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 让习作教学贴合儿童飞翔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qing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习作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呵护他们的习作情感,保护他们的习作意识,以促进习作能力不断发展。具体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蓄积生本化的习作素材;表达真实情感,激发生本化的自我感受;依托教材体系,链接生本化的认知经验;关注发展轨迹,推动生本化的能力生长。
  [关键词] 生本理念;习作素材;自我感受;认知经验;能力生长
  习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很多学生之所以谈“作”色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习作教学过于强调技术和策略,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状态和感受。因而习作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积极落实儿童的主体地位。
  一、结合生活实际,蓄积生本化习作素材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形成对习作的畏惧心理,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习作方法的缺失,而是无法选择最适合的素材和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再相机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因此,落实生本化习作的基础就在于避免素材的生搬硬套,甚至虚假编造,要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寻世界、关注周围、感知心灵,选择与自己生活相匹配的素材和资源。
  统编教材的习作主题非常鲜明地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教师要依循编者的用意,将视野转向学生广阔的现实生活。以四年级下册习作一“我的乐园”为例,如果学生无视自己的生活,随便选择或者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也就缺乏了生命的气韵。教学这篇习作时,教师可以从“乐”字入手,鼓励学生多维回忆生活、搜寻素材,紧扣“乐”字打开思维,比如可以是满是玩具的房间、班级图书角,也可以是自己家的院子、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可以是学校的篮球场、外婆家的菜地……无论哪一种,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经历过的、感受过的,曾经留下了愉悦的体验。选择这样的素材与资源,学生有真感受、真感情,容易唤醒内在的原始体验,表达就能真正地体现主题中的“乐”字,生本化习作的理念自然就落地生根了。
  二、表达真实情感,激发生本化自我感受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纵观以往的习作教学,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正能量”,常常无意间拔高主题,导致学生说空话、说假话、说套话,久而久之,失去了说真话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想什么就学会智慧地表达什么,这才是落实生本化习作的应有之义。
  如四年级下册习作二的主题是“我的奇思妙想”,教师面对这一主题,通常会将教学的重点设置在鼓励学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结果导致很多学生以求偏、求怪为标准,写出来的作文不着边际。这种过度追求标新立异的思维,并不是真正地尊重学生,而是将习作教学引向了另一个极端。为此,面对这样的习作,教师不要急于“奇思妙想”,而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是我们希望实现但又不能实现的,生活中曾经遇到哪些遗憾的事情,生活中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从生活入手,捕捉自己内心的渴望、需求,再从这个原点出发,相机展开“奇思妙想”,将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用在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遗憾”上,激发内心真实感受,不断地将素材生活化、感受化,大道无痕之中践行生本化习作的理念。
  三、依托教材体系,链接生本化认知经验
  学生在正式走进课堂之前,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经历中已经蓄积了丰富的认知经验和写作方法。统编教材对于习作的编排就呈现出鲜明的体系化,相同维度的训练点,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生本化习作意味着教师不能纯粹从自身解读和认知的角度展开教学,而应该多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依循教材的编排体系,找準习作教学的切入点,扣准习作能力的生长点,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领。
  如六年级上册习作一的主题是“变形记”,很显然这是一篇典型的形象类习作,与这个单元“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这两个阅读和表达维度的语文要素密切相关。但教师是不是就应该从零起点出发,围绕着“如何想象”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点拨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开始对学生的阅读想象展开有机训练。因此,教学“变形记”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已经储备的原始学情进行摸查,将教学的起点设定在已经形成的认知体验上。针对这篇习作,教师将教学的着力点聚焦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从描写对象的丰富性入手,鼓励学生从“小”的角度想象,想象自己是一棵小草、一粒石子、一只蚂蚁、一粒尘埃,或者鼓励学生从“大”的角度展开想象,比如自己成了一头狮子、一列火车,甚至是一个星球;二是想象自己独特的经历,并聚焦情节发展的重点,用想象将具体的过程写得更加翔实而可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想象再现具体细节。借助教材编排上的逻辑联系,找准学生认知经验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紧扣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处处从学生的维度出发,是生本化习作理念的积极体现。
  四、关注发展轨迹,推动生本化能力生长
  落实生本化习作,需要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就是上一板块中所论述的学生习作能力的原始生长点;其次就是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能力生长归宿,即围绕着训练维度所应该达成的程度,从而让最多的学生能够在一次训练中达成他们的认知所能预期的目标。
