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自1994出现在高考题型中,其题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大约以2002年作为一个分水岭,之前是以客观题型出现,之后是以主观题型出现。大纲告诉我们诗歌鉴赏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我想结合例题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各个击破:
一、鉴赏形象类
形象是诗人经过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它既包括抒情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也包括诗歌所提及的人物,如:湖光山色﹑桑麻田园﹑大漠孤烟之类就是诗歌的景和物,还有叙事诗歌中的诗人自身形象和诗歌中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但无论是写景也好,还是写诗人形象,都是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下面我以一首唐诗为例,来说说此类题答题的技巧。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形象的特点。此题,与“小松”形象有关的信息有“刺”“出”“凌云”“高”这些词,“刺”是指小松的初芽时的锋芒;“出”是小松的成长轨迹和速度;“凌云”和“高”是指出类拔萃的小松形象,这些字词几乎涵盖了小松由不起眼的小刺头变成凌云之木的生长历程,这个生长历程是艰辛漫长的,但同时又是锐不可当的。因此,归纳小松形象时我们可以扣准小松小时处境艰难﹑大时凌云的生命轨迹,表现了一个坚强不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小松形象。
二 、鉴赏语言类
鉴赏诗歌语言类的题型可以分成三类:
其一是鉴赏诗眼。鉴赏诗眼,我们首先要发现诗眼,诗眼被寓为诗歌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这类题,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
寿阳曲(双调)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小令中前阕诗眼是哪个字?试分析此诗眼使用的妙处。
要从这首小令前阕中找出诗眼,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此小令的意境和主旨。全曲,我们从“花村”“草店”“四周山”这些意象的综合理解,可以意识到这首小令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花明草绿的山村景象。这种景象应该说不是常见的“雨后梨花”,它是不寻常的雨后晴岚,虽说风雨过后必定有彩虹,那是歌曲中表达的希望,而真正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景象并非易见。要雨过天晴,天空澄澈是必要的,“锦屏风”又因雨后有阳光的照射才显得苍翠欲滴,因此,我们定位在一个“明”字上,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下文的“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两句由一“明”字而生,真可谓是全曲风景描写之“眼”。“明”字的确让人有雨后眼前一亮的艺术效果。确定“明”字是诗眼实在当之无愧。
其二是鉴赏诗歌中精彩的字词。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分析“秋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诗中“封”了又“开”的奇怪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秋风”,意即秋天之风,此“秋风”普通但勾出了思乡之情,这种理解可以在诗句“欲作家书意万重”中得到证实,“欲作家书”说明诗人客居他乡,“意万重”则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之深之多。因此,“秋风”既照应了“秋思”这个诗题,又包含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营造了一种秋风萧瑟的氛围,不可避免地勾起了诗人漂泊他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怀。
“封”是封住信封,“开”是开启信封,方“封”又“开”是为什么呢?我们从“封”和“开”的反复动作细节中,可以感悟到诗人因“意万重”无从下手,“匆匆”下手后又“恐”“说不尽”的慌乱情绪,这慌乱的情绪正是诗人挂念亲人的最直接的表现。人的心理总在人的不经意的动作、神情中表露无遗。
其三是鉴赏诗歌中精彩的句子。这类题型,其实方法同于上述方法,都无不例外地要扣准诗句中的精彩字词来理解全句含义,再放归全诗,感知全诗主旨。
三、鉴赏表达方式类
鉴赏表达方式大致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方法上入手。抒情方式主要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通感等。表现手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从构思角度说,有比兴、象征、虚实等;一从景物描写角度说,有夸张、渲染、烘托、动静结合等。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试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这一句的艺术特点。
照理“榴花”应该是欣赏的客体,欣赏花的人才是主体,但在这首诗中,“榴花”是主体,而人成了客体,不直接写榴花,那么它又是怎样表现榴花的呢?从“照眼明”可以体会到诗歌是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入手的。这样分析后就好答题了,可以答:描写榴花不是从正面写,而是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的鲜艳照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的感觉来侧面烘托“榴花”的鲜艳美丽的。
