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行业发展背景要求城乡规划专业高等教育需要重新思考人才培养定位。从行业人才能力需求出发,证析了工科城乡规划专业教育需要加大地理类课程的介入程度,并提出基于微信号的地理类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思路与教学环节设计,以期满足图形丰富、信息海量与强调过程的地理类课程内容教学需要,以及集课堂教学与移动教学、正式教学与非正式教学、系统化教学与碎片化教学、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微信号的课程教学平台只是辅助教学手段。
关键词:课程微信号;城乡规划;地理类课程;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74-03
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城乡治理模式转变对城乡地区发展空间的布局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区域综合分析与宏观规划布局把握方面的能力要求向新时期规划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为城乡规划专业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 地理类课程微信号的构思溯源
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在多数高校的开设类型大体为两种:一是“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多由建筑学专业发展裂变而来,修学年限为四年或五年,属工学学位;一是“地理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过去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传承于地理学专业的教学传统,修学年限为四年,属理学学位。前者因其沿袭了建筑学专业培养传统,因而更加注重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的规划设计,强于设计;后者因其衍生于地理学,因而更加注重规划对象的综合分析及地表事物的空间感知培养,更加倾向高层次专门化人才的定制式培养和区域宏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分析为主的政策咨询,强于分析[1,2]。鉴于规划专业高等教育肇始于土木及建筑高校的历史渊源,导致工科学历背景在当前规划从业人员中相较于理科学历背景占据绝对优势,因其地理基础知识背景欠缺所导致的对规划区所依托的本底要素缺乏理性认识,深刻影响着规划从业中的业务质量,并且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需求。
尽管已有部分高校在工科城乡规划专业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地理类课程的教学安排,然而,受制于教师专业背景、学生的思维习惯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地理类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时俱进的信息摄取是学习地理类课程的关键,也是找准最新问题导向并形成良好规划素养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课内知识讲解和课外知识拓展的兼顾并重,尤其是课外内容拓新因其时效性强、信息海量,依赖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知识拓新收效甚微。因此,探索如何将其快速、及时、精准地传递给学生,进行课堂知识课外延展成为地理类课程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根据腾讯公司发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微信目前已有超过6亿注册用户。从年龄分组看,18~25岁的微信用户占45.4%;从职业构成看,学生占19.7%;从使用频率看,61%的用户每天登陆微信超过10次。由此可见,微信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通信平台之一。并且,微信号服务模式已在商业、政务、公共服务、学术期刊等领域已有较为广泛应用,同时,在英语、医学等学科也开始不断尝试将微信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微信平台,每周推送典型案例、典型图片、练习题以及咨询讨论等课外延伸学习内容来进行应用型实践教学[3-6]。而地理类课程教学中,此类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平台应用却鲜有涉猎。微信号的出现,恰好为地理类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可能的途径,因此,在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化覆盖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通过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的构建与使用,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2 核心概念解析
1)城乡规划专业中的地理类课程
地理类课程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和《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5门课程。上述课程对于理科性质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是专业核心课程,而对于工科性质的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多数学校仅选择其中几门定位为专业方向课予以开设,对其重視程度远远不够。鉴于工科学历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存在理论思维与宏观视角滞后于专业技能的普遍共性,而地理类课程分别讲授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农工商业选址、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区域要素分析与规划方法以及城市规划中的科学方法与前沿技术等内容,提供了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由微观到宏观,由理论到实践,由普通推及个案的完整脉络体系,尤其贯穿其中的GIS技术更是当前城市规划领域辅助决策的关键前沿技术,因此认为工科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升地理类课程的渗透程度。
2)微信号
微信号是指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免费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单聊及群聊的手机通信软件,通常简称微信。本文所述微信号包括公众号、微信群和个人号3类。地理类课程存在图形知识信息丰富多元、地理差异性与过程动态性等特点,而微信号所具备的传播速度快、操作便捷、信息传输精准且内容丰富,以及大众普及度高等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和师生精力限制带来的知识内容有限、教学内容延展性差,以及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行差等缺点,为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了可能。
基于上述考虑,立足于当前微信号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高度普及和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考虑引入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作为创新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教学手段的新尝试。
3 基于微信号教学平台的地理类课程教学设计要点
1)地理类课程群的选定
地理类课程具有图形丰富、与地图结合紧密、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时间过程与空间差异性强等显著特征,单纯依赖传统课堂讲授存在授课内容有限、难以确切表达、师生沟通不充分等缺点,基于微信号的课程教学平台能够快速推送和交互图文信息、视频音频的特性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可以较大程度充实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从理科背景的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中遴选出以下几门课程进行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构建的实践尝试。具体包括:1)人文地理学,主要解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强调“地球表层”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基础,强调地理环境之于规划的重要性;2)经济地理学,着重讲述农业、工业、商业布局的选址问题,阐释规划中各门类产业的演进规律及其选址的理论支撑;3)城市地理学,主要讲述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详尽剖析了规划中城市问题的理论渊源与演进路径;4)区域分析与规划,系统阐述了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论和编制方法,剖释了宏观视野下的规划关注点与规划编制理论方法;5)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介绍了规划领域的前沿技术方法,通过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为城市规划进行辅助决策和提供技术支撑,使得城市规划更具科学性。
