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最有价值的教学点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在嘉兴进行的“课博会”上,有位老师执教《慈母情深》,她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作者用反复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并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作”上。这样的教学,“一课一得”,过程简约,的确是对“目标不明,过程不清,方法不新”的阅读教学现状的一种改变。但是,作为教学的“一课一得”的“得”的落脚点,必须有足够的分量来承载这节课的最有价值的教学点重心,如《一面》中的外貌描写,《乡下人家》中的拟人手法,《盘古开天地》抓关键词体会情感和复述等,但是,就《慈母情深》这课而言,“反复的手法”作为“得”的落脚点不够恰当,原因有三:
  1. 有悖年段目标
  第三学段阅读要求是“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对作者怎么写的表达方法的初步接触和关注。《慈母情深》是以记人为主,教学时抓两点:以什么事例来写?怎样刻画人物形象。而反复仅是遣词造句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况且小学阶段只对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有要求。鉴于此,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涉猎,不可浓墨重彩地作为重点进行教学。
  2. 不合单元要求
  《慈母情深》所在的单元按照“体会父母之爱”人文主题编排,单元导语明确提出: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为此,教学时,只能在对细节描写的体悟中说反复,而不是用反复手法统领全文的教学。
  3. 不符文本特点
  虽然文章中比较经典的两处细节描写都是用了反复的手法,适当的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慈母情深,让学生多一种体会情感的方法。但是,如果以反复贯穿本堂课的教学,就无视了作者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
  笔者认为,本文的“得”的落脚点应该在动作描写上,应把教学的目光聚焦到以下三处动作描写上:
  ①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②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③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在文本众多的细节描写中,甄选这三处典型的以动作为主的语段,原因如下:
  1.对文章的整体关照
  从年段的特点而言,高段的教学,必须在篇的高度进行教学。这三处描写,分布在母亲给钱前、时、后。第一处是“我”在第一次来到母亲的工厂,昏暗的光线,震耳欲聋的噪音,闭塞而拥挤的特定的环境中对母亲的动作、外貌描写;第二处出现在事情的高潮处,在旁人忍不住劝解母亲不要花费那个看闲书的钱时,用一个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塞”字来刻画母亲的形象;第三处给钱后,母亲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时的情景。三处描写,涵盖了故事的始末,抓住这三处,也就把住了文本的行文线索,弄清了文章表达的路径和方向,把握了这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核心。
  2. 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处动作描写,也是全文情感脉络的一条暗线。第一处中我看到母亲慢慢直起的佝偻的背 ,迟钝的近乎麻木的转过的身子,望着我的疲惫的眼神,这与母亲年龄甚不相称的衰老,与我记忆中挺直的背、那清澈闪亮的眸子大相径庭,那一刻,我震惊、心酸;“塞”给我钱时我惭愧、感动;再看到母亲马不停蹄工作时,我心疼,感恩。每一处动作,都是我情感的生发处,也是情感推动的拐点,一波一波推向高潮,又恰似一条彩线,牵动着读者的心。
  3. 对表达特点的解读
  文章凸显的表达特点,都聚焦到那三处描写中。第一处,母亲每一个看似平常的动作后面,都有发自肺腑的“我的母亲”的呼唤,并以后置的方式出现。别样的话语表达、排比句式、长短句参差错落、一唱三叹的语言节律成为本课的点睛之笔,值得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第二处,一个“简简单单”的“塞”,看似平凡,但意蕴深刻,“塞”得毫不犹豫,“塞”得义无反顾, “塞”是慈母情深的表现;第三处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的工作马不停蹄、永不停息,凸显了母亲工作的单调、乏味、周而复始。这种富有张力的表现的层层推进,人物的形象越来越鲜明。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言,同样是动作描写,但是方法不一,形式多样。既有慢镜头特写,也有快镜头推进;既有直接准确的动作白描,又有动作跟语言、外貌水乳交融的细节刻画,具有无穷的魅力。
  4. 对学生未来的尊重
  聚焦这三次描写进行教学示范,学生以后独立阅读时,就不会停留在一句一段来肢解文章,进行碎片化的解读,而是会尝试从整体入手,聚焦文本中核心的表达方法,并且会感受到作者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会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平常的句子,细细琢磨,却包含着如此深刻的内涵。在未来的阅读中,学生也会用这样的视角,抓主干,将句子的理解、课文的思路、中心思想、表达方式糅合在一起进行解读。在这种较高品质的阅读教学后,学生自己在写作时,就会精心地进行谋篇布局;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会灵活地进行动作等细节描写,力求达到语言的不可替代性,彰显完美的表达形式,逐步有意识地、养成准确、娴熟、丰富和深刻的语言表达。
  高段的每一篇课文,都承载了很多的语用教学点,必须进行比较、取舍、甄选,发掘出最有价值的语用点,提升该文本的教学价值,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舟山市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 会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这个沃土。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对会计理念的更新和会计文化的建设不容忽视,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作为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决策者服务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的。怎样去认识和发展会计文化,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民族化、国际化,更有效地指导会计行为,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会计文化;文化理念    一、会计文化根植于企业文化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感悟其精彩,必须从文本解读的三个层次开展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感受文言文经典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言文教學;品味文本;自主学习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心生敬畏。这种敬畏不是源于学生从中发现了众多精彩之处,而是因为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理解的艰难。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经由专家精心挑选的,可谓十分精彩。但客观情况
