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境 让课堂充满趣味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w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吉林认为:“教育之‘情境’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吉林提出的情境使学生的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空间,而把它变成了一个富有教育内涵的、充满乐趣的生活空间。所以,教师要用尽一切办法让情境走进课堂,使课堂充满生趣。
  关键词:生活情境;活动情境;交流情境;问题情境
  
  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儿童的情绪领域。教师要用尽一切办法让情境走进课堂,使课堂充满生趣。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问、好交流的心理特点,我对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生活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可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相应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成败。
  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创设生活情境,调动求知欲,设疑引思。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当学生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乘法”。一开始,很多孩子无所适从。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语文老师要求你们天天早上背古诗(指着黑板上的《草》),这古诗中就有乘法啊!”学生听了觉得奇怪,经过思考想到了:一行诗有5个字,有4行,有几个字,就是5乘4,也可以4乘5。我表扬鼓励之后,又适时地添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如果加上题目了,有几个字,会是怎样的算式,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在部分同学的启发下,大家争着发言:“教室里的日光灯管,是3乘2,2只2只数有3个2,用3乘2算,比加法方便了。如果用加的话,算式要长一些。”“我的手指是5乘2。”学生还从有几块窗户玻璃、一组有几张桌子等方面举例,通过这些“身临其境”的乘法例子,使得孩子建构乘法的意义变成自己的了,不再是一句数学文本。
  
  二、活动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趣的活动会使学生情绪高涨,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组织一些摆摆、数数、画画、猜猜等实际活动,使学生全部动起来,让他们在动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动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迷上数学。
  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圆柱体、球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学具搭一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按4人一小组进行比赛。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利用学具加以想象,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最后让学生按小组汇报,拼了哪几种图形?用了什么材料?这样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乐学情趣,学生表现主动、兴奋,拼成的结果也丰富多彩。有的举手说:“我自己最喜欢机器人了,我是用一个球体、一个正方体、两个圆柱拼成的。”有的说:“我当了回建筑师。我把圆柱当柱子,长方体当门,正方体当窗户拼成了一间房子。”“我们拼了一辆小车。”……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亲身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都觉得数学好玩,不再害怕数学了。
  
  三、交流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
  
  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应利用这一特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让学生在争论时明理长智。在“比”的心理作用下活跃思维,领略深层思维的乐趣。在教学中,善于创造争论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深受感染,积极开动脑筋,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小猴子过生日,猴妈妈去森林超市买桃子,每个桃子7角。不巧,袋子破了个洞,猴妈妈坐了一会儿掉了个桃子,再走一会儿又掉了个桃子,再走一会儿又掉了一个……请小朋友想一想,猴妈妈到家之后可能会损失多少钱?”生1说:“猴妈妈可能损失7角,一七得七。因为它掉了一个后,马上发觉袋子破了。”生2说:“我觉得猴妈妈会掉3个桃子,三七二十一,可能损失二元一角。”生3说:“我觉得它可能损失惨重,全掉光了,大概有十个桃子吧,损失7元钱!”生4说:“不可能损失惨重,因为桃子掉了,那袋子马上就会轻。我觉得猴妈妈没有损失,掉了以后马上就会去捡起来。“我觉得可能掉了2个,二七十四,损失一元四角。”生5说:“可能是6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讨论,巩固了7的乘法口诀,活跃了思维,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问题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矛盾,继而想问个为什么,想看看怎么回事。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如教《初认乘法》时,在学生初步感知“乘法”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今天是小兔的生日,来了10位客人,小兔要给每一位客人准备3个苹果。小兔要准备几个苹果呢?问题一出,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把学生引向探求知识的道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究,去发现。从课堂情况看,一扫过去那种启而不发的沉闷气氛,一上课学生就处于兴奋状态。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也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探究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交流中学习数学,在问题中学习数学,主动快乐地学习数学,领略成功的喜悦。
其他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是科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实践中,本文作者力求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参与探究的过程,享受自
患女,52岁,农民.以左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下肢肿痛2周人院,诊断为左下肢动脉血栓形成,行左小腿截肢术.术后见肢体残端肿胀明显,即给予5%葡萄糖加β-七叶皂苷钠30mg静注,1次/d.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学反思已经被确认为教师的校本培训的基本要素,而学生的学习反思还未被普遍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就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动手操作过程、解题过程和自我评价过程)和学习习惯、态度的再思考、再整合的意识和水平。它的培养主要从对新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态度两大方面着手。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必将使教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反思能力;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摘要: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面时新世纪,世界各国都看到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国家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面对新形势,要求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就迫切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创新;培养;学生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目的:对我院2002年度收治煤矿创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浅谈煤矿创伤的院前急救技术.方法:对我院2002年度救治的煤矿创伤患者8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伤员构成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美的科学。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教育的今天,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又将迎来新的挑战。面对教学设施陈旧、教育观念落后以及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运用到课堂之中。    一、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初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夺冠的选手中,多是些80后90后的运动小将,他们虽然是奥运冠军,但比起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求学、求艺的道路上,更有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陈燮霞:父亲借钱供她上体校    陈燮霞生于广东番禺榄核镇大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靠种甘蔗和水稻为生。陈燮霞家里有父母、大哥、大嫂,她是老小,被称为“细妹”。“细妹”活泼、开朗,有点像男孩子,但也特别懂事。从7岁开始,她就常帮爸妈
儿童哮喘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已引起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在1992年制定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1].此后逐步在各地推广实施哮喘的规范化治
2008年高考广东物理试卷和理科基础试卷,都对图像作出一定的要求,例如理科基础试卷第10题和第13题,物理试卷第5,10,16,18,19等多道题目,可见,对图像的理解和掌握是应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