关键词:课程微信号;城乡规划;地理类课程;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74-03
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城乡治理模式转变对城乡地区发展空间的布局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区域综合分析与宏观规划布局把握方面的能力要求向新时期规划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为城乡规划专业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 地理类课程微信号的构思溯源
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在多数高校的开设类型大体为两种:一是“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多由建筑学专业发展裂变而来,修学年限为四年或五年,属工学学位;一是“地理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过去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传承于地理学专业的教学传统,修学年限为四年,属理学学位。前者因其沿袭了建筑学专业培养传统,因而更加注重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的规划设计,强于设计;后者因其衍生于地理学,因而更加注重规划对象的综合分析及地表事物的空间感知培养,更加倾向高层次专门化人才的定制式培养和区域宏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分析为主的政策咨询,强于分析[1,2]。鉴于规划专业高等教育肇始于土木及建筑高校的历史渊源,导致工科学历背景在当前规划从业人员中相较于理科学历背景占据绝对优势,因其地理基础知识背景欠缺所导致的对规划区所依托的本底要素缺乏理性认识,深刻影响着规划从业中的业务质量,并且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需求。
尽管已有部分高校在工科城乡规划专业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地理类课程的教学安排,然而,受制于教师专业背景、学生的思维习惯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地理类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时俱进的信息摄取是学习地理类课程的关键,也是找准最新问题导向并形成良好规划素养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课内知识讲解和课外知识拓展的兼顾并重,尤其是课外内容拓新因其时效性强、信息海量,依赖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知识拓新收效甚微。因此,探索如何将其快速、及时、精准地传递给学生,进行课堂知识课外延展成为地理类课程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根据腾讯公司发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微信目前已有超过6亿注册用户。从年龄分组看,18~25岁的微信用户占45.4%;从职业构成看,学生占19.7%;从使用频率看,61%的用户每天登陆微信超过10次。由此可见,微信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通信平台之一。并且,微信号服务模式已在商业、政务、公共服务、学术期刊等领域已有较为广泛应用,同时,在英语、医学等学科也开始不断尝试将微信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微信平台,每周推送典型案例、典型图片、练习题以及咨询讨论等课外延伸学习内容来进行应用型实践教学[3-6]。而地理类课程教学中,此类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平台应用却鲜有涉猎。微信号的出现,恰好为地理类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可能的途径,因此,在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化覆盖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通过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的构建与使用,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2 核心概念解析
1)城乡规划专业中的地理类课程
地理类课程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和《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5门课程。上述课程对于理科性质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是专业核心课程,而对于工科性质的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多数学校仅选择其中几门定位为专业方向课予以开设,对其重視程度远远不够。鉴于工科学历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存在理论思维与宏观视角滞后于专业技能的普遍共性,而地理类课程分别讲授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农工商业选址、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区域要素分析与规划方法以及城市规划中的科学方法与前沿技术等内容,提供了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由微观到宏观,由理论到实践,由普通推及个案的完整脉络体系,尤其贯穿其中的GIS技术更是当前城市规划领域辅助决策的关键前沿技术,因此认为工科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升地理类课程的渗透程度。
2)微信号
微信号是指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免费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单聊及群聊的手机通信软件,通常简称微信。本文所述微信号包括公众号、微信群和个人号3类。地理类课程存在图形知识信息丰富多元、地理差异性与过程动态性等特点,而微信号所具备的传播速度快、操作便捷、信息传输精准且内容丰富,以及大众普及度高等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和师生精力限制带来的知识内容有限、教学内容延展性差,以及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行差等缺点,为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了可能。
基于上述考虑,立足于当前微信号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高度普及和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考虑引入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作为创新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教学手段的新尝试。
3 基于微信号教学平台的地理类课程教学设计要点
1)地理类课程群的选定
地理类课程具有图形丰富、与地图结合紧密、信息量大、时效性强、时间过程与空间差异性强等显著特征,单纯依赖传统课堂讲授存在授课内容有限、难以确切表达、师生沟通不充分等缺点,基于微信号的课程教学平台能够快速推送和交互图文信息、视频音频的特性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可以较大程度充实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从理科背景的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中遴选出以下几门课程进行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构建的实践尝试。具体包括:1)人文地理学,主要解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强调“地球表层”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基础,强调地理环境之于规划的重要性;2)经济地理学,着重讲述农业、工业、商业布局的选址问题,阐释规划中各门类产业的演进规律及其选址的理论支撑;3)城市地理学,主要讲述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详尽剖析了规划中城市问题的理论渊源与演进路径;4)区域分析与规划,系统阐述了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论和编制方法,剖释了宏观视野下的规划关注点与规划编制理论方法;5)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介绍了规划领域的前沿技术方法,通过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为城市规划进行辅助决策和提供技术支撑,使得城市规划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