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质疑思维。文章以对中学生的心理剖析为基点,为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质疑思维 前提保障 欲望之火
在当代教育中,教与学是双向性的,是相互影响并相互交融的。只有全面开发教育资源,并全力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育成果取得更大的突破。然而,历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却始终是以“教”为主导的,注重突出教师与教材的权威,这种状况一直到新课改推行才有所缓解,但其对我国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对于学生来说,懂得质疑是他们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第一步;而对于教师来说,全力开发学生的质疑思维则是改变传统教育面貌的重要举措[1]。在新时期的基础教育中,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让学生善于质疑,乐于质疑,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
一、引导学生质疑的前提保障
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同样,要培养中学生的质疑思维,也需要教师首先落实一项前提,即剖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严格来说,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是不能用几句话概括的,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个性差异,如表面文静的学生,他们的性格里也有躁动的一面;调皮爱闹的学生,他们有时候可能也会表现得很沉稳。因此,要全面了解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但是,中学生也有其个性相似的一面,如他们的理想。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已经开始懂得规划未来了,他们的目标可能不是很明确,他们实现目标的途径也可能很模糊,但他们的意识已经建立,他们会朝自己的目标努力,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心智已经成熟,学习的目标也更明确。因此,以此为前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质疑,则更能发挥效用。这需要教师首先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理想;同时了解学生当前的态度、意识和学习水平,与学生共同分析要实现个人理想需要创造哪些条件,并制定学生档案,在此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才能发挥效用。
二、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题在由教与学所构建的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意义。问题与质疑是一对孪生兄弟,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及善于提出问题。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质疑”之火。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式有很多。将这些方式综合起来,则构成了一个较全面的质疑思维培养体系。在此,笔者现择取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加以论述。
案例一
在《二元一次方程》这一课的课堂开篇,笔者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朋友开了一间中型超市,十一期间,他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将一件滞销商品以每件亏损25%的价格出售,售价60元;将第二件畅销商品以每件增加25%的利润出售,售价也是60元。朋友的看法是,第二件商品的利润抵消了第一件商品的亏损,但第一件商品的降价却能为超市带来更多的顾客。所以,这种促销方法是合理的。”随即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帮他算一算,这种促销方法真的合理吗?”
案例二
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上,在课堂最后笔者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取一张白纸,用裁纸刀将其裁为两半,向学生展示其中的一张,并提出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看,这张纸应当怎样表述?”学生回答:“二分之一。”随后笔者再取四张白纸,并向学生展示其中的两张,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则学生仍然回答:“二分之一。”笔者再次提问(左手展示2张白纸,右手展示半张白纸):“发现问题了吗?”
分析:
1.不能从事物的表面看问题。
在第一个案例中,引导学生质疑的主要方式是实例。从案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来看,第一件商品亏损25%,第二件商品盈利25%,则超市的盈亏持平,而能够为超市带来效益的是客流量的增加。然而,在实际中“我的朋友”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商品的进价。诚然,当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计算时,会发现超市在售出这两件商品中事实上是亏损的,这就突出了一个问题:表面看似正确的,就真的正确吗?这个案例告诉学生,不能从事物的表面看问题,要用质疑的眼光看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奥秘。
2.在数学世界中,事物没有绝对的。
在第二个案例中,引导学生质疑的主要方式是实验和问题。对于初学分数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是一个确定值。然而,确定值与客观结果是相等的吗?当然不是。实验证实,同样是二分之一,但白纸的数量却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建立在质疑这一基础上的。比如最简单的数学算式:1 1=2,从表面上看,“2”即是绝对值。但是否在某些特定条件下,1 1也不会等于2?这种情况当然存在。如一粒水珠加一粒水珠,则仍然会变成一粒水珠,但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合并后的水珠与“两个水珠”无论从质量还是形态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这即是质疑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质疑思维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因素[2]。只有全面激发中学生的质疑思维,全力点燃中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并由此而掌握数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初中数学教学才更具有效用,而教师也才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文瑜.勇于“寻根”善于“问底”——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9):30-31.
