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中学写作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将“感悟生活”“语言训练”“素材积累”作为写作教学的关键抓手,建构起写作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感悟生活是写作教学的基础
无可否认,初中生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不知道怎样下笔。导致中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学生缺乏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写作技法等,所以,他们所写的文章往往思路狹窄、感情做作、语言干瘪、缺乏想象、前后文意难以衔接,无法引发读者共鸣。笔者将大量的初中生作文进行对比后发现,初中生最缺乏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初中生受认知能力所限,面对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很难从中挖掘出现实生活背后的道理或事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二、触发——感悟,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实际中,笔者创新设计出培养学生感悟生活能力的“触发——感悟”策略,以此提升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其主要环节如下。
这个模式的关键是处理好“理念”与“生活”两者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因为作为写作本源的生活,并不排斥理念。从生活的原始形态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理念,并以此点亮学生心灵之光,烛照纷繁的生活;“审视物象,联想人生”“审视人生,透视本质”这两个环节可以独立出来,在平日里随时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感悟能力。
1.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课时高达90%以上,阅读教学理应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发挥与其所占课时相匹配的助力作用。教师应该认真寻找这种助力作用的着力点,以此精心设计写作教学教案。最重要的着力点在哪里?绝不是过去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即“文章开头结尾、结构布局等方法、技巧的讲解与训练”,而是要充分发挥教材丰富的阅读资源对于提高学生感悟生活能力的强大助力和支撑作用。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经典性、时代性、审美性、语文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能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有助于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其阅读兴趣,提升其审美能力。而且阅读单元是按照“双线”组元的,其中“一线”就是单元的人文主题,人文主题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既然教材有这么丰富而优良的阅读资源,凸显阅读的人文主题,我们就应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作用。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基于“逆向寻例,关注生活”的设计思路,笔者进行了“基于文本阅读、关注生活、深化思想认识”的教材资源感悟交流与评议活动。比如,笔者借助教材中杨绛的《老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教参”认为“《老王》表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无私,也表现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关怀和怜悯”,但笔者为了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进一步思考,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向度思考,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在教学时便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引导:一是由老王认识“苦难”,有一种苦难是心灵的孤独;二是由作者认识“反省”,作者的“愧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有了反省才能成长,才能超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人类,均是如此;三是由老王认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性光辉,“老王”及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虽不富有,但靠自己的辛勤付出赚钱养家,他们重感情、讲情义,做事有原则,做人重品格,他们坚守着纯净的精神家园,纵使遭受生活的种种不公与苦难,仍然积极面对,他们身上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光辉。
2.让“思想”留痕,内化学生的生活感悟
学生有了对生活的认识、思考和感悟,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积累下来呢?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文字表达活动,如写阅读札记、随笔、周记等,以进一步内化学生的生活感悟。
写阅读札记,可以使学生将理性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留下真切体验;通过写随笔、周记等,学生能将思想认识与生活感悟都记录下来,能将所感悟的“思想”留痕,再逐渐内化。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即适时适度地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由阅读或由交流活动带给他们的思考,让他们所得到的生活感悟更加深入,体验更加真切。
三、拓境——增采,创新语言训练设计
在语言训练方面,笔者注重学生作文语言的流畅性、体验性和文采,在教学中采取了“拓境——增采”教学模式,其环节如下。
“拓境——增采”模式是联想和想象的阶梯式训练。首先,教师提供范句,让学生借助联想仿写句子,这是在范例指导下进行的初步训练;然后提高要求,让学生围绕要表现的句意补充内容,增加细节,创造出美丽的形象和意境;最后让学生修改文段,这是更加独立的实际操作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能力的内化。
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阅读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从中精选丰富的精美语料,进行大量的仿写、续写、扩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仿写、续写、扩写是广大师生非常熟悉的语言练习方式,为节省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四、联想——拓展,创新素材积累训练
为发挥思维能力在素材积累过程中的强大引领、汇聚作用,笔者强化了相关思维尤其是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精心设计“联想——拓展”教学模式,其环节如下。
“联想——拓展”教学模式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这对改变学生对于作文的恐惧感,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写作个性,求真、求实、求美地写作,逐步达到作文选材新、角度新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这一模式,教师要特别注意选择好联想媒介,有意识地寻找学生在认识上的“动情点”,注意以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和拓展,从而达到丰富材料、开阔思路的目的。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一、感悟生活是写作教学的基础
