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创造主体对所具有的表象进行组合改造以后得到的一种具体形象的创造思维方法。想象力能使一切片段事物变成完整的整体,甚至能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良好的想象力是化学形象思维能力,也是化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成分。科学想象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必须靠良好的记忆,必要的实验手段或实验数据。
一、微观想象力的培养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到初三才开始系统学习化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从总体上说,抽象思维尚不占主导地位,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才能帮助理解许多化学概念,譬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内在的涵义。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而仅靠死记硬背,很可能导致学生视化学为“第二外语”,把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当作包袱,失去信心,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当学习分子、原子的性质时部分内容时,以教材中的分子、原子图片为辅助,通过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想象,来说明物质的某些性质。例如,当我们走进花园闻到花香;打开酒瓶时闻到酒香:铺设铁路时,钢轨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还可以通过一些动感模型,来指导学生想象化学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和规律,想象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和运动,来解释和说明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例如,借助电解水动感模型,说明分子、原子的区别,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的事实。
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分子结构的学习要求具备空间立体感和动感。在化学变化中很多微粒的变化特别是空间构型的变化一般是无法看到的,就必须运用想象,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运用三维想象能力,是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初中教学中经常遇到得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二氧化碳(CO2)和过氧化氢(H2O2)中含有氧气(O2),我常给学生做一些模型,让他们体会不同分子的结构区别,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想象力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久之,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空间想象的习惯,对学习化学结构知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图1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模型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其碳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各自有不同的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最为坚固的一种碳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以晶体结构的形式排列,每一个碳原子与另外四个碳原子紧密键合,成空间网状结构,最终形成了一种硬度大、活性差的固体。石墨中碳原子以平面层状结构键合在一起,层与层之间键合比较脆弱,因此层与层之间容易被滑动而分开。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因此又名足球烯。c。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0。因为三者都是碳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根据模型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简单化,不仅使教学生动,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化学知识学习中联想能力的培养
如果想象是在某种观念的启发下经过思维系统组合的新概念,那么联想就是在多个观念的启发下组合新的概念,是几个想象的组合。联想能使片段的、孤立的想象组合为一个系统的整体,使混乱的想象转化为有序的想象。联想是创造的翅膀,联想能力的强弱与思维品质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相互渗透。教学生求知,就应重视让学生学会联想,让学生从不同的领域中相互借鉴,寻求突破。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已经学过的氧气的制取实验,来解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需要的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安装、如何收集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进行分析比较。最终达到能力的提高。化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就更能把自己的有限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加以利用,大大地扩展创新思路。
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分析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观察到现象后。就要去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事实,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学生在不断的分析过程中,就能得到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呢,学生们往往认为是与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浓度大有关。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此现象,不要只局限在氧气的浓度上,还要考虑到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快,是因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致使铁丝熔化;而铁丝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时达不到如此高温,即使延长加热时间也不能熔化。因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不同,而导致反应体系温度不同,温度是此反应的主要原因。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所以学生们才有开始的答案。教师要通过分析,训练学生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真知,切莫将自己的思维转嫁给学生,只有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才给以点播、引导,以收到恍然大悟的思维效果,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提高。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后,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想象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化学教育教学的新课题。
一、微观想象力的培养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到初三才开始系统学习化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从总体上说,抽象思维尚不占主导地位,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才能帮助理解许多化学概念,譬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内在的涵义。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而仅靠死记硬背,很可能导致学生视化学为“第二外语”,把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当作包袱,失去信心,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当学习分子、原子的性质时部分内容时,以教材中的分子、原子图片为辅助,通过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想象,来说明物质的某些性质。例如,当我们走进花园闻到花香;打开酒瓶时闻到酒香:铺设铁路时,钢轨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还可以通过一些动感模型,来指导学生想象化学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和规律,想象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和运动,来解释和说明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例如,借助电解水动感模型,说明分子、原子的区别,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的事实。
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分子结构的学习要求具备空间立体感和动感。在化学变化中很多微粒的变化特别是空间构型的变化一般是无法看到的,就必须运用想象,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运用三维想象能力,是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初中教学中经常遇到得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二氧化碳(CO2)和过氧化氢(H2O2)中含有氧气(O2),我常给学生做一些模型,让他们体会不同分子的结构区别,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想象力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久之,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空间想象的习惯,对学习化学结构知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图1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模型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其碳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各自有不同的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最为坚固的一种碳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以晶体结构的形式排列,每一个碳原子与另外四个碳原子紧密键合,成空间网状结构,最终形成了一种硬度大、活性差的固体。石墨中碳原子以平面层状结构键合在一起,层与层之间键合比较脆弱,因此层与层之间容易被滑动而分开。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因此又名足球烯。c。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0。因为三者都是碳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根据模型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简单化,不仅使教学生动,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化学知识学习中联想能力的培养
如果想象是在某种观念的启发下经过思维系统组合的新概念,那么联想就是在多个观念的启发下组合新的概念,是几个想象的组合。联想能使片段的、孤立的想象组合为一个系统的整体,使混乱的想象转化为有序的想象。联想是创造的翅膀,联想能力的强弱与思维品质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相互渗透。教学生求知,就应重视让学生学会联想,让学生从不同的领域中相互借鉴,寻求突破。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已经学过的氧气的制取实验,来解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需要的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安装、如何收集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进行分析比较。最终达到能力的提高。化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就更能把自己的有限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加以利用,大大地扩展创新思路。
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分析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观察到现象后。就要去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事实,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学生在不断的分析过程中,就能得到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呢,学生们往往认为是与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浓度大有关。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此现象,不要只局限在氧气的浓度上,还要考虑到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快,是因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致使铁丝熔化;而铁丝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时达不到如此高温,即使延长加热时间也不能熔化。因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不同,而导致反应体系温度不同,温度是此反应的主要原因。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所以学生们才有开始的答案。教师要通过分析,训练学生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真知,切莫将自己的思维转嫁给学生,只有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才给以点播、引导,以收到恍然大悟的思维效果,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提高。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后,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想象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化学教育教学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