农药残留常见农药有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有的农药具有明显致癌性。生活中应注意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生成主要与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有关。苯并(a)芘是最重要且最常见的一种。食品中苯并(a)芘主要来自烧烤类食物、食品加工及包装污染等。  有害金属铅、砷、镉三种金属元素可能对人体有致癌作用。一般存在于水产品,高脂肪的肉类,某些被工厂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
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通常安排在高二上学期,可以和《必修五》的教学交叉进行,也可以自成一体。说实话,学生对于这样密集的大容量文言文学习是很有畏难心理的。因为他们学过的文言文篇目并不多,很多文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都还不够。从《〈史记〉选读》的篇目来看,文章普遍比较长,知识点密集,难度较大;但故事性强,人物个性鲜明,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的价值,很值得细细品味。假如只重视文言知识点,进行字词的
高考语文浙江卷(以下称“浙江卷”)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至今已走过10年。命制试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五年是在教育部的《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指导下跟随全国卷模式命制的,近五年是在教育部的《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语文》、浙江省《考试说明》共同指导下形成本省特色命制的。综述近五年浙江卷的命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亦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摘 要】 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策预期、盈余管理动机与企业并购商誉减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政策预期会增加上市公司通过商誉减值进行“洗大澡”盈余管理行为的概率,降低上市公司“盈余平滑”盈余管理行为的概率。进一步考虑市场化水平、产权性质和审计机构排名的调节效应后发现,在低市场化水平、非国有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样本中,上市公司更容易受政策预期的影响,通过商誉减值的手
86岁开始学画画,91岁开个人画展。文淑芳老人用5年的时间,从一个曾经体弱多病的老人,华丽转身成为一名画家。   今年91岁的文淑芳老人是四川成都人。年轻时她喜欢画画,但因为各种的原因,儿时的梦想没能实现。自从老伴去世后,一人独居的文奶奶陷入伤心和悲哀中,常常不能自拔,并且三天两头地往医院跑。  一场大病后让文奶奶的身体更加虚弱。那天,文奶奶的女儿把她从医院接回家后,就听到文奶奶喃喃自语:“就这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小说教学呢?由于小说的篇幅相对较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广,带来了教学的相对困难;而另一方面教学时间的总量不充裕,绝不允许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浅尝辄止。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并且使学生乐学善学小说,改变小说教学面临的尴尬局面,成为急切需要解决的疑难杂症。  基于学生学情,辩证处理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合理取舍课堂教学,
摘要:当前关于小、初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大多侧重小学或初中某一方的操作策略,但教学衔接问题不只是操作的问题。将小、初语文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衔接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缺乏正确引领、教师自身思想意识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与原因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与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双向衔接  近年来,对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关于小、初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大多侧重初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刊载了王国林老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一文,王老师针对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诉说了自己教学的困惑:一是“全诗始终没有从正面回答‘山那边是什么呢’的问题。这一悬疑,往往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本诗后,对‘山那边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和茫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这里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来回答‘山的那边是什么’,显然是答非所问,且与上节诗的文意与思路不符”。二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