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人们喜爱“源头活水”,因为“源头活水”灵动活泼。在语文教学中,也面临一个如何引进“源头活水”的问题。何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呢?早在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的确,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因此,如何引进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即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活化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所要求树立的新理念之一。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课前回归生活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是建立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而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书本是生活的记录载体,它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是一种间接的、抽象的经验。如果学生在学习书本内容之前,能够回归生活,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那对书本内容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在课前同归生活这方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1.访一访,观察生活。学生所学的课文内容有许多是他们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2.做一做,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语文的感知也是如此。如作文训练《学做家务》,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积累了大量的亲身体验之后重新回到课堂。然而此时的课堂已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升华了的课堂,是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社会实践作铺垫的课堂,它首先强化了作文的真情实感。
  
  二、课中再现生活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作者通过一个个故事,一篇篇文章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浓缩于语言文字之中。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生活的苦与乐,喜与悲。
  “提供充分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实物演示、课件演示、音乐渲染、课本剧表演等等,再现生活惰景.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对话交错融合,达到亲临其境,亲闻其声的境界。
  
  三、课后延伸生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现代课程理念指出,学生利用自己经验学到的和教育者试图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课程,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音像资料、网络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教、时事新闻等。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就应有意识地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后生活延伸拓展。
  在课后延伸生活这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向学校生活延伸。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生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可以引入到这座舞台上来。例如:通过《春天的雨点》这一课教学,学生感受到了乌汉娜老师对达丽玛的那份浓浓关爱之情。课堂中,学生都回忆、叙说了曾给予自己关爱的老师,也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爱老师。于是,有的学生在课间悄悄地在老师办公桌上放上一杯热茶;有的写了一首赞美老师的诗在广播里朗诵;有的写了一张纸条“老师,您辛苦了!”夹到老师的课本中……一股敬师之风在校园悄然蔓延。
  2.向社会生活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如案例《小方找舅舅》:
  “学完了《小方找舅舅》这一课,我们知道电脑什么作用呢?”
  “可以帮我们找人”。
  “可以玩游戏、打字、查资料、画图……”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作用呢?在哪些领域中使用?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资料,没有电脑的同学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去搜集有关电脑的材料。”
  学生利用放学和双休日的时间开始搜寻电脑的踪影。后来,在班长的组织策划下,负责版面设计、撰抄和画图的同学也分头行动起来。两天之后,一期内容丰富的电脑专刊赫然在目。
  3.向家庭生活延伸。家庭生活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例如:教学完我爱我家这一内容,教师可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特点巧妙设计课外练习。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以让他和家长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可以让他和家长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知识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课堂为师生学习交流创造了一个平台,课后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蓝天碧水”。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还可以锻炼自身的才能,发展自己的智慧,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
  美国教育家华特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教师要以语文课堂为中心,构建课堂与课外的系统学习的巨大工程,并形成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只有这样,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才会长流不息。
其他文献
站在校门口,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慢吞吞地下了车,然后由爸爸妈妈拿好书包,帮助孩子背上。有些家长还拿着早点,给孩子喂好。然后千叮嘱万叮嘱,看着孩子走进学校大门,自己才开始放心地离开。而孩子们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亲那种虔诚的服务。  每每看到这种现象,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那一个个都是我们满怀希望的天使,他们活泼、天真。难道要让他们成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的教学语言,往往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的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感——留有思考余地。教者潇洒自如的教学、精湛的驾驭课堂的技巧以及所创设的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听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教学语言准确得体    [教学片段]  1 (导语)师:昨天我们学习了1—2节,感受到伯诺德夫人很智慧,她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放在半截蜡烛里。并摆在很普通又显眼的位置,躲过了德
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房子里放置“屏风”  “屏风”又称为屏门或屏障,是指设在门窗间的屏障。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当然不像现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坚固、密实。所以为了挡风,古人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并多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兩侧,以达到挡风的效果。屏风有挡风、遮蔽、隔间的功用。屏风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开始了,但当时不叫屏风而是称“邸”或“扆”。“屏风”的称呼出现在汉代。在汉代时期,屏风的使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电脑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日益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对于小学美术课而言,电脑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种种不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了短时高效的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要的,当今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更注重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努力去创设情景,把生活搬到课堂,旨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我们也常有这样的困惑,在“小课堂”中,小学生由于缺乏对真正生活的体验和经历,经验的获得仍然还停留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交流无法深化和提高。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自然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并不能单纯地通过提高教学要求来达到,更不能以学生掌握多少的知识来衡量,而是应当通过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来达到。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关键。从我国的总体教学现状看
国际音标是整个语音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小学生是否合适?小学生能否学好国际音标?几年来,我进行了在教字母之前集中教音标的试验。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英语的能力来看,小学生不仅能学音标,而且能学得很好。下面谈谈我对小学音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趣味教学摆脱枯燥    都说国际音标难教、枯燥。是的,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小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中组织数学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的自由王国,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去学,比用规则去学来得容易。”小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撰写的。其内容来源于生活,所表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世界。课文只有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的功能才能得到最佳发挥。在教学中,我注意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回归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如:合作前学生无准备,合作中学生无合作意识,不知如何合作,而教师无事可做等等,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