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在“觉”与“悟”中成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作文难教,水平提高不易,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通过多年对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写作经验的深层思考,作者认为制约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写作存在认识的误解,即没有一种“觉解”。突破这一点,并实现在“觉”的基础上的一种“悟”,是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觉解 领悟
  长期以来,作文难教,学生作文水平提高难,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纵观各类媒体,各色人等,探讨的文章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但总不外这样几个结论: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生活枯燥单调,生活阅历少,缺乏生活积累,没有自己的思想,写作素材少。这些原因又导致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进而望而生畏,写出的文章也是语言干瘪,抽象空泛,生搬硬套,矫揉造作,等等,不一而足。
  再反观作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大学,就没有一个系统有效的训练体系,当然,写作经验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隐性经验,人与人不同,所以也没有办法一刀切地来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训练体系。这固然是客观原因,但不能说写作这东西完全无规律可循。
  总之,各方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作文教学就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教的不知从何下手,或是各行其是,学的更是满头雾水,不知西东。难道,作文教学就只能让人陷于困惑中,不能前进吗?
  结合近二十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及自己的写作经历,经过深层的思考,我发现:学生写不好作文,首先第一步在于一种观念的错位,即认为作文就是被强制写来表演给人看的,而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表达。被强迫当然不是一种愉快的感受,更何况有些题目连学生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的观点。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讨厌作文,那些喜欢并能写出好文章的学生,往往较其他学生更早或更多地体味过一种快乐的写作表达经验。有了这样的经验在先,他们不会轻易地否定作文这种表达方式,即使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束缚(比如老师提到的必须写有意义的事一类的要求),也会找机会或空间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会一味地在种种要求面前不再表达自己。
  说到这里,我要借用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所用到的一个词“觉解”。他说的当然是人从纯自然境界中脱离时心理上所感受到的一种体验,即对生命本能之外的“觉悟”与“了解”。我这里借用来是说明对写作本质的一种领悟。人若有了写作是一种表达的这种“觉解”,就能跳出一种受限的“圈子”,即一种观念的树立,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深层理解。不要小看这种“觉解”,这是任何学科的佼佼者优于他人的一种“秘密武器”。
  优者与特例当然不具备一种普遍的推广价值,可是从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定律。未能“觉解”的学生,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方式去向他展示这种经验与价值,使他即使是被动的,也产生一种良性的经验意识。比如遴选出一些表达自我的、非常个性化的文章介绍给他们。这样的文章不见得有多高的起点,作者是多有名的名人,我倒是建议最好还用身边的人,比如他们的同学和学长的文章,但只要让学生觉得是可感可亲可信的就好。
  当然,我也认为很多学生写不好作文,还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真正的好文章是什么样的,即便是模仿,也得有一个标杆。比如,我选的一类“有情”的文章,就不拘古今,不拘形式。如在一次清明节前,在学习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以后,我向学生推介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春澍斋的《剑阁闻铃》,高兰的《哭亡女苏菲》,梅洁的《丈夫留下的记事簿》及范晓波的《黑暗中抓紧你的手》等悼亡文章。学生读后都写出了催人泪下的文字,这样的学生中还有几个是平时视作文为畏途的学生。这个例子说明,不是学生写不出,而是我们不能真正发掘出他们的潜力。
  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会对自己的表达更有信心。事实上,他们的文章作为范文又鼓舞了更多的后来者。可我也告诉他们,能写这样的文章,人人都行,不足为奇,因为,情之所至,情就是最好的修辞。这种文章,刘墉叫它“热笔”,是胸中有情愫要表达的,对于写作者而言,这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用到更多的,还是所谓“冷笔”——即基于某种需要的应时之作。这种文章写好了,才是作文学到了真东西。
  这就是写作中的“觉”。但,“觉”了之后还要有“悟”。
  如何“悟”?我的做法是,在思想上卸下了对写作而言最大的包袱之后,即解放了思想后,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构思谋篇,实现一种更好的表达,或是说更有意识的表达。方法就是首先看和做最简单的文章,从简单中悟得真谛。比如作文題目是“团结”,人人都懂,人人也能说出一番自己的道理,可是谁说得更高明、更新颖、更巧妙,就是个中的佼佼者了。学生自己先做了一篇这题目的文章,然后我精选了别处的和本校自己教过的学生的范文,让学生在班上讨论每篇的长与短,以及长短的原因所在。学生畅所欲言,见仁见智。这文中的长与短,他们也有过,或者似曾相识,这文章的布局谋篇,寓意意蕴,他们有人不懂或看不出端倪,可是不要紧,有大家。以前他们也抄别人的范文,可是抄过了并不明了究竟好在哪里,现在,每篇都要议个明白。所以他们终于明白:自己没有领悟好处的文章,那是白看,有多少这样的书,也是充数。行家看门道,学生能够看出别人文章的门道,那就是一种绝大的进步。
  觉与悟之后的事情,就要简单许多。他们还会有看不懂的文章,可是对写文章的基本的东西懂了之后,其他的就是假以时日的提高。
  曾听过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讲座,里面说到一种叫“播种”的说法——那说的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做法,不期望一次性地短期解决一个重大的课题,可是给人要在心灵上“播下种子”,期待着来日的发芽成长和最终成才。也许,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开花结果,可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播下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种子,不也预示着一个可以期待的来日的成长吗?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交往能力和反思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等。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活动中要认真组织,和学生一起制订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还要有科学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内容,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关键词: 自主探究 合作 反思 实践活动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文意识,从而确立学生作为“人”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内驱力,营造富有灵气和活力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情怀 “以人为本”  教学作为提升人精神境界的活动,理应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学生人格的养成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渗透,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
摘要: 当今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其健康成长和社会安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要关注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去渗透 教育;在平时的写作中去辅导,应该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关系,还要在课外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职校学生 心理健康  近几年,各种媒体上经常披露一些关于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事件。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十多年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少阳经穴与他经和非经非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性,探讨经穴的特异性,论证“经穴具有特异性”的假说。  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诊断标准的
电力工程在土地施工中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许多新技术也相继产生并运用,在工程施工中,相互的配合尤为重要。笔者就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配合施工展开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否能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
1.端正学生观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学如果不研究学生,就会失去教学的意义。只有教和学双边活动才能构成教学过程,教师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过去教师把主要力量放在如何钻研教材、讲解教材方面,当然,吃透教材是非常必要的,而对学生的学习相对研究不够。从世界范围来看,教学论的研究总的趋势是由教转向学,以研究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重视学生学习是现代教学论的特点之一,其实也是我国教学的传统经验
在小学阶段,识字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特别在低年级,集中了大量的识字任务,一堂课一般都有十几个生字。“识字量大”是众多低年级语文老师颇感头疼的事,而这些简单的符号,对于一二年级学生,又实在缺乏吸引力。为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果,我们想到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力求识字教学生活化,从而让枯燥的识字课变得有趣起来。  一、识字形式的生活化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尊重孩子的天
摘要: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作文评阅方式,完善作文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提高作文训练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作文评阅 评阅方式 学生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作文批阅、评价不太重视,普遍认为只要完成了写作任务就完成了整个写作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评阅比作文写作意义更为重大。在作文评阅环节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
“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罗曼·罗兰这里所说的“自己的气味”,其实就是指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