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育学困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来自生理、家庭、心理、思想四个方面的因素。教师要关爱体育学困生,尊重体育学困生,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爱上体育锻炼,感受愉悦并拥有健康的体魄。
关键词 关爱 尊重 兴趣 积极性 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偏爱体育优等生,冷落或歧视体育学困生,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伤害,怕参加活动,结果体育成绩越来越跟不上。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千方百计地调动体育学困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体育锻炼,感受愉悦并拥有健康的体魄。那么怎样调动体育学困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呢?
一 主要原因
根据笔者调查,体育学困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生理因素。如培本小学四年级4个班的16个体育学困生中,有的因身体条件差,虽然平时上课也还努力,但体育成绩总不如别人,因而失去信心,劲头不足,积极性不高;有的体质差,体育基础差,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
2,家庭因素。家长不喜欢体育,对子女参加体育运动不支持,甚至反对,只希望子女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3,心理因素。一是曾因参加运动受过小伤,因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二是胆小怕事,参加体育运动紧张得发抖,长此以往,练习新动作或是比赛总躲在别人后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4,思想因素。体育锻炼的目的性不明确,认为身体好主要靠营养,体育锻炼没什么作用。因此这些学生上体育课没兴趣,怕脏、怕累,品味不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
二 主要对策
1,关爱体育学困生。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摒弃应试教育,贯彻素质教育,对学生倾注爱心,尤其对学困生更应关心呵护。无论是教授一个动作,还是选择一个练习手段,都要设身处地多为体育学困生考虑,应该想到凡是优等生能接受的,学困生未必也能接受。教师在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时,无论教学、竞赛,还是课外体育活动,若都能想得周到点,那体育学困生就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体育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他们就不会常常只做旁观者,而会是一个参与者,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
2,尊重体育学困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正当合理的需要。有的教师冷眼对待学困生的体育技能表演,甚至讽刺、挖苦。尊重学生,要出于内心深处。另外,学困生也应有参与教改的权利,他们对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及考核办法的制订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是教改的主人,忽视他们的建议与想法是不对的。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运动项目如田径运动,比较单调枯燥,如不注意教法改进,学生会越练越没劲,练习情绪不好,练习效果差,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以小学生的耐久跑为例,不能命令小学生在操场上慢跑几圈的方法进行,要想点办法,如教师领跑、学生跟跑、追逐跑、变速跑、跑与走及象征意义的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超前跑和不同层次的让距离跑等。这样既可以完成一定的练习任务,又可以体验耐久跑的心理感受,增强受挫折能力,培养意志品质。
4,激励学习积极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需要激励,学困生更需要激励。激活了的积极性不仅能提高练习的兴趣,而且能持久,潜在能力会超水平地发挥。对学困生来说,激励积极性的方法主要有:①目标激励。目标是积极性中最自觉的因素,具有启动、导向功能,是激励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困生来说,所订目标要适宜。不切实际的目标,学生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肯定没有积极性。要求过高,总是失败,就不会体验到“学会”和“提高”的快乐和自豪。新课程理念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体育基础,确立以人为本、最适合学生实际的素质个性化学习目标。为使学困生达到目标,在具体操作时可把学习目标分若干层次,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去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②竞争激励。竞争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有极大的作用。竞争鼓舞人渴望与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暂时的失败,激励人奋发进取,取得成功。在体育教学中,我常以游戏的方法开展竞争,竞争总有胜败,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失败,并要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当然要注意竞争对象的选择,水平不相上下,比赛才有看头。通过竞争,激励人上进,唤起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超水平的发挥。③评价激励。传统体育教学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既不科学又不合理,挫伤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和害怕心理,致使学生体验不到体育的乐趣。这种评价使师生关系激化,情绪对立。
新课程评价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尊重每个学生的需要,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获得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实行评价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给予评价。
由于激励评价是一种赏识,是一种善意的肯定,学生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好的心理效应。评价不要拘于形式,可以随时随地,尤其对体育学困生更要关爱鼓励,看到他们的进步,及时恰当地予以肯定,他们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关键词 关爱 尊重 兴趣 积极性 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偏爱体育优等生,冷落或歧视体育学困生,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伤害,怕参加活动,结果体育成绩越来越跟不上。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千方百计地调动体育学困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体育锻炼,感受愉悦并拥有健康的体魄。那么怎样调动体育学困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呢?
