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作为中华文明千百年来文化、历史、艺术的活化石,经历了各个时代从生涩发展到成熟直至辉煌,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美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对文学亦是如此,何为美?何以美?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文学何以至美,自古以来存在潜在的血脉,无外乎: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关键词: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是口语的提炼,是交流手段的升华,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学的世界里读者忽而看过“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美景,忽而又品略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时节。文学之美或婉约阴柔,或荡气回肠,或令人目眩,或百花齐放。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浅析文学的美感。
一、内容美
内容美,美在自然真实的流露,切勿矫揉造作和惺惺作态。孤独时可以“对饮成三人”,深思时可以“无声胜有声”,开心时“漫卷诗书喜欲狂”,洒脱时“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些都是作者最真实情感的表露,毫无疑问,这便是美的文学,美的体现。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时时激励着人们继承顽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内容美,文学的本质是语言交流的工具,其内容是它存在的核心所在,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华丽的辞藻和修饰都无法取代内容的重要性。即使是朴实无华的叙述,也无法泯灭文学作品内容的卓越。所以,这就要求作者在文学创作时把内容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归根到底,文学就是语言、形象、情感的集中体现,其内容从语言、形象、情感出发,定能达到文学的内容美。
二、意境美
在中国绘画中讲究“得意忘形”,在文学作品里意境的表达亦是文学作品高度的一种体现。绘画把瞬间变成永恒,文学把永恒变为瞬间。在诗词赏析中常常以“大漠孤烟直”为例:荒凉闭塞的边境浩瀚无边,一缕青烟“直”上云霄,劲拔坚毅成为大漠里唯一的风景,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如此瞬间的景象勾起了诗人和读者无限的遐想,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身临其境。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很多巧妙的用词造句提升了作品的意境,其中不乏以动衬静,以喜景衬悲情,以视觉描写听觉等。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数量词、名词、动词的巧妙组合,十四个字便将蓝天碧柳、黄鹂鸣唱完美结合,以“鸣”“上”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当时生动的场景,勾勒出一幅明快清新的画面,给人无限向往和联想。
三、语言美
所谓语言美,在艺术的范畴里可以称之为形式美,如艺术品中的比列、关系、线条、色彩等。就像古人遣词造句从来都是考究深厚的,如对称、和谐、节奏感、韵律都是文学所追求的,以求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并和读者达到共鸣。形式美是文学作品内在美的重要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内容的美和形式的美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该作品的感染力,通过感染读者的心灵来实现其审美价值。 语言美中最重要的离不开节奏美,即音乐美。凭借音调的升降、节奏、疏密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节奏清晰,语言流畅,意蕴悠长,悦耳动听。老舍先生在时间和理论上都十分强调语言的音乐美,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需要字字斟酌,务期妥顺,还要关注节奏的抑扬顿挫,高低、长短、轻重、快慢的变换和组合给人以音律美、句式美、文采美、风格美的享受。
四、情感美
文学和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们对美的感悟从来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文学所表达的情感来源于生活中简单的喜怒哀乐却又不同于生活里用“嬉笑怒骂”来表达,而是借助作者文学素养、文字组织能力来升华思想情感,提升艺术品位。首先作者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尽可能丰富的阅历、知识是构筑审美能力的基础,善于领略、捕捉周围事物的美的瞬间便是对审美感悟的体现。其次是良好是审美创作心态,很多优秀的文学创作背景是在作者失意困厄的情况下完成的,但逆境并没有夺走他们的才能以及对文学美的追求,反而使他们拥有了更加敏锐的审美和表达能力,把理想和现实结合,化丑为美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使情感的表达淋漓尽致,鼓励后人对光明、美好、进步的追求。最后,需搭建一座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在作品具有一定审美高度的前提下,寻找与读者感情碰撞的相切点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读者也应该是一个懂得生活欣赏美的人。
