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要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但在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仍然缺失。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文化负载词、对比中西文化、使用“文化包”、创设文化使用情境等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徐丹,一级教师,南京市栖霞区优秀青年教师。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学习进阶视域下初中生英语文化品格素养提升的课例研究”(2016—ZX0110—00209)
  大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点仍然停留在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词汇量的拓展上。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再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忽略课本中所渗透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的输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第二语言学习者目的语学习的成功,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歸化于目的语文化”[1]这一观念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国外文化的传播与学习。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人们却很难将其表达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2]。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已经意识到,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给学生提供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的机会,还要达到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
  一、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1.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3]。在文化意识素养中,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由此可见,英语学习不仅要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还要用英语传播中国优秀传统与文化。
  2.跨文化交流的需求
  有学者指出,跨文化交流是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4]。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但在交流的过程中,许多中国文化却无法被精确表达出来,例如各地方的风俗习惯、历史古迹遗址、传统中医药学等。这对跨文化交流构成了阻碍。具有良好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也相对容易[5]。因此,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也是英语学习者的一项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英语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对进行流畅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3.批判性文化意识的培养
  有学者指出,批判性文化意识是“以明确标准对本国文化及他国文化的视角、实践及产品进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6]。这既包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同,也包括能对本国和他国文化做出公平评价的能力。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更好地掌握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正确看待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一方面,学习中国文化和培养中国文化意识是学好英语以及相关文化知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学习英语和相关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国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对本国文化的正确认识也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民族中心主义,形成跨文化意识。
  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方法
  1.学习文化负载词
  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词汇,词汇在语言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多数中国特有的事物在英语中并没有一一对应的表达。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一定量的关于中国文化负载词的介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Asian中,介绍了中国特有事物的英文表达方式,但书中涉及的词汇只有六个,分别是Chinese knot、Chinese opera、Chinese papercutting、 chopsticks、dragon dance、kung fu。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中国特有事物的表达方式,如china(瓷器)、Shadow Play(皮影戏)、The Chinese Character Fu(福字)、sedan chair(轿子)、Chinese calligraphy(书法)、herbal tea(凉茶)等。同时,还可播放北京宣传短片,呈现中国北京特有的hutong (胡同)、a stick of sugarcoated haws (糖葫芦) 、Beijing opera (京剧)以及strongtelling in Beijing dialect with drum accompaniment (京韵大鼓)等。借助看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文化知识的词汇,而且更加深入了解了词汇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2.对比中西文化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经常会产生误解,主要原因是中西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文化对比是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避免在交流过程中产生误解。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师鼓励学生思考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文化对比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特定的话题讨论,这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Good manners的reading部分,介绍了英国的文明礼仪。在课堂快结束时,教师通过总结英国的礼仪并与中国的文明礼仪进行对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英国的文化习惯,同时也能关注中国的优秀传统(如图1)。   图1
  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关键词、不同色彩的运用以及层级结构呈现主要内容,除去冗余信息[7],便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借助讨论、对比,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关于英国和中国的文明礼仪。礼仪没有对错之分,在不同的国家需要尊重和遵守不同国家的文明礼仪。学生通过自己对比与总结,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祖国的文化传统。在学习西方英语国家文明的同时,也不忘传承礼仪之邦的中国文明。
  3.使用“文化包”
  “文化包”一词由外语教师Darrel Taylor和人类学家John Sorenson提出。“文化包”通常在上课伊始就向学生呈现。“文化包”的内容包括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某个不同关键点进行解释,通常有图片或者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同时设置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学生在研究讨论后,能够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做对比。“文化包”中的话题,可以是具体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可以是通过日常生活体现出来的人们的价值观念等。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Lets celebrate!的Task部分为例,本单元的作文主题是“My favourite festival”。在安排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问题串的形式,向學生提出问题(如图2)。