一 主要原因
根据笔者调查,体育学困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生理因素。如培本小学四年级4个班的16个体育学困生中,有的因身体条件差,虽然平时上课也还努力,但体育成绩总不如别人,因而失去信心,劲头不足,积极性不高;有的体质差,体育基础差,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
2,家庭因素。家长不喜欢体育,对子女参加体育运动不支持,甚至反对,只希望子女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3,心理因素。一是曾因参加运动受过小伤,因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二是胆小怕事,参加体育运动紧张得发抖,长此以往,练习新动作或是比赛总躲在别人后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4,思想因素。体育锻炼的目的性不明确,认为身体好主要靠营养,体育锻炼没什么作用。因此这些学生上体育课没兴趣,怕脏、怕累,品味不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
二 主要对策
1,关爱体育学困生。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摒弃应试教育,贯彻素质教育,对学生倾注爱心,尤其对学困生更应关心呵护。无论是教授一个动作,还是选择一个练习手段,都要设身处地多为体育学困生考虑,应该想到凡是优等生能接受的,学困生未必也能接受。教师在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时,无论教学、竞赛,还是课外体育活动,若都能想得周到点,那体育学困生就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体育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他们就不会常常只做旁观者,而会是一个参与者,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
2,尊重体育学困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正当合理的需要。有的教师冷眼对待学困生的体育技能表演,甚至讽刺、挖苦。尊重学生,要出于内心深处。另外,学困生也应有参与教改的权利,他们对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及考核办法的制订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是教改的主人,忽视他们的建议与想法是不对的。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运动项目如田径运动,比较单调枯燥,如不注意教法改进,学生会越练越没劲,练习情绪不好,练习效果差,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以小学生的耐久跑为例,不能命令小学生在操场上慢跑几圈的方法进行,要想点办法,如教师领跑、学生跟跑、追逐跑、变速跑、跑与走及象征意义的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超前跑和不同层次的让距离跑等。这样既可以完成一定的练习任务,又可以体验耐久跑的心理感受,增强受挫折能力,培养意志品质。
4,激励学习积极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需要激励,学困生更需要激励。激活了的积极性不仅能提高练习的兴趣,而且能持久,潜在能力会超水平地发挥。对学困生来说,激励积极性的方法主要有:①目标激励。目标是积极性中最自觉的因素,具有启动、导向功能,是激励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困生来说,所订目标要适宜。不切实际的目标,学生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肯定没有积极性。要求过高,总是失败,就不会体验到“学会”和“提高”的快乐和自豪。新课程理念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体育基础,确立以人为本、最适合学生实际的素质个性化学习目标。为使学困生达到目标,在具体操作时可把学习目标分若干层次,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去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②竞争激励。竞争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有极大的作用。竞争鼓舞人渴望与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暂时的失败,激励人奋发进取,取得成功。在体育教学中,我常以游戏的方法开展竞争,竞争总有胜败,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失败,并要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当然要注意竞争对象的选择,水平不相上下,比赛才有看头。通过竞争,激励人上进,唤起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超水平的发挥。③评价激励。传统体育教学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既不科学又不合理,挫伤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和害怕心理,致使学生体验不到体育的乐趣。这种评价使师生关系激化,情绪对立。
新课程评价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尊重每个学生的需要,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获得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实行评价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给予评价。
由于激励评价是一种赏识,是一种善意的肯定,学生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好的心理效应。评价不要拘于形式,可以随时随地,尤其对体育学困生更要关爱鼓励,看到他们的进步,及时恰当地予以肯定,他们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