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形式和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好比是一种言谈规约。文化不同,这种言谈规约自然各不相同。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对在课本中出现又要求学生必须撑握的交际礼仪文化应作充分的对比教学。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学习
一、语言与文化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毫无疑问,英语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人类的交流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学习英语的语境及文化氛围 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点,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达到交流的目的。从现实意义上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民族接触日益增多,因异域文化不同产生的隔阂、障碍和误解也随之在交往中有所表现,单纯学习英语知识而不上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是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往的。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对比
1.Greetings(招呼和问候)
在我国,人们见面时有一句常用的客套话是:“你吃饭了吗?”直译成英语是:“Have you had your meal?”,英美人认为这不能是问候语,而是真正的问题(the real puestion)。按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对方认为你是真心实意地邀请他去吃饭,如对方感到不高兴,那么,他也可能这样认为:“难道你认为我吃不起饭了吗?”其实,我们只是随便打个招呼问候而已,并不在乎对方吃饭没有,更没有邀请对方吃饭的意思。
在英美国家,要去哪儿或去过什么地方,要干什么或已经干了什么,如此等等,都属于个人后情,一般是不允许他人问及的,英美人见面讲的抬呼用语很多,在不太熟悉的人间,偶尔碰到打声招呼,只需说:“Hello/Hi/How/ do you do/Nice(Gald)to meet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这类话就可以了,如果遇到熟人,往往可能多与对方说上几句,可以谈谈天气、电视节目、足球比赛等。
了解文化背景对不同文公间的交流丰常中国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俩种情况,一种是外向型,别一种是含蓄型,英美的文化是外向型 的,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尽可简单明了,而中国文化属于含蓄型,如果不了解中西文化上的差异的话,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误解了,因此,在今后,我们应在教学中增加中西文化背景的学习,这样才能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
2.Expressing(表示关心)
关必别人,询问别人的健康情况,这是有教养,讲礼貌的表现,这可以说是所有文化的共同点。然而,由于文化的不同,我们中国人和英美人士在关心和询问的方式上以及语言表达上是有差异的,中国文华提倡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西方人则强调以我为中心,崇尚个人自信、自立、自强,有时他们对别人的关心很不理解,甚至感到难为情。例如:有一位外籍教师因运动扭伤了脚,他拄着拐棍去上课,系里的才师和学生见此情景都很关心他,一见面就问他:“你的脚好些了吗?你走路要当心啊!”每天都有几个人这样问候他,他对这样的关心方式根难接受,反而不高兴,最后他在黑板上写道:“I’m ok. Please don’ t ask me any more.”对此,中国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莫名其妙。
在我国,表示对某人健康状况的关心,总是用一些带有劝千性的话语,比如说:“Drink plenty or water”(多喝水)。“Put on more clothes”(多穿衣服)等,但英美人不习惯如此,除非他明确表示需要你给予建议或帮助,否则是不礼貌的,因为这样的劝告口气在他们看来犹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口吻,这对强调个性独立的英美人士来说是不易接受的,因而是不得体的。当然,如果是某人生病劝他去看医生,就没有问题了。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学习和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和认识所学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背景,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运用英语知识去进行交际活动。
3.Making compliments(赞美和恭维)
在英语中,对别人说一些赞美的话和按受他人的恭维都是很正常的,除非恭维话明显地不真实。因此,英美国家的人士常以简单的“Thank you”来应酬别人的赞美和恭维。
例如:一位外籍教师见到一位女学生穿着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好看,她高兴的说:“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这位女学生不好意思地说:“NO, no, This is an ordinary dress.”再一次外籍教师夸奖一位学生的英文讲的流利:“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这位学生听后马上谦虚地说:“NO, no,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这两位学生的回答使外教既惊奇又不快,惊奇的是这两位学生的回签是她没有想到的;不快的是:明明女学生穿着这件连衣裙很好看,另一位学生的英语口语很不错,而他们怎么却说“不”。好想她本人判断能力差,连好、坏都分不清似的。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为提高英语教育水平,文化差异的对比学习必然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教学。
(1)现代语言教学模式中的儿童教育。在贫困山区,应逐渐从各小学三年级开始设英语口语教学,使学生从小就有用英语对话的一种氛围,从而为初中中的英语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启发式语境教学。教学中,设下不同的环境,以启发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用英语对话,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词汇联想教学。在讲解词汇时,应适当地对学生解释词汇的来源及构成,让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词汇。
(4)文化渊源的灌输及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采取观摩教学,比如利用光碟播一些国外经典的影片,让学生从中了解国外的一些文化。
(5)尽量避开汉语言的英语教学,教学中应用多说英语、少讲汉语,让学生养成说英语的习惯。
四、结束语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聚集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证,不了解英美文化,是很难学好英语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还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只有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学习