  图2
  问题串能够激活学生关于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后,进行对比。经过分析与比较,学生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春节与圣诞节的习俗,感受不同文化的节日氛围。
  4.创设文化使用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形象的、有一定色彩的特定场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8]这反映了将学生所学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此外,情境教学法通过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感知抽象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在《标准》中,文化意识的目标是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还能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大部分初中生认为,文化是一个抽象概念,一种精神,一种传承,虽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无法用语言进行精确表述。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知识呈现自己的观点,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应用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Asian第一课时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情景对话,向外国友人Kevin介绍北京的景点。部分学生对北京的景点不太熟悉,但对自己家乡南京的景点比较熟悉。因此,在学习完课本中的对话之后,笔者以Kevin下一个旅游景点是南京为情境,让学生向Kevin介绍南京的景点(见表1)。
  在以小组形式讨论出结果之后,每人完成一篇介绍南京景点的小短文,包括向外国友人介绍南京文化。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而且将家乡特色文化以英语的形式进行介绍。
  三、总结
  1.文化可教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异于语言知识的讲解或语法的习得,它更加宽泛和抽象,但这并不代表文化品格不能教授。在教授文化品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对文化信念找出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更加丰富[9]。一个语言教师同时也应是一个文化教师[10],因此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文化教学也应成为教授的一部分。
  2.采用多重策略渗透中国文化
  单一的教学策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多重策略的使用,不仅能够持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异同、角色扮演、组织课外活动等,让学生真正在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
  3.关注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的表达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英语句子强调逻辑性,关注思维,结构缜密,注重形合;而汉语句子更关注辩证思维,注重意合。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中英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必要的。
  在语言教学中,传授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两者并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语篇学习语言知识,也可以通过语言知识感受语篇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因此文化品格的培养极其重要。有学者指出,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11]。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BYRAM M.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levedon[M].UK:Muhilingual Matters,1998.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张允.高考英语改革中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5):77-79.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Clevedon,UK: Multilingual Maters.
  [7]托尼·博赞.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9]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6):73-79.
  [10]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展开,高考全国卷命题的转型与之形成合力,对语文教学提出向任务群转向的新要求。针对这一新要求,文章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策略的探究为切入点,提出将多元媒介与多元主体的参与作为基础,为任务群的实践设置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坚持语文特性的思辨与表达,切实提升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实现对该任务群及语
绘制诗歌思维导图,通过梳理诗歌内容确定主干分支,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词句解读的基础上,明确关键词,以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感悟意象意境,细化导图内容,进行审美鉴赏与
统整课程资源,立足单元起始,规划课程设计,整体构筑整个单元的内核体系,细化课时分配。在以上的统摄中,借力类比与对比,先行组织、开山引路,在整体化教学设计中,开启不等式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的一节概念课,很多教师都曾研究过此课。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仅限于教材内容,没能从学生的视角深入思考教学,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初次建立
【摘 要】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部分初中教师由于对函数概念的历史缺乏了解,掌握的有关史料有限,对数学史教育价值的理解不够到位,因而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在教学中重构函数概念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难以让学生经历函数概念从“解析式说”到“变量依赖说”,再到“变量对应说”的自然发展过程,最终实现数学史的多元教育价值。研究者按照“聚焦与准备”“研讨与设计”“实施与评价”“整理与写作”的前三个环节,开展初中函
在数学微专题中融入问题链教学的理念,通过对"认知冲突链""思维导向链""内化提升链""拓展深入链"的有序设计,进而推动传统课堂的转型,促使学生的学习从"想学"到"学会""会学""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初步形成一定的言语揣摩能力。为达成此能力,可以从言意理论的视角来进行教学,其中“言意互转”是揣摩文章言语意图的一条最佳路径。针对整篇文章或文章的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从“读文知‘言’”“厘清脉络”“揣摩妙处”“立‘象’化‘言’”“言语重构”四个方面给学生做言语揣摩的示范,让学生学习、领会言语揣摩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文章言语的自主揣摩。  【关键词】言语揣摩;言语意图;言语重构 
2019年12月12日—15日,广西教育学会作文教育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筹)特别会议暨2019年新时代作文教育发展高端研修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广西
现如今有很多人认为初中数学难学,并受到很多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自卑心理,成了数学学困生,因此,消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自卑心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但在教学实践成果提炼方面,很多教师因为缺乏有效的指导,一定程度上难以完成教学实践成果的转化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