[2]万久世,陈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浅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2(5):100.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质疑思维 前提保障 欲望之火
在当代教育中,教与学是双向性的,是相互影响并相互交融的。只有全面开发教育资源,并全力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育成果取得更大的突破。然而,历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却始终是以“教”为主导的,注重突出教师与教材的权威,这种状况一直到新课改推行才有所缓解,但其对我国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对于学生来说,懂得质疑是他们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第一步;而对于教师来说,全力开发学生的质疑思维则是改变传统教育面貌的重要举措[1]。在新时期的基础教育中,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让学生善于质疑,乐于质疑,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
一、引导学生质疑的前提保障
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同样,要培养中学生的质疑思维,也需要教师首先落实一项前提,即剖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严格来说,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是不能用几句话概括的,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个性差异,如表面文静的学生,他们的性格里也有躁动的一面;调皮爱闹的学生,他们有时候可能也会表现得很沉稳。因此,要全面了解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但是,中学生也有其个性相似的一面,如他们的理想。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已经开始懂得规划未来了,他们的目标可能不是很明确,他们实现目标的途径也可能很模糊,但他们的意识已经建立,他们会朝自己的目标努力,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心智已经成熟,学习的目标也更明确。因此,以此为前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质疑,则更能发挥效用。这需要教师首先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理想;同时了解学生当前的态度、意识和学习水平,与学生共同分析要实现个人理想需要创造哪些条件,并制定学生档案,在此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才能发挥效用。
二、点燃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题在由教与学所构建的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意义。问题与质疑是一对孪生兄弟,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及善于提出问题。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质疑”之火。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质疑的方式有很多。将这些方式综合起来,则构成了一个较全面的质疑思维培养体系。在此,笔者现择取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加以论述。
案例一
在《二元一次方程》这一课的课堂开篇,笔者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朋友开了一间中型超市,十一期间,他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将一件滞销商品以每件亏损25%的价格出售,售价60元;将第二件畅销商品以每件增加25%的利润出售,售价也是60元。朋友的看法是,第二件商品的利润抵消了第一件商品的亏损,但第一件商品的降价却能为超市带来更多的顾客。所以,这种促销方法是合理的。”随即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帮他算一算,这种促销方法真的合理吗?”
案例二
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上,在课堂最后笔者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取一张白纸,用裁纸刀将其裁为两半,向学生展示其中的一张,并提出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看,这张纸应当怎样表述?”学生回答:“二分之一。”随后笔者再取四张白纸,并向学生展示其中的两张,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则学生仍然回答:“二分之一。”笔者再次提问(左手展示2张白纸,右手展示半张白纸):“发现问题了吗?”
分析:
1.不能从事物的表面看问题。
在第一个案例中,引导学生质疑的主要方式是实例。从案例中所描述的数据来看,第一件商品亏损25%,第二件商品盈利25%,则超市的盈亏持平,而能够为超市带来效益的是客流量的增加。然而,在实际中“我的朋友”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商品的进价。诚然,当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计算时,会发现超市在售出这两件商品中事实上是亏损的,这就突出了一个问题:表面看似正确的,就真的正确吗?这个案例告诉学生,不能从事物的表面看问题,要用质疑的眼光看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奥秘。
2.在数学世界中,事物没有绝对的。
在第二个案例中,引导学生质疑的主要方式是实验和问题。对于初学分数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是一个确定值。然而,确定值与客观结果是相等的吗?当然不是。实验证实,同样是二分之一,但白纸的数量却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建立在质疑这一基础上的。比如最简单的数学算式:1 1=2,从表面上看,“2”即是绝对值。但是否在某些特定条件下,1 1也不会等于2?这种情况当然存在。如一粒水珠加一粒水珠,则仍然会变成一粒水珠,但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合并后的水珠与“两个水珠”无论从质量还是形态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这即是质疑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质疑思维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因素[2]。只有全面激发中学生的质疑思维,全力点燃中学生“质疑”的欲望之火,并由此而掌握数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初中数学教学才更具有效用,而教师也才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文瑜.勇于“寻根”善于“问底”——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9):30-31.
[2]万久世,陈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浅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