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所以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着重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是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两个方面做探讨。
一、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学知识大部分比较抽象和难懂,但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1]。做演示实验前,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全班学生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一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
2.课上分组实验,课下家庭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2]。学生通过亲自试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在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等。实践证明,通过课内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很大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实验能力,是中学化学实验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三种重要能力,如何尽快将学生引进化学实验之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逐步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学生刚学化学时,不知道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往往只是看热闹,达不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1)抓住问题,重点观察[3]。为了增强实验观察的有效性,降低难度,教师应该抓住问题,指导学生进行重点观察。教师应该多演示一些验证性实验让学生重点观察某一现象从而得出验证性结论,体会到成就。如镁条的燃烧实验是给讲授化学变化做铺垫的,而应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镁条燃烧前后的颜色、形态和硬度等性质变化,从而得出镁条燃烧生成了新物质的结论,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只被耀眼的强光吸引。
2.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1)规范课堂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前提[4]。因此演示实验课前,教师应按实验目的、要求,对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行研究和演练,对可能因疏忽而出现的不规范的操作加以防范。在演示实验中,无论是仪器的使用或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师都要一丝不苟地、严格地按规范要求进行,对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演示熟练、规范、准确。务必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形成正确操作习惯,为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做好充分准备。
(2)重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实验的基本操作。平时教学中,对基本操作知识一定要做到教师讲清,学生掌握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对每一个基本操作都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掌握,达到各个能独立操作的要求。
3.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
(1)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和准备[5]。预习是实施自主实验的根本保证。预习内容及实验内容安排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实际情况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创造性地寻求多种途径的实验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实验中的配合和交流。当遇到实验中的问题时,要求学生先自我求解,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及辩论,在合作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3)通过强化家庭小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学生利用家庭中的废弃物品,替代实验室仪器完成家庭小实验,可使课本知识得到延伸和补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养成爱观察、爱用实验探索化学知识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如利用旧电池的锌皮制氢气,用醋酸“洗”掉水壶中的水垢等。实验虽小,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对化学教学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在实验前、中、后充分落实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定国.浅谈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5(4).
[2]贾玉珠.浅议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J].教育探索,2013,11(11).
[3]唐百钢.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J].理化生教研,2009(6).
[4]潘沛.试论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3,8(8).
[5]窦福林.浅谈化学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08(9).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所以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着重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是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两个方面做探讨。
一、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学知识大部分比较抽象和难懂,但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1]。做演示实验前,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全班学生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一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
2.课上分组实验,课下家庭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2]。学生通过亲自试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在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等。实践证明,通过课内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很大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实验能力,是中学化学实验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三种重要能力,如何尽快将学生引进化学实验之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逐步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学生刚学化学时,不知道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往往只是看热闹,达不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1)抓住问题,重点观察[3]。为了增强实验观察的有效性,降低难度,教师应该抓住问题,指导学生进行重点观察。教师应该多演示一些验证性实验让学生重点观察某一现象从而得出验证性结论,体会到成就。如镁条的燃烧实验是给讲授化学变化做铺垫的,而应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镁条燃烧前后的颜色、形态和硬度等性质变化,从而得出镁条燃烧生成了新物质的结论,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只被耀眼的强光吸引。
2.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1)规范课堂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前提[4]。因此演示实验课前,教师应按实验目的、要求,对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行研究和演练,对可能因疏忽而出现的不规范的操作加以防范。在演示实验中,无论是仪器的使用或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师都要一丝不苟地、严格地按规范要求进行,对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演示熟练、规范、准确。务必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形成正确操作习惯,为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做好充分准备。
(2)重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实验的基本操作。平时教学中,对基本操作知识一定要做到教师讲清,学生掌握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对每一个基本操作都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掌握,达到各个能独立操作的要求。
3.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
(1)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和准备[5]。预习是实施自主实验的根本保证。预习内容及实验内容安排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实际情况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创造性地寻求多种途径的实验方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实验中的配合和交流。当遇到实验中的问题时,要求学生先自我求解,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及辩论,在合作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3)通过强化家庭小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学生利用家庭中的废弃物品,替代实验室仪器完成家庭小实验,可使课本知识得到延伸和补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养成爱观察、爱用实验探索化学知识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如利用旧电池的锌皮制氢气,用醋酸“洗”掉水壶中的水垢等。实验虽小,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对化学教学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在实验前、中、后充分落实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定国.浅谈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5(4).
[2]贾玉珠.浅议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J].教育探索,2013,11(11).
[3]唐百钢.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J].理化生教研,2009(6).
[4]潘沛.试论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3,8(8).
[5]窦福林.浅谈化学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