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中必须要学习的一门科目,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理科科目的基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以往不佳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是学生智力和动手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科目。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希望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动手能力;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正在慢慢发展,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不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表明,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小学生具有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上课的过程中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动手参与的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将重点偏向于考试内容,那些考试几率很小的内容,教师会选择性的忽略。因为每次考完试以后都会进行各班排名,有的教师为了让自己所教的班的学生考得高分,就会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考试要点,忽略了其它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做一些比较具有创新性的题目的时候就会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全面和主次分明相结合。
第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上课的时候容易走神、开小差,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教学的开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缺乏互动。虽说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还是采用着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师生间缺乏互动,导致学生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因为教师不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敢提问,导致问题堆积,上课听不懂,进而影响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成绩。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
第一,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始的前10分钟很重要,也就是课堂导入环节,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去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采用“迎合”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这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将心思放到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图形的运动(三)》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提前裁剪出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等,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拿出来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邀请一些学生到讲台上去近距离观察,还可以动手折叠,找寻他们的共同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观看一些窗花的图片等。
第二,借助教学用具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调整讲授的内容的难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借助一些教学用具进行辅助教学。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多边形面积》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新的图形,可以从之前学习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入手,提前用四根一次性筷子钉成一个可活动的长方形,然后扶住对角一拉,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是由长方形变成的,它的面积计算方式是不是与长方形的相似呢?此时教师拿出提前裁剪好的平行四边形,然后邀请学生上台对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学生可以根据之前教师的演示联想到长方形,于是可以将这个平行四边形组合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故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乘高。
第三,注重練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在课后,教师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既能够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又能够提升自己。对于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分层次的布置作业,这样既不会因为题目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从中收获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在课堂上听明白了教师讲解的知识,就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但是在做作业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习题,才能够知道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学生在哪方面需要提升,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仅是简单地购买东西都会运用到我们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例子来进行辅助教学。其实,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丰富教学方式。爱玩、好动基本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具有的天性,如果教师一直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受到影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丰富教学方式,讨论教学法和趣味教学法是比较有用的两种教学方式。例如,五年级(上)《可能性》这一课,教材中所用的方法是抽签、摸棋子、转圆盘等方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好两枚骰子,班上的学生轮流上讲台同时投掷两枚骰子,并大声说出点数,教师将数字写在黑板上,全部投掷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四年级(上)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来统计,学生在草稿纸上绘制的同时教师也利用excel软件在电脑上绘制统计图,待学生完成后再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小组交流后回答发现了什么、骰子点数之和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投骰子、画统计图,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教学方式,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鲍新柳.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9(46):84.
[2]单春霞.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6).
[3]陈静.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神州, 2017(30):23.
【关键词】动手能力;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正在慢慢发展,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不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表明,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小学生具有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上课的过程中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动手参与的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将重点偏向于考试内容,那些考试几率很小的内容,教师会选择性的忽略。因为每次考完试以后都会进行各班排名,有的教师为了让自己所教的班的学生考得高分,就会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考试要点,忽略了其它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做一些比较具有创新性的题目的时候就会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全面和主次分明相结合。
第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上课的时候容易走神、开小差,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教学的开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缺乏互动。虽说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还是采用着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师生间缺乏互动,导致学生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因为教师不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敢提问,导致问题堆积,上课听不懂,进而影响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成绩。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
第一,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始的前10分钟很重要,也就是课堂导入环节,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去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采用“迎合”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这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将心思放到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图形的运动(三)》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提前裁剪出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等,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拿出来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邀请一些学生到讲台上去近距离观察,还可以动手折叠,找寻他们的共同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观看一些窗花的图片等。
第二,借助教学用具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调整讲授的内容的难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借助一些教学用具进行辅助教学。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多边形面积》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新的图形,可以从之前学习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入手,提前用四根一次性筷子钉成一个可活动的长方形,然后扶住对角一拉,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是由长方形变成的,它的面积计算方式是不是与长方形的相似呢?此时教师拿出提前裁剪好的平行四边形,然后邀请学生上台对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学生可以根据之前教师的演示联想到长方形,于是可以将这个平行四边形组合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故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乘高。
第三,注重練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在课后,教师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既能够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又能够提升自己。对于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分层次的布置作业,这样既不会因为题目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从中收获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在课堂上听明白了教师讲解的知识,就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但是在做作业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习题,才能够知道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学生在哪方面需要提升,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仅是简单地购买东西都会运用到我们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例子来进行辅助教学。其实,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丰富教学方式。爱玩、好动基本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具有的天性,如果教师一直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受到影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丰富教学方式,讨论教学法和趣味教学法是比较有用的两种教学方式。例如,五年级(上)《可能性》这一课,教材中所用的方法是抽签、摸棋子、转圆盘等方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好两枚骰子,班上的学生轮流上讲台同时投掷两枚骰子,并大声说出点数,教师将数字写在黑板上,全部投掷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四年级(上)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来统计,学生在草稿纸上绘制的同时教师也利用excel软件在电脑上绘制统计图,待学生完成后再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小组交流后回答发现了什么、骰子点数之和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投骰子、画统计图,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教学方式,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鲍新柳.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9(46):84.
[2]单春霞.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6).
[3]陈静.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神州, 2017(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