一、语言与文化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毫无疑问,英语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人类的交流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学习英语的语境及文化氛围 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点,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达到交流的目的。从现实意义上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民族接触日益增多,因异域文化不同产生的隔阂、障碍和误解也随之在交往中有所表现,单纯学习英语知识而不上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是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往的。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对比
1.Greetings(招呼和问候)
在我国,人们见面时有一句常用的客套话是:“你吃饭了吗?”直译成英语是:“Have you had your meal?”,英美人认为这不能是问候语,而是真正的问题(the real puestion)。按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对方认为你是真心实意地邀请他去吃饭,如对方感到不高兴,那么,他也可能这样认为:“难道你认为我吃不起饭了吗?”其实,我们只是随便打个招呼问候而已,并不在乎对方吃饭没有,更没有邀请对方吃饭的意思。
在英美国家,要去哪儿或去过什么地方,要干什么或已经干了什么,如此等等,都属于个人后情,一般是不允许他人问及的,英美人见面讲的抬呼用语很多,在不太熟悉的人间,偶尔碰到打声招呼,只需说:“Hello/Hi/How/ do you do/Nice(Gald)to meet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这类话就可以了,如果遇到熟人,往往可能多与对方说上几句,可以谈谈天气、电视节目、足球比赛等。
了解文化背景对不同文公间的交流丰常中国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俩种情况,一种是外向型,别一种是含蓄型,英美的文化是外向型 的,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尽可简单明了,而中国文化属于含蓄型,如果不了解中西文化上的差异的话,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误解了,因此,在今后,我们应在教学中增加中西文化背景的学习,这样才能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
2.Expressing(表示关心)
关必别人,询问别人的健康情况,这是有教养,讲礼貌的表现,这可以说是所有文化的共同点。然而,由于文化的不同,我们中国人和英美人士在关心和询问的方式上以及语言表达上是有差异的,中国文华提倡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西方人则强调以我为中心,崇尚个人自信、自立、自强,有时他们对别人的关心很不理解,甚至感到难为情。例如:有一位外籍教师因运动扭伤了脚,他拄着拐棍去上课,系里的才师和学生见此情景都很关心他,一见面就问他:“你的脚好些了吗?你走路要当心啊!”每天都有几个人这样问候他,他对这样的关心方式根难接受,反而不高兴,最后他在黑板上写道:“I’m ok. Please don’ t ask me any more.”对此,中国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莫名其妙。
在我国,表示对某人健康状况的关心,总是用一些带有劝千性的话语,比如说:“Drink plenty or water”(多喝水)。“Put on more clothes”(多穿衣服)等,但英美人不习惯如此,除非他明确表示需要你给予建议或帮助,否则是不礼貌的,因为这样的劝告口气在他们看来犹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口吻,这对强调个性独立的英美人士来说是不易接受的,因而是不得体的。当然,如果是某人生病劝他去看医生,就没有问题了。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学习和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和认识所学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背景,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运用英语知识去进行交际活动。
3.Making compliments(赞美和恭维)
在英语中,对别人说一些赞美的话和按受他人的恭维都是很正常的,除非恭维话明显地不真实。因此,英美国家的人士常以简单的“Thank you”来应酬别人的赞美和恭维。
例如:一位外籍教师见到一位女学生穿着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好看,她高兴的说:“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这位女学生不好意思地说:“NO, no, This is an ordinary dress.”再一次外籍教师夸奖一位学生的英文讲的流利:“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这位学生听后马上谦虚地说:“NO, no,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这两位学生的回答使外教既惊奇又不快,惊奇的是这两位学生的回签是她没有想到的;不快的是:明明女学生穿着这件连衣裙很好看,另一位学生的英语口语很不错,而他们怎么却说“不”。好想她本人判断能力差,连好、坏都分不清似的。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为提高英语教育水平,文化差异的对比学习必然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教学。
(1)现代语言教学模式中的儿童教育。在贫困山区,应逐渐从各小学三年级开始设英语口语教学,使学生从小就有用英语对话的一种氛围,从而为初中中的英语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启发式语境教学。教学中,设下不同的环境,以启发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用英语对话,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词汇联想教学。在讲解词汇时,应适当地对学生解释词汇的来源及构成,让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词汇。
(4)文化渊源的灌输及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采取观摩教学,比如利用光碟播一些国外经典的影片,让学生从中了解国外的一些文化。
(5)尽量避开汉语言的英语教学,教学中应用多说英语、少讲汉语,让学生养成说英语的习惯。
四、结束语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聚集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证,不了解英美文化,是很难学好英语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还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只有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