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读宏观经济数据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稳回升”判断既不符合趋势,也容易产生误导。它包含了不合理高增长预期,一些地方政府也想借机再“大干快上”。
  最近两个月宏观经济数据转好,给市场吹进暖风。亦有舆论对近期经济数据表示担心,不仅怀疑经济转好的持续性,更担心调结构、促改革将重回刺激信贷、投资扩张的老路。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经济下行、市场信心有所下降时,确实有一种惯性思维和做法在影响舆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过度依赖信贷扩张政策,并采取各种方式给中央政府施压。惯常做法是“唱空”、“做空”,把经济的正常调整或下行说成将要“硬着陆”,甚至预期“崩盘”,发生大的金融、经济危机。但今年这一传统“招数”明显失灵,因为新一届政府正在探索和实施新办法来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同时慎用短期刺激政策“撒手锏”。6月份发生的所谓“钱荒”现象,就是市场对新政策不适应的表现。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增强。每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各地纷纷酝酿并实施动辄万亿的投资规划。
  显然,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可能没有阻力,关键是走新路的决心。做到这点,要避免误判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更要避免误判宏观经济政策。
  最近,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又出现“企稳回升”,认为经济已达到底部,之后将会明显上升,形成新的上升周期。此论有待辨析。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权威人士和机构作过两次“企稳回升”的判断。第一次是2009年底和2010年初,当时许多人认为,中国已克服金融危机的冲击,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结果2011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走势是逐年下降。第二次是2012年底,部分人又作出“企稳回升”的判断,以为2013年中国经济将会明显回升,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机构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在8%以上,甚至达9%以上。
  上述的“企稳回升”判断既不符合趋势,也容易产生误导。受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结构矛盾凸显、改革滞后等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已明显下降。从周期性调整因素看,中国经济仍在筑底过程中但离底部已经不远,即使筑底成功后也不会马上出现回升向上的走势,而是进入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企稳回升”的误导性在于,它包含了不合理高增长预期,如预期经济增长将重上8%,甚至9%-10%。这一论调下,一些地方政府也想借机再“大干快上”。
  与“企稳回升论”不同,我们认为目前当前经济趋势应是“趋稳向好”。“趋稳”是指经济增长暂时趋于稳定,不仅处于合理区间内,而且短期不再下跌,相反将出现一定的反弹。“趋稳”表明新一届政府前期采取的措施开始显现成效,市场信心有所恢复。“趋稳”不是“企稳”,更不会形成上升趋势,相反,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有继续下行的压力。
  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重上10%以及发电量增长高达13.4%,给人一种错觉,似乎高投资、高耗能行业的增长又在推动中国经济,这是对当月数据的误读。这两个数据有经济趋稳转好的因素,更主要是受季度性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今年夏天全国多数地方天气过热,明显增加了企事业单位、家庭空调的使用量,这是用电增加的特殊因素,不具有可持续性。特别是明后年,房地产可能出现第三轮调整,届时经济将会再次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此外,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出口增长的压力仍然很大。
  而“向好”是指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一定进展。一是工业、制造业投资增长回落的同时,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投资增长比前两年明显加快,比上半年也有一定的回升。二是经济增长放慢但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服务业发展得到政策支持。在减免税政策的作用下,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总之,要避免误读或误判新经济政策,关键还是要正确理解中央精神。新经济政策是经过深谋熟虑的长期战略,不是短期的应对之策。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 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护理工作中,对术后医生满意度及病人满意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择期手术患者100例,男68例,女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例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护士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护士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案对手术
期刊
在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改革遭遇瓶颈的今天,以更大程度的开放,促进更大的改革,是破解“成长的烦恼”的关键。改革、调整、创新都需要用开放来促成。用开放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美人之美;用开放的胸怀走向世界,才能美美与共。  2013年的国庆节前后,热点事件频发,堪称最热闹的“黄金周”:9月29日,备受瞩目的上海自贸区挂牌,这片28,78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寄予了“不亚于当年深圳特区”的厚望;就在第二天,
期刊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物质基础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程度改善、农民平均文化素质提高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人口大量外流、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人口空心
目的 对口底多间隙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两种换药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2015年~2016年收治20例口底多间隙脓肿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在进行常规
在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影响下,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音乐课堂变成高效课堂,而音乐课是给学生提供情商培养的地方,能最快让学生对课堂有兴趣,吸收老师所讲述
期刊
有人把忧郁症粗略分为轻度忧郁症和重度忧郁症.轻度忧郁症通常一点点出现,较长时间挥之不去,像锈蚀钢铁一样慢慢地啃噬人心.有时因为微不足道的原因引发内心巨大的危机,愁苦
中国基础教育在20世纪末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责难和 猛烈的抨击,在这如潮的批评声中,道德教育首当其冲。 不可否认,德育主导的消解,德育实践的乖违,德育主体 的缺位导致了德育绩
【摘 要】科学技术只有通过转化,才能使科技成果变成新产品,来促进生产的科学化和产品现代化。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低下的原因,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成果转化     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低下的原因   据统计,我国高校目前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约有67万人,占全国科研力量的22%,但经过千辛万苦研究后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