无可否认,初中生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不知道怎样下笔。导致中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学生缺乏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写作技法等,所以,他们所写的文章往往思路狹窄、感情做作、语言干瘪、缺乏想象、前后文意难以衔接,无法引发读者共鸣。笔者将大量的初中生作文进行对比后发现,初中生最缺乏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初中生受认知能力所限,面对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很难从中挖掘出现实生活背后的道理或事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二、触发——感悟,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实际中,笔者创新设计出培养学生感悟生活能力的“触发——感悟”策略,以此提升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其主要环节如下。
这个模式的关键是处理好“理念”与“生活”两者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因为作为写作本源的生活,并不排斥理念。从生活的原始形态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理念,并以此点亮学生心灵之光,烛照纷繁的生活;“审视物象,联想人生”“审视人生,透视本质”这两个环节可以独立出来,在平日里随时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感悟能力。
1.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课时高达90%以上,阅读教学理应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发挥与其所占课时相匹配的助力作用。教师应该认真寻找这种助力作用的着力点,以此精心设计写作教学教案。最重要的着力点在哪里?绝不是过去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即“文章开头结尾、结构布局等方法、技巧的讲解与训练”,而是要充分发挥教材丰富的阅读资源对于提高学生感悟生活能力的强大助力和支撑作用。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经典性、时代性、审美性、语文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能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有助于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其阅读兴趣,提升其审美能力。而且阅读单元是按照“双线”组元的,其中“一线”就是单元的人文主题,人文主题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既然教材有这么丰富而优良的阅读资源,凸显阅读的人文主题,我们就应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作用。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基于“逆向寻例,关注生活”的设计思路,笔者进行了“基于文本阅读、关注生活、深化思想认识”的教材资源感悟交流与评议活动。比如,笔者借助教材中杨绛的《老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教参”认为“《老王》表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无私,也表现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关怀和怜悯”,但笔者为了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进一步思考,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向度思考,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在教学时便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引导:一是由老王认识“苦难”,有一种苦难是心灵的孤独;二是由作者认识“反省”,作者的“愧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有了反省才能成长,才能超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人类,均是如此;三是由老王认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性光辉,“老王”及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虽不富有,但靠自己的辛勤付出赚钱养家,他们重感情、讲情义,做事有原则,做人重品格,他们坚守着纯净的精神家园,纵使遭受生活的种种不公与苦难,仍然积极面对,他们身上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光辉。
2.让“思想”留痕,内化学生的生活感悟
学生有了对生活的认识、思考和感悟,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积累下来呢?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文字表达活动,如写阅读札记、随笔、周记等,以进一步内化学生的生活感悟。
写阅读札记,可以使学生将理性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留下真切体验;通过写随笔、周记等,学生能将思想认识与生活感悟都记录下来,能将所感悟的“思想”留痕,再逐渐内化。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即适时适度地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由阅读或由交流活动带给他们的思考,让他们所得到的生活感悟更加深入,体验更加真切。
三、拓境——增采,创新语言训练设计
在语言训练方面,笔者注重学生作文语言的流畅性、体验性和文采,在教学中采取了“拓境——增采”教学模式,其环节如下。
“拓境——增采”模式是联想和想象的阶梯式训练。首先,教师提供范句,让学生借助联想仿写句子,这是在范例指导下进行的初步训练;然后提高要求,让学生围绕要表现的句意补充内容,增加细节,创造出美丽的形象和意境;最后让学生修改文段,这是更加独立的实际操作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能力的内化。
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阅读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从中精选丰富的精美语料,进行大量的仿写、续写、扩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仿写、续写、扩写是广大师生非常熟悉的语言练习方式,为节省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四、联想——拓展,创新素材积累训练
为发挥思维能力在素材积累过程中的强大引领、汇聚作用,笔者强化了相关思维尤其是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精心设计“联想——拓展”教学模式,其环节如下。
“联想——拓展”教学模式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这对改变学生对于作文的恐惧感,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写作个性,求真、求实、求美地写作,逐步达到作文选材新、角度新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这一模式,教师要特别注意选择好联想媒介,有意识地寻找学生在认识上的“动情点”,注意以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和拓展,从而达到丰富材料、开阔思路的目的。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