总之,答题是没有定法的,但一定有规律可循,在诗歌鉴赏中可以摸索出一些适用的方法,只要我们能潜心诗歌本身,立足诗人立场,感知诗歌主旨,我们定会各个击破目标,达到答题的最佳状态。◆(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
一、鉴赏形象类
形象是诗人经过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它既包括抒情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也包括诗歌所提及的人物,如:湖光山色﹑桑麻田园﹑大漠孤烟之类就是诗歌的景和物,还有叙事诗歌中的诗人自身形象和诗歌中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但无论是写景也好,还是写诗人形象,都是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下面我以一首唐诗为例,来说说此类题答题的技巧。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形象的特点。此题,与“小松”形象有关的信息有“刺”“出”“凌云”“高”这些词,“刺”是指小松的初芽时的锋芒;“出”是小松的成长轨迹和速度;“凌云”和“高”是指出类拔萃的小松形象,这些字词几乎涵盖了小松由不起眼的小刺头变成凌云之木的生长历程,这个生长历程是艰辛漫长的,但同时又是锐不可当的。因此,归纳小松形象时我们可以扣准小松小时处境艰难﹑大时凌云的生命轨迹,表现了一个坚强不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小松形象。
二 、鉴赏语言类
鉴赏诗歌语言类的题型可以分成三类:
其一是鉴赏诗眼。鉴赏诗眼,我们首先要发现诗眼,诗眼被寓为诗歌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这类题,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
寿阳曲(双调)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小令中前阕诗眼是哪个字?试分析此诗眼使用的妙处。
要从这首小令前阕中找出诗眼,我们可以先大致了解此小令的意境和主旨。全曲,我们从“花村”“草店”“四周山”这些意象的综合理解,可以意识到这首小令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花明草绿的山村景象。这种景象应该说不是常见的“雨后梨花”,它是不寻常的雨后晴岚,虽说风雨过后必定有彩虹,那是歌曲中表达的希望,而真正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景象并非易见。要雨过天晴,天空澄澈是必要的,“锦屏风”又因雨后有阳光的照射才显得苍翠欲滴,因此,我们定位在一个“明”字上,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下文的“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两句由一“明”字而生,真可谓是全曲风景描写之“眼”。“明”字的确让人有雨后眼前一亮的艺术效果。确定“明”字是诗眼实在当之无愧。
其二是鉴赏诗歌中精彩的字词。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分析“秋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诗中“封”了又“开”的奇怪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秋风”,意即秋天之风,此“秋风”普通但勾出了思乡之情,这种理解可以在诗句“欲作家书意万重”中得到证实,“欲作家书”说明诗人客居他乡,“意万重”则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之深之多。因此,“秋风”既照应了“秋思”这个诗题,又包含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营造了一种秋风萧瑟的氛围,不可避免地勾起了诗人漂泊他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怀。
“封”是封住信封,“开”是开启信封,方“封”又“开”是为什么呢?我们从“封”和“开”的反复动作细节中,可以感悟到诗人因“意万重”无从下手,“匆匆”下手后又“恐”“说不尽”的慌乱情绪,这慌乱的情绪正是诗人挂念亲人的最直接的表现。人的心理总在人的不经意的动作、神情中表露无遗。
其三是鉴赏诗歌中精彩的句子。这类题型,其实方法同于上述方法,都无不例外地要扣准诗句中的精彩字词来理解全句含义,再放归全诗,感知全诗主旨。
三、鉴赏表达方式类
鉴赏表达方式大致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方法上入手。抒情方式主要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通感等。表现手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从构思角度说,有比兴、象征、虚实等;一从景物描写角度说,有夸张、渲染、烘托、动静结合等。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试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这一句的艺术特点。
照理“榴花”应该是欣赏的客体,欣赏花的人才是主体,但在这首诗中,“榴花”是主体,而人成了客体,不直接写榴花,那么它又是怎样表现榴花的呢?从“照眼明”可以体会到诗歌是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入手的。这样分析后就好答题了,可以答:描写榴花不是从正面写,而是从榴花给人的感觉来写,“榴花”的鲜艳照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的感觉来侧面烘托“榴花”的鲜艳美丽的。
总之,答题是没有定法的,但一定有规律可循,在诗歌鉴赏中可以摸索出一些适用的方法,只要我们能潜心诗歌本身,立足诗人立场,感知诗歌主旨,我们定会各个击破目标,达到答题的最佳状态。◆(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