总而言之,文学之美由内而外关键在于其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美在理论上是一个抽象的、无界限的概念,我们无法追求统一的标准,但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过后,文学之美从内容、意境、语言、情感四方面出发,真实地表达,巧妙地处理,借助巧妙的艺术手法便可至之美。
关键词: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是口语的提炼,是交流手段的升华,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学的世界里读者忽而看过“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美景,忽而又品略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时节。文学之美或婉约阴柔,或荡气回肠,或令人目眩,或百花齐放。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浅析文学的美感。
一、内容美
内容美,美在自然真实的流露,切勿矫揉造作和惺惺作态。孤独时可以“对饮成三人”,深思时可以“无声胜有声”,开心时“漫卷诗书喜欲狂”,洒脱时“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些都是作者最真实情感的表露,毫无疑问,这便是美的文学,美的体现。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时时激励着人们继承顽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内容美,文学的本质是语言交流的工具,其内容是它存在的核心所在,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华丽的辞藻和修饰都无法取代内容的重要性。即使是朴实无华的叙述,也无法泯灭文学作品内容的卓越。所以,这就要求作者在文学创作时把内容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归根到底,文学就是语言、形象、情感的集中体现,其内容从语言、形象、情感出发,定能达到文学的内容美。
二、意境美
在中国绘画中讲究“得意忘形”,在文学作品里意境的表达亦是文学作品高度的一种体现。绘画把瞬间变成永恒,文学把永恒变为瞬间。在诗词赏析中常常以“大漠孤烟直”为例:荒凉闭塞的边境浩瀚无边,一缕青烟“直”上云霄,劲拔坚毅成为大漠里唯一的风景,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如此瞬间的景象勾起了诗人和读者无限的遐想,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身临其境。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很多巧妙的用词造句提升了作品的意境,其中不乏以动衬静,以喜景衬悲情,以视觉描写听觉等。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数量词、名词、动词的巧妙组合,十四个字便将蓝天碧柳、黄鹂鸣唱完美结合,以“鸣”“上”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当时生动的场景,勾勒出一幅明快清新的画面,给人无限向往和联想。
三、语言美
所谓语言美,在艺术的范畴里可以称之为形式美,如艺术品中的比列、关系、线条、色彩等。就像古人遣词造句从来都是考究深厚的,如对称、和谐、节奏感、韵律都是文学所追求的,以求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并和读者达到共鸣。形式美是文学作品内在美的重要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内容的美和形式的美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该作品的感染力,通过感染读者的心灵来实现其审美价值。 语言美中最重要的离不开节奏美,即音乐美。凭借音调的升降、节奏、疏密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节奏清晰,语言流畅,意蕴悠长,悦耳动听。老舍先生在时间和理论上都十分强调语言的音乐美,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需要字字斟酌,务期妥顺,还要关注节奏的抑扬顿挫,高低、长短、轻重、快慢的变换和组合给人以音律美、句式美、文采美、风格美的享受。
四、情感美
文学和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们对美的感悟从来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文学所表达的情感来源于生活中简单的喜怒哀乐却又不同于生活里用“嬉笑怒骂”来表达,而是借助作者文学素养、文字组织能力来升华思想情感,提升艺术品位。首先作者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尽可能丰富的阅历、知识是构筑审美能力的基础,善于领略、捕捉周围事物的美的瞬间便是对审美感悟的体现。其次是良好是审美创作心态,很多优秀的文学创作背景是在作者失意困厄的情况下完成的,但逆境并没有夺走他们的才能以及对文学美的追求,反而使他们拥有了更加敏锐的审美和表达能力,把理想和现实结合,化丑为美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使情感的表达淋漓尽致,鼓励后人对光明、美好、进步的追求。最后,需搭建一座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在作品具有一定审美高度的前提下,寻找与读者感情碰撞的相切点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读者也应该是一个懂得生活欣赏美的人。
总而言之,文学之美由内而外关键在于其内容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美在理论上是一个抽象的、无界限的概念,我们无法追求统一的标准,但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过后,文学之美从内容、意境、语言、情感四方面出发,真实地表达,巧妙地处理,借助巧妙的艺术手法便可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