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关键期,不仅有对基础物理的深入补充,而且有对新领域的浅层探讨,越来越多的生活实例走进物理教材,让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揭开多彩世界的面纱。本文从高中物理新课程的体系构建方法探讨入手,系统地阐述物理教师的重要作用,提出开放式物理教师教育模式,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新课程 物理教师
物理作为理科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受到各个院校的重视。当前高中物理教育改革的推进,已成功完成理论与实例的并轨,在实例的启发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拓宽学生的物理学视野。然而当前高中物理课程还存在注重面而忽视深度的情况,许多物理知识点的课堂透析力度有待加大,因此,本文提出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师生共建机制下的高中物理课程探讨
当前高中物理新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模块和三个选修系列,其中必修课的教学目的是针对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需求,挖掘学生自己的兴趣,为物理学深入学习打基础。选修的目标是分项实现对物理学的深层次探讨,掌握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物理课堂中,师生共同经历和体验物理研究或探究的基本活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探究计划与方案”、“搜集证据”、“分析与讨论”、“评估”和“交流与合作”等。为了强调研究性物理学习或科学探究,重视过程与方法,目前一些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主要采取三种措施:第一,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物理探究;第二,让学生自主进行物理探究;第三,为学生展示人类物理探究的历史过程。在这些体验探究活动中,学生既把握了公开的物理文化科学”(以专著、刊物、教科书等媒介公开出版的物理文化科学成果),又体验了人类先驱“个人的物理文化科学”(个人层面的、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思考,探索的艰辛和激动人心的高峰体验等)。
师生共建机制,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将教材的话题拓展开,以探讨和活动的方式将物理知识转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让师生间的互动更轻松,课堂氛围更融洽。师生共建机制使高中物理课堂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人类文明、科技成果,还包括社会发展和经验分享,让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更强。例如:有些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就有介绍人造地球卫星、时空探测、量子论和现代航天技术等科技成果;分析“时间延缓效应的实验验证”、波粒二象性等现代物理问题。也许物理学的发展让科学与人文的距离更近,但始终无法打破思维与现实的鸿沟,人类探索知识是无止境的,知识已不仅仅局限于既定的事件和现象,而是集一切思维活动与实践之大成的东西。知识的交流并不是无休止的融合,而是各有规律的彼此补充,将原汁原味与新品汇分开咀嚼也许才能探索出最想要的味道。
二、物理教师的作用
新课改后的物理教科书内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更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热情,使学生在课上学习之余通过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对物理的兴趣。物理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物理成果“转换”成物理课程可以说是对物理文化的一种拓展。物理教师作为物理课程的教授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还要有一定的物理探究经验。教师把控着物理课堂的主要动脉,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问题拓展,给学生以足够的基础铺垫,关注学生的认知策略、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要跨越学科的界限,帮助学生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三、开放的物理教师教育模式
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领路人,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教师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塑造作用很关键。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够只强调“师范性”,又不能够一味地突出所谓的“学术性”,在“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维持它们之间必要的张力。课程教学与技术实验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一般师范院校的优势是教育学科发展比较完善,对中小学物理教育实际比较熟悉,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基础物理教育实践研究的传统;一般综合大学的优势是物理学科的“高学术性”和“有浓厚的物理学研究氛围”,加之综合大学的“多学科性”特点。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与教育目标,对高中物理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新课程的物理课程需要,各大师范院校要加强高中物理教师教育,为培养出高素质的物理教师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亚平.分析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J].现代阅读,2013.1:128.
[2]曹金元,母小勇.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J].教师教育研究,2004.9:59-63.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新课程 物理教师
物理作为理科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受到各个院校的重视。当前高中物理教育改革的推进,已成功完成理论与实例的并轨,在实例的启发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拓宽学生的物理学视野。然而当前高中物理课程还存在注重面而忽视深度的情况,许多物理知识点的课堂透析力度有待加大,因此,本文提出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师生共建机制下的高中物理课程探讨
当前高中物理新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模块和三个选修系列,其中必修课的教学目的是针对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需求,挖掘学生自己的兴趣,为物理学深入学习打基础。选修的目标是分项实现对物理学的深层次探讨,掌握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物理课堂中,师生共同经历和体验物理研究或探究的基本活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探究计划与方案”、“搜集证据”、“分析与讨论”、“评估”和“交流与合作”等。为了强调研究性物理学习或科学探究,重视过程与方法,目前一些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主要采取三种措施:第一,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物理探究;第二,让学生自主进行物理探究;第三,为学生展示人类物理探究的历史过程。在这些体验探究活动中,学生既把握了公开的物理文化科学”(以专著、刊物、教科书等媒介公开出版的物理文化科学成果),又体验了人类先驱“个人的物理文化科学”(个人层面的、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思考,探索的艰辛和激动人心的高峰体验等)。
师生共建机制,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将教材的话题拓展开,以探讨和活动的方式将物理知识转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让师生间的互动更轻松,课堂氛围更融洽。师生共建机制使高中物理课堂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人类文明、科技成果,还包括社会发展和经验分享,让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更强。例如:有些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就有介绍人造地球卫星、时空探测、量子论和现代航天技术等科技成果;分析“时间延缓效应的实验验证”、波粒二象性等现代物理问题。也许物理学的发展让科学与人文的距离更近,但始终无法打破思维与现实的鸿沟,人类探索知识是无止境的,知识已不仅仅局限于既定的事件和现象,而是集一切思维活动与实践之大成的东西。知识的交流并不是无休止的融合,而是各有规律的彼此补充,将原汁原味与新品汇分开咀嚼也许才能探索出最想要的味道。
二、物理教师的作用
新课改后的物理教科书内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更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热情,使学生在课上学习之余通过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对物理的兴趣。物理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物理成果“转换”成物理课程可以说是对物理文化的一种拓展。物理教师作为物理课程的教授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还要有一定的物理探究经验。教师把控着物理课堂的主要动脉,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问题拓展,给学生以足够的基础铺垫,关注学生的认知策略、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要跨越学科的界限,帮助学生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三、开放的物理教师教育模式
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领路人,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教师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塑造作用很关键。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够只强调“师范性”,又不能够一味地突出所谓的“学术性”,在“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维持它们之间必要的张力。课程教学与技术实验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一般师范院校的优势是教育学科发展比较完善,对中小学物理教育实际比较熟悉,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基础物理教育实践研究的传统;一般综合大学的优势是物理学科的“高学术性”和“有浓厚的物理学研究氛围”,加之综合大学的“多学科性”特点。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与教育目标,对高中物理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新课程的物理课程需要,各大师范院校要加强高中物理教师教育,为培养出高素质的物理教师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亚平.分析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J].现代阅读,2013.1:128.
[2]曹金元,母小勇.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J].教师教育研究,2004.9: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