  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典型的小说单元,阅读层面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表达层面的语文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开篇的《桥》篇幅虽然短小,但情节设置、环境描写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非常鲜明;《穷人》则是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细腻的人物描写,是学生进行单元习作训练的重要范本;《在柏林》以精妙的构思,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体现了小说文体的独特魅力……教师要积极从生本化习作的理念入手,从阅读单元课文的角度出发,积极推动学生在这一单元习作中的能力生长。因此,这个单元的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就需要从小说的文体特征出发。由于小说以刻画典型人物的形象特点为核心任务,这篇习作的教学所着力聚焦的就是从一般记人类文本提升到小说文体刻画人物特点的层面上,为此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施:(1)在设置情节、翔实描写时,要能够紧扣主要人物展开;(2)将故事描写完整,情节设置要吸引人,更能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3)试着写好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三个要点的设置,意味着学生的习作就不再是写清楚故事情节,象征性地补充一些环境描写就万事大吉了,而需要从小说的文体特点入手,突出故事发展的情节、故事发生的环境,积极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这样的教学就完全摆脱了中年级简单记叙文描写的窠臼,让学生朝着更高层级迈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力生长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系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小学‘生本作文’提升作文教学品质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18/P/043)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 研磨课堂不仅可以打造一节好课,更能让教师对课程、教材进行深入思考与理解,有效达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边磨边研,研课组对本课程的价值和教材编写意图愈加清晰;边磨边改,新教材的理念渐入心,汉字这一优秀文化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 研磨课堂;传统文化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注重德法共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因此,它在价值观引
[摘要] 信息时代许多与历史有关的影视作品成为人们获取历史知识的新途径。本文从理论政策、教学实践及反思等方面,阐述历史影视作品对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价值;而影视资源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只有将教师传统的口头讲授和影视资源搭配使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历史教学;影视作品;教学实践运用  一、历史教育现状与影视作品引入课堂之必要  (一)新时代初中历史课程的要求  19世纪德国历史
[摘要] 历史散文的教学应追求深度学习,要摆脱单一的语言知识教学,摒弃浅层的义理词章教学,倡导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琐碎学习转向综合学习、由静态学习语文转向实践语文的教学。这种深度学习形式多样,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群文阅读等方式。  [关键词] 历史散文;深度学习;学习策略  文言文教学常常陷入教词汇和教翻译的泥潭。一篇文言文,教学目标就是掌握数十个词汇,翻譯几个较难的句子,最多再涉及一下文章
[摘要] 从初中基础物理知识到高中物理的强化学习,不论在基础知识上或在综合能力上,对于中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大的跨越。要让每位学生成功实现这次跨越,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和物理思想方法,帮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而高中物理教师除了深入研究高中教材以外,还应充分熟悉初中教材与教法,了解全体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
[摘要] 美国阅读教学盛行阅读工作坊模式。该模式十分重视时间保障、材料选择、成果分享、教师指导四种机制的建设,主要分为小课教学、独立阅读、分享阅读三个步骤。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启示:在阅读环境方面,从氛围营造走向机制建设;在阅读指导方面,从以教导学走向以学定教;在阅读分享方面,从一元表达走向多元展示。  [关键词] 阅读工作坊;机制;步骤;启示  受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影响,美国阅读教学盛行阅读工作坊模
[摘要] 思维可视化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显性化、可视化。趣味的形式既能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思维的质量。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从“搭框架”“理关系”“磨细节”三个方面探讨思维可视化表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趣味阅读;思维提升  当下,不少教师虽然秉持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但在平常教学中仍然有诸多困惑。很多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性不强,
[摘要] 语文课堂的精彩在于课堂教学生成,更在于学生的生命存在与成长。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践为案例,探究基于文本细读的教学改进。通过三次教学改进的思考,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突出文本细读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语文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文本细读;教学改进;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去理解作品,分析人物,思考问题。
[摘要] 依据现行英语课标要求,分析教师实施读写整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实践。以一节读写整合课为例,探究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支架理论;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三至五级分级目标中对初中学生写作教学提出要求:能编写简单
[摘要] 数学符号能将数学问题从抽象化演变为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升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情境,作为适应性的存在,通过适应儿童所在的境脉,适应知识真实的样态,适应儿童数学的需求,培育儿童数学符号素养。  [关键词] 数学符号;适应;情境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符号以其表意贴切、简洁明了、抽象程度高、概括性强等特质,便于儿童更好地通晓数学知识关系,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体系,架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
[摘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通过确立阅读目标,串联阅读任务;采取有效策略,引导整体阅读;基于阅读核心,促进阅读内化;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以期达到赋能增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渗透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形成,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的品读。部编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