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圆的本质,走近数学本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_b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圆的内涵与外延,从而走进圆的本质,走近数学本质。
  [关键词]圆 本质 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64
  【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圆的本质特征,体会圆形物体的美及圆的文化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圆
  师:黑板上出示画好的圆,这是什么?生活中见过吗?
  生(交流):游乐场的摩天轮;学校校徽上有圆;硬币也是圆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奥运五环、庄严的国徽、汽车方向盘等)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圆。
  师: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称:“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激趣,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实践操作——感知圆
  师:要认识圆,光看是不够的,大家会画圆吗?
  生:会。
  师:请取出圆规,试着在练习纸上O1点画出一个圆。
  (学生尝试画圆。师生交流圆规画圆的方法。课件演示画圆(定距,定点,旋转))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画圆的方法,但老师有个小小要求,大家能画出一样大小的圆吗?
  生:只要圆规两脚距离一样就可以。
  (电脑显示圆规两脚距离为3厘米。学生再次在练习纸上的O2点尝试画圆)
  师:请剪下圆。手中的圆一样大吗?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在与学过的平面图形比比,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圆与平面(直线)图形对比)
  (师生交流得出圆的特征:光滑,匀称,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圆的内涵的认识。】
  三、自主交流——认识圆
  师(指着手中的圆片):我们怎样来描述它的大小呢?
  生1:用半径3厘米表示。
  生2:我用直径6厘米表示。
  师(板书:半径,直径):这些都是圆的名称,还有一个名称——圆心。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学生自学。师生交流圆的名称,并在黑板上画出,用字母表示)
  (课件出示练习:辨一辨圆中的半径和直径)
  四、合作探究——深化圆
  师:其实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动手实践)
  师生交流:圆有无数条半径、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1:我是通过画图发现的。只要在圆上不停地画半径、直径,就能画出无数条。
  生2:我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按不同方向对折,多折几次,便会得到很多条直径。如果把圆对折、对折、再对折、一直对折,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无数条半径。
  生3:我是通过量发现的。圆中这些半径都相等,直径也相等,直径刚好是半径的2倍。
  ……
  (验证学生发现。让学生生第三次画圆,从而体会圆上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圆的本质)
  【设计意图:建构圆的模型,让学生理解圆的本质】
  五、课外拓展——丰富圆
  师(课件出示:“圆,一中同长也。”):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学生发出赞叹声)
  师(课件出示《周髀算经》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
  【设计意图:渗透我国的历史与文化。】
  六、画龙点睛——创造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有什么收获?圆这么美,你会创造圆吗?
  生1:甩动手臂一周画出一个圆。
  生2:固定一脚,另一脚画出一个圆。
  生3:固定三角板的一个角,旋转可画出一个圆。
  ……
  (学生大胆想象,用各种工具和方式创造圆。教师用电脑播放各种神奇而美丽的圆)
  【设计意图: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乃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由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本节课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环境的优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学生三次尝试画圆,建构圆的模型,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再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找出直径、半径的规律,最后交流探讨,掌握圆就是到定点等于定长所有点的集合本质属性。整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信息技术,借用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开课,渗透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思想,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让学生充分理解圆的内涵与外延,走进圆的本质,从而走近数学本质。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估算教学在数学教学领域中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数学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也增加了估算内容,并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会有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感觉,对估算到底怎样教很茫然,甚至会把这个知识点忽视淡化,简单地等同于求近似数的教学,从而偏离估算教学的方向。前些
[摘 要]几何直观是一种利用图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形象化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几何直观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注重强化概念与算理,引导学生学会转换探究的视角,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最终形成数学思想。  [关键词]几何直观 创新思维 形象思维 概念 算理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28  《数学课程标准》(2
[摘 要]教材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智慧,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弄清每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  [关键词]数学教材 课例 分析 反思 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27  前段时间,我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终止。”很多数学家认为,数学的发展即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产生——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提出……”的过程。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看,发现和提出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理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每位数学教师都应更好地领会并扎实有效地予以落实。但事实并非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灵活地转换角色,改变以往那种单纯的被动接受者的固定角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注重课堂角色的调整和变换,对于改变高年级数学教学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趣——替换情境中的角色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渠道更多,了解的知识更繁杂,如果仅仅采用一些卡通式、童话式的角色替换是难以真正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在于教师制造出多少花样、用了多少学具、让学生进行了多少次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去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能让学生在一种探其究竟而欲罢不能的氛围中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所以,又到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我不禁思考怎样才能上好这节课。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虽然我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计算圆
走进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就会发现吴老师随时都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数学课堂呈现出学生真实的思维水平,不修饰、不隐藏,成就原汁原味的动态课堂。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真实的动态生成,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真情和灵动。也就是说,课堂应具有情感性、生成性、动态性、灵动性和探究性。下
倡导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独立分析探索知识;对各种有不同看法的现象或知识质疑,并通过各种途径解答自己的疑问;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创新。这些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我们农村小学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更多的孩子走上成才之路。那么,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呢?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摘 要]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探索,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不但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到“由曲变直”的转化思想。  [关键词]圆的周长 意义 计算公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77  【教学内容】六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十一册第62~6
“你为什么不检验?”这是一位教师在一次评讲试卷时,发出一句无可奈何的话。看得出,这句话中既有对学生糟糕成绩的失望,更有对学生答题态度的失望。然而,仔细想想,许多时候,学生一直在检验,可还是出现类似问题。稍加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学生除了态度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解题方法上的原因,即学生不会检验。除了学生的原因,可能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忽略了对检验方法的讲解。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列举以下四种检验方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