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让学”走向“会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归途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nlongal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导学生从“让学”走向“会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终极追求。为了将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觉悟、聪慧,教师可通过课堂目标让学生明晰、活动过程让学生参与、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错误原因让学生反思、知识体系让学生建构、情感价值让学生体验等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 让学 会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46
  “让学”这一概念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指出“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其本意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及其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就是要求教师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觉悟、聪慧,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自学能力。
  下面,我结合“圆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一课的教学,谈谈数学课堂如何使学生从“让学”走向“会学”。
  一、课堂目标让学生明晰
  课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纲,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又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体现。“让学”观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每堂课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分别是什么,并围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还要能围绕课堂目标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课堂目标的达成度。
  例如,课始,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接着出示本堂课的知识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当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学习时,就能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益。学习结束后,学生又可以对照学习目标进行反思,检查目标的达成度。像这样明晰学习目标的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可以进行自我检查的标准,利于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活动过程让学生参与
  “让学”课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经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在同一个圆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一知识点,教师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即给每个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得出“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上,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等结论,再让同桌学生比较不同的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发现不同的圆的直径与半径不一定具有两倍关系。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断进行反思、提炼,深刻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三、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
  掌握学习方法,既是学生获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让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在交流互动中明晰学习方法,在总结归纳中提炼、优化学习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画圆的方法,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通过用圆形物体画圆、利用图钉和绳子画圆、用圆规画圆等多种不同画圆方法的比较后,认识到前两种画圆方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体会到用圆规画圆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进一步交流讨论,明确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即定点、定长、固定、旋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画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对画圆方法的探究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画圆的方法。
  四、错误原因让学生反思
  数学学习离不开反思,有效的反思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让学”的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出现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对错误原因及时、正确的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出示“所有的直径都大于半径”这道判断题,让学生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许多学生略作思考后便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他们也画了一个圆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并没有急于出示正确答案,而是先让同桌学生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和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画完后让他们说说圆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想想刚才的这道判断题。这时有学生意识到“所有的直径都大于半径”这句话有问题,于是纷纷举手纠正。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在自我反思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长期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知识体系让学生建构
  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新知识就像一个个点,很清晰,但容易散落、遗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由点到线、由线成面,形成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所学的知识真正吸收和内化,才会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一中同长”的特征,教师可设计套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定点、定长及游戏为什么不合理的原因,并通过定点、定长找平面上距离相等的点,形成与定点等距离定长的点的集合,从而逐步抽象出圆的本质,使学生对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圆与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点,进而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对圆的知识的整体把握。
  六、情感价值让学生体验
  情感价值是课堂教学目标中的隐性目标,不能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但它是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课尾,教师进行数学文化内容拓展时,让学生理解、探究“我国古代数学家是如何研究圆的”“在研究圆的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等问题,并介绍祖冲之这位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准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值的科学家,使学生知道其研究纪录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早一千年之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再次让学生欣赏圆在生活、建筑、工业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的美以及圆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就是要求教师从教的神坛中走下来,让位于学生的学,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同伴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实现共同成长。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走进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就会发现吴老师随时都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数学课堂呈现出学生真实的思维水平,不修饰、不隐藏,成就原汁原味的动态课堂。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真实的动态生成,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真情和灵动。也就是说,课堂应具有情感性、生成性、动态性、灵动性和探究性。下
倡导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独立分析探索知识;对各种有不同看法的现象或知识质疑,并通过各种途径解答自己的疑问;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创新。这些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我们农村小学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更多的孩子走上成才之路。那么,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呢?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摘 要]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探索,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不但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到“由曲变直”的转化思想。  [关键词]圆的周长 意义 计算公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77  【教学内容】六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十一册第62~6
“你为什么不检验?”这是一位教师在一次评讲试卷时,发出一句无可奈何的话。看得出,这句话中既有对学生糟糕成绩的失望,更有对学生答题态度的失望。然而,仔细想想,许多时候,学生一直在检验,可还是出现类似问题。稍加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学生除了态度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解题方法上的原因,即学生不会检验。除了学生的原因,可能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忽略了对检验方法的讲解。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列举以下四种检验方法。  一
[摘 要]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圆的内涵与外延,从而走进圆的本质,走近数学本质。  [关键词]圆 本质 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这是我执教的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105~106的内容。  片断一:  (出示教科书例1场景图,略)  师: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航模小组男生有8人,女生有6人;民乐小组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书法小组男生有3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男生有4人,女生有6人。  生。:我还知道航模小组一共有14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民乐
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教师应根据学生熟知的卡通故事、生活场景等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将新知融入“情境串”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由“情境串”引出的“问题串”。下面,以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为例,谈谈“情境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感受情境,让学生悄然情动  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与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
以不完全归纳推理为主要形式得出的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是我们发现新事物、探究新策略的有效途径,但这种推理是一种似真推理。为了提高猜想的合理性,我们在应用这种不完全归纳推理时,应当注意尽量多地考察被归纳的对象,被考察的对象越多、范围越广,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论证手段加以证明。对此,近期再次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感悟特别深刻,现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教学案例:  一
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虽说起步简单,却也障碍重重,要是搬书宣读,不探求规律,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迷茫,望题生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寻找固有的规律,跨越教学的鸿沟。本文简略谈谈“比多比少”与“几倍”这两类应用题的解法,供同行一起商榷教学的新思路。  一、“比多比少”应用题的解法  第一册教学比较容易,只要学生认清数字,认识“多”与“少”,学会“多”用“ ”,“少”用“-”便
[摘 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也就是更好的关注人,做到以人为本。这样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进而提升教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 关注 学生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23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