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中,主要人物孔子的言行贯穿始终。教师应打破编者选文的逻辑顺序,立足原典,“散”而能“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现真实的孔子。这理应成为《〈论语〉〈孟子〉选读》重要的教学定位之一。
关键词: 《〈论语〉〈孟子〉选读》 孔子 教学定位
孟子曾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教学《〈论语〉〈孟子〉选读》,不可避免地要与孔子这个世界级文化巨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正如北大教授李零在教读《论语》时所说,要还原“真实的孔子”,“以心契心”。立足原典的教学,不是朱熹对孔子“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式的“神话”,是真正从学生出发,真正立足经典的传承意义,让学生发现孔子的人格魅力,亲其人而“思”其道。
李蹊在《孔夫子:性格复杂而脆弱的圣人》中指出,孔子性格的丰富性有“伟大与平凡,坚强与脆弱,浩然与纤细,执着与委顿,信心与绝望,正直与屈曲……”下面仅撷取《论语》中最具代表性的只言片语或生活片断,通过人物独白或对话的简单方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一、童心未泯、风趣幽默的孔子
孔子在庄重严肃场合,往往拘谨守礼,但平日闲居、与门人弟子相处时显得那么平易近人,真实可感。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二、言不由衷、激情冲动的孔子
中庸之美、中和之用,是儒家处世至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推崇的情感境界。但真实的孔子,绝非一个纯理性纯道德的人,绝非想象中的古板苛刻、不苟言笑,他只是这样的理论标准下积极的践行者。
对待喜欢的学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对待心仪的圣君:“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
对待学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论语·卫灵公》)
对待音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对待日常生活: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
对待颜渊之死: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对待樊迟问稼:“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
对待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对待伯牛有疾: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对待冉求为季氏敛财:“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对待原壤箕踞: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三、贵生重死、胸怀城府的孔子
可能因为孔子在《论语》中所倡扬的“杀身成仁”、“守死善道”、“朝闻道,夕死可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他对生命的那些非常有价值的思考都被忽略了。而事实上,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正是儒家关于人性最重要的关怀。
对生命的珍爱: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
对危险的预警:“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微子》)
对学生子路的担忧:“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论语·述而》)
对明哲保身的褒扬: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对待死丧之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
对死者的尊重: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述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孔子一生“一以贯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孔子并不是一意孤行的莽汉,而是一个胸有城府的智者。例如: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论语·颜渊》)
孔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無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综上所述,夫子理想博大,富有个性,人格魅力的影响震撼古今:由子贡守孝六年的感佩举动,到司马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由衷赞佩,直至当代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仍理智地评价其“大成至圣”“君子坦荡荡的风格”(《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很难说,究竟是儒家之“道”成就了孔子,还是孔子完善了儒家之“道”。
四、结语
儒道何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根源在于它们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气质。老子证明了天道高邈,让人敬畏自然;孔子则证明了人性伟大,让人尊重自我,从而拥有完善自我的信心。教学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不应忽视对孔子进行基于原典的逻辑探求,这不仅契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传承了“经典阅读”的科学方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鲍鹏山.先秦诸子十二讲.
[2]鲍鹏山.说孔子.
[3]李蹊.孔夫子:性格复杂而脆弱的圣人.
关键词: 《〈论语〉〈孟子〉选读》 孔子 教学定位
孟子曾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教学《〈论语〉〈孟子〉选读》,不可避免地要与孔子这个世界级文化巨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正如北大教授李零在教读《论语》时所说,要还原“真实的孔子”,“以心契心”。立足原典的教学,不是朱熹对孔子“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式的“神话”,是真正从学生出发,真正立足经典的传承意义,让学生发现孔子的人格魅力,亲其人而“思”其道。
李蹊在《孔夫子:性格复杂而脆弱的圣人》中指出,孔子性格的丰富性有“伟大与平凡,坚强与脆弱,浩然与纤细,执着与委顿,信心与绝望,正直与屈曲……”下面仅撷取《论语》中最具代表性的只言片语或生活片断,通过人物独白或对话的简单方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一、童心未泯、风趣幽默的孔子
孔子在庄重严肃场合,往往拘谨守礼,但平日闲居、与门人弟子相处时显得那么平易近人,真实可感。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二、言不由衷、激情冲动的孔子
中庸之美、中和之用,是儒家处世至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推崇的情感境界。但真实的孔子,绝非一个纯理性纯道德的人,绝非想象中的古板苛刻、不苟言笑,他只是这样的理论标准下积极的践行者。
对待喜欢的学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对待心仪的圣君:“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
对待学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论语·卫灵公》)
对待音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对待日常生活: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
对待颜渊之死: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对待樊迟问稼:“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
对待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对待伯牛有疾: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对待冉求为季氏敛财:“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对待原壤箕踞: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三、贵生重死、胸怀城府的孔子
可能因为孔子在《论语》中所倡扬的“杀身成仁”、“守死善道”、“朝闻道,夕死可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他对生命的那些非常有价值的思考都被忽略了。而事实上,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正是儒家关于人性最重要的关怀。
对生命的珍爱: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
对危险的预警:“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微子》)
对学生子路的担忧:“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论语·述而》)
对明哲保身的褒扬: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对待死丧之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
对死者的尊重: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述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孔子一生“一以贯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孔子并不是一意孤行的莽汉,而是一个胸有城府的智者。例如: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论语·颜渊》)
孔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無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综上所述,夫子理想博大,富有个性,人格魅力的影响震撼古今:由子贡守孝六年的感佩举动,到司马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由衷赞佩,直至当代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仍理智地评价其“大成至圣”“君子坦荡荡的风格”(《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很难说,究竟是儒家之“道”成就了孔子,还是孔子完善了儒家之“道”。
四、结语
儒道何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根源在于它们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气质。老子证明了天道高邈,让人敬畏自然;孔子则证明了人性伟大,让人尊重自我,从而拥有完善自我的信心。教学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不应忽视对孔子进行基于原典的逻辑探求,这不仅契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传承了“经典阅读”的科学方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鲍鹏山.先秦诸子十二讲.
[2]鲍鹏山.说孔子.
[3]李蹊.孔夫子:性格复杂而脆弱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