“豆”)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就能读流利了。我们先来听故事,一起走进端午节。
  (生看画面,听故事。)
  师:老师也想听你们读。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好好准备准备。
  (生自读课文,师指名读。)
  师:读完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生:我知道了粽子的种类。
  生:我知道了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脑海里一定想起了温暖的画面。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
  生:煮好一锅粽子。
  师:我剥开粽叶——
  生:咬一口粽子。
  师:临走时,外婆还会——
  生:装一小篮粽子。
  师:真是一锅粽子一份心,一
  篮粽子一片情!课文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感受浓浓的端午情
  师:你们一定知道外婆是用什么包粽子的。
  生: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还有红红的枣。
  师:谁来读读这几个词?
  (师出示:箬竹叶、糯米、枣。
  生读。)
  师:“箬”和“糯”有点难读,遇到难读的字我们拼一拼。
  (生拼读)
  师:拼过以后我們读得更准
  了,老师还带来了箬竹叶,想看吗?(拿出箬竹叶实物)什么样的?
  生:绿色的。
  生:长长的。
  生:青青的。
  师:小手摸一摸,再闻一闻,什么味道?
  生:有一股清香。
  师:清香的箬竹叶不怕水煮,
  越煮越香。
  生:长箬竹叶的地方就用箬竹叶包粽子。我们这儿长芦苇叶,就用又细又长的芦苇叶包粽子。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粽叶一样包出好吃的端午粽。
  师:加上颜色,谁再来读读这几个词?
  生:青青的箬竹叶。
  生:白白的糯米。
  生:红红的枣。
  师:越读越好。还有谁想读?
  (师指名读)
  师:老师想和你一起读,青青的——
  生:箬竹叶。
  师:箬竹叶——
  生:青青的。
  师:白白的——
  生:糯米。
  师:糯米——
  生:白白的。
  师:红红的——
  生:枣。
  师:枣——
  生:红红的。
  师:一小把米、一大颗枣、几张箬竹叶,就变成一个好看的粽子了。咱们把词语送到句子里,谁来读?
  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外婆包的粽子好看,你们读得也好听。(板书:好看)一起看看包粽子!
  (师播放包粽子的视频)
  师: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味道怎么样?(引读)外婆一掀开锅盖——
  生: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好香啊!接下去读。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师:黏黏的是——
  生:黏黏的是糯米。
  师:甜甜的是——
  生:甜甜的是枣。
  师:真是——
  生:又黏又甜。
  师:粽子好香又好吃(板书:好香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本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关系,意在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三自然段写鸟岛的鸟,鸟是鸟岛的主人,每年春天成群的鸟儿飞到鸟岛安家,鸟岛成了鸟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写来鸟岛的游人都很爱鸟。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背诵。
《体育课》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自强不息,从五篇课文的编排到百花园各项训练题目的设计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自强不息、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奋发向上等方面的美德教育。《体育课》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故事的真实生动已经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通读课文后,学生已经能够简单复述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提炼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的及时点拨也能帮助学生完成这篇课文
“考古”是一个专业词语,从字面上说就是考察古代。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发现的古代材料,了解感知信息,然后依据这些信息,通过合理的想象,推测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历史事件。专业的考古需要的是那样有板有眼、一丝不苟,而童话写作里的“考古”,我们大可不必那么拘谨,我们可以让时间“穿越”,让空间“翻转”。  在运用想象“考古”的方法上,我们的老祖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面对着每天的日升日落,他们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
记者:梁老师,您好!这些年您一直扎根一线,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您的研究也是从“学为本”课堂开始的。您提出的“学本语文”,研究的视角为什么是在“学本语文”教学方面呢?您提出的这一教学主张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梁鸯鸯:语文是什么?这是一个在学界各有各的说法的问题。我想,语文是广义的,它是高位的,前瞻的。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狭义上来理解,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习得听说读写书
“对话”作为当代文化中的热词,不仅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更蕴含着积极丰富的新时代精神——民主、平等、人文、思想、自由等。  西方文化中,“dialogue”一词意为对话,其词根“logue”是希腊语“logos”的变化,意为“标志、路标”,后来又逐渐演化出“logic”一词,意为逻辑、思维。西方哲学尤其重视理性思考,循着逻辑思维追求真理。与此遥相呼应的东方文化中,智慧的最高形态是“道”,可以理解为
在读叶黎明博士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之前,我以为开发写作知识除了依据课标、课文以外,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经验,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开发出来的写作知识对不对,合不合理,评价的时候凭借的也只是个人经验。我觉得开发写作知识很难,难在无理可循。一年半以前,我开始第一次读这本书。在这段时间里,不算零零散散地读,我前后共读了七遍。刚开始读不懂,后来读不够。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在这本书里我发现了写作知识开发的“
这两天,我彻底处于“失声”状态。微笑成了我跟人打招呼的招牌,比划成了我与学生交流的基本工作,助教(两个学生)成了班级的代理老师……我已经彻彻底底成了一个“哑巴老师”了。  “哑巴老师”是个语文老师,又兼任班主任。从晨曦微露,至夜幕降临,“哑巴老师”有着干不完的事,备课、批改作业、上课、管理班级……凡是体力能够完成的都能应付自如。那么,遇到需要用“嘴”去解决、用“声音”去交流的问题时,“哑巴老师”犯
阅读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性已经被无数的理论与实践所证实。而如何做到有效或是高效阅读,这不光是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我们为师者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继我们团队与曾莉莉团队以工作室承担的省教育厅统筹课题《集团教研背景下的小学教师跨校学习机制研究》和市级名师专项课题《工作室背景下的小学教师跨校学习的实践研究》进行的主题为“同书异构巧推进,多方聚力促阅读”的二年级跨校研究活动后,我们成员都明显感受到“无方法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一个春日,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和弟子们“论水”“言志”的事。课文语言清新,意蕴丰富。文中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智慧,及其心怀天下的伟大情怀,若一股清泉,滋养心田。从这篇课文出发,通过品读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走近孔子,初步感悟儒家思想的文化魅力,实现课文学习到文化感悟的提升,这与“开放语文”“挖掘文化内涵,丰厚文本学习”的教学主张是一
记者:薛老师,您好!组块教学,是您提出的原创型教学理念。您始终扎根教学一线,将组块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造融为一体,不断推陈出新,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几年来,您组建了吴江区的组块教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了组块教学研究联盟等。提起组块教学,小学语文老师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薛老师,想起以您为核心的组块教学研究团队。相比个人研究而言,您觉得以组建团队的方式一起研究组块教学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呢?  薛法根:教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