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可以锻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外阅读带入课堂,从课本出发,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
一、将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
高中生很少有时间阅读,尤其是步入高三的学生,但是他们都知道,如果能够运用好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语文成绩。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将课外阅读带入课堂,让阅读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不会阅读的状况,也可以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我与地坛》,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生命的宝贵和母爱的伟大。其实,史铁生的很多文章中都有对这一主题的表现,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悟,去阅读一下史铁生的其他作品,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史铁生的作品,理解课文中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秋天的怀念》等,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认识史铁生,包括他的经历、他的病痛,还有他的母亲,也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主旨:人为什么活着?史铁生在文章的最后写道:“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史铁生在残疾后经历了颓废、迷茫,但最终找到了对生命的新理解,学生同时也能感悟到作者对生命的理性思考。
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方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切实感受到课内外阅读是一个有机整体,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和提升。可见,将课外阅读带入课堂,从课本出发,让课本带动学生阅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究方法,有效指导
课外阅读固然重要,但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这样才能使阅读持续下去。教师应该统筹安排,推荐合理的阅读书目,可采用分层次阅读的方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进行指导,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譬如,一开始可以推荐一些故事性的、浅显易懂的作品,比如《老人与海》《边城》等,后面逐步地就可以推荐《哈姆雷特》等哲理性、思辨性比较强的作品。
例如,我们在高中阶段首先接触的鲁迅的作品是《祝福》。鲁迅的作品相对比较难,是学生比较头痛的。教师不妨从《记念刘和珍君》和《拿来主义》入手,介绍鲁迅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讲解,让学生逐步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然后,再让学生去阅读《呐喊》。五四时期,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寻求光明的时期,鲁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批判现实、批判黑暗社会的。鲁迅的文体具有开创精神,有的采用由主人公自述的日记体,有的采用第一人称,有的则用第三人称,有的抒情味很浓,有的兼表哲理,有的讽刺性很强,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然后逐步加深。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当然,鲁迅的很多作品都被翻拍成电影,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电影视频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建立分享与讨论的平台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分享和讨论的平台。因为只靠阅读是不行的,阅读需要交流,教师要检查他们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并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
例如,在第四册的第三单元的最后,有一个现当代戏剧鉴赏的活动。教师可以就这个活动开一个小型的读书交流会,交流的主要书目是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学生可以就这三本戏剧进行讨论,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读过的其他戏剧作品。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补充一下戏剧的常识,如戏剧的概念、戏剧的种类、戏剧的三大要素等。学生可以任选一个戏剧,说说它的主要内容、人物性格、中心思想等。例如,一个学生这么说:“我想谈谈周朴园,在大家的心目中,周朴园是一个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资本家,但我认为,周朴园也有善良的一面,他只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年轻的时候,他本是一个无阶级意识,淳朴的富家少爷,但却被封建礼教所毒害,让他变成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因此,我觉得周朴园的做法也不应该受到更多的指责,要指责,就只能指责当时的封建制度。”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倾诉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学生的阅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能力。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言,从而达到评论的效果。我们不仅要多阅读,还要多讨论、分享成果,做到“耳聽六路,眼望八方,”所以,教师适时建立一个分享与讨论的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学会将阅读融入课堂,从课本出发,在课堂上多涉及一些课外文本,并建立一个讨论分享的平台,适时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才能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根基。
作者单位: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654200)
一、将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
高中生很少有时间阅读,尤其是步入高三的学生,但是他们都知道,如果能够运用好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语文成绩。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将课外阅读带入课堂,让阅读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不会阅读的状况,也可以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我与地坛》,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生命的宝贵和母爱的伟大。其实,史铁生的很多文章中都有对这一主题的表现,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悟,去阅读一下史铁生的其他作品,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史铁生的作品,理解课文中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秋天的怀念》等,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认识史铁生,包括他的经历、他的病痛,还有他的母亲,也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主旨:人为什么活着?史铁生在文章的最后写道:“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史铁生在残疾后经历了颓废、迷茫,但最终找到了对生命的新理解,学生同时也能感悟到作者对生命的理性思考。
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方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切实感受到课内外阅读是一个有机整体,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和提升。可见,将课外阅读带入课堂,从课本出发,让课本带动学生阅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究方法,有效指导
课外阅读固然重要,但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这样才能使阅读持续下去。教师应该统筹安排,推荐合理的阅读书目,可采用分层次阅读的方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进行指导,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譬如,一开始可以推荐一些故事性的、浅显易懂的作品,比如《老人与海》《边城》等,后面逐步地就可以推荐《哈姆雷特》等哲理性、思辨性比较强的作品。
例如,我们在高中阶段首先接触的鲁迅的作品是《祝福》。鲁迅的作品相对比较难,是学生比较头痛的。教师不妨从《记念刘和珍君》和《拿来主义》入手,介绍鲁迅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讲解,让学生逐步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然后,再让学生去阅读《呐喊》。五四时期,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寻求光明的时期,鲁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批判现实、批判黑暗社会的。鲁迅的文体具有开创精神,有的采用由主人公自述的日记体,有的采用第一人称,有的则用第三人称,有的抒情味很浓,有的兼表哲理,有的讽刺性很强,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然后逐步加深。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当然,鲁迅的很多作品都被翻拍成电影,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电影视频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建立分享与讨论的平台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分享和讨论的平台。因为只靠阅读是不行的,阅读需要交流,教师要检查他们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并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
例如,在第四册的第三单元的最后,有一个现当代戏剧鉴赏的活动。教师可以就这个活动开一个小型的读书交流会,交流的主要书目是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学生可以就这三本戏剧进行讨论,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读过的其他戏剧作品。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补充一下戏剧的常识,如戏剧的概念、戏剧的种类、戏剧的三大要素等。学生可以任选一个戏剧,说说它的主要内容、人物性格、中心思想等。例如,一个学生这么说:“我想谈谈周朴园,在大家的心目中,周朴园是一个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资本家,但我认为,周朴园也有善良的一面,他只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年轻的时候,他本是一个无阶级意识,淳朴的富家少爷,但却被封建礼教所毒害,让他变成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因此,我觉得周朴园的做法也不应该受到更多的指责,要指责,就只能指责当时的封建制度。”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倾诉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学生的阅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能力。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言,从而达到评论的效果。我们不仅要多阅读,还要多讨论、分享成果,做到“耳聽六路,眼望八方,”所以,教师适时建立一个分享与讨论的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学会将阅读融入课堂,从课本出发,在课堂上多涉及一些课外文本,并建立一个讨论分享的平台,适时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才能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根基。
作者单位: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6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