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借助对师幼对话与课程结构的分析来探讨教师的教学问题。在教学目标方面,探讨了目标的层级性、发展性及弹性、不确定性与暂时性等问题。在教学方法方面,探讨了讨论教学法的形式、特性等。在学科及学科教学法知识方面重点探讨了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最后,研究者从社会建构论角度分析以幼儿为中心的主张。
【关键词】师幼对话;课程结构;教学目标;讨论;社会建构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7/08-0010-11
在许多幼教工作者看来,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中心”是毋庸置疑的。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均知道要以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和能力为首要考虑因素。然而,有研究者发现,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人的个性、喜好、价值观及生活经验等都会有意无意地左右着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的实施。① 教师自身的专长、知识、个人兴趣等是影响课程的决定因素之一,而且这一影响不是标榜着“以幼儿为中心”就能消除的。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本研究致力于探讨“以幼儿为中心”的信念与做法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及其衍生的问题,希望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地点是位于台北市区的一所私立幼儿园,该园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班级为中小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年龄属于中班的幼儿共9名(男生6名,女生3名),年龄属于小班的幼儿共21名(男生6名,女生15名)。研究对象是带班教师顾老师。
顾老师的最高学历是大学幼教系本科毕业。顾老师从事幼教工作20年,在教学上非常强调与幼儿双向互动,并善于借助讨论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她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因此通过互动讨论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想法及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便于针对幼儿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她还认为幼儿的知识有限,教师有必要为其搭建学习的鹰架。
(二)数据收集方法
研究者以非参与式观察方式进入活动室,将教学活动内容拍摄成录像,并将录像内容转译成书面文字加以分析。在每一次观察摄像之后,研究者均针对研究问题访谈顾老师,以便了解顾老师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此外,研究者还收集了顾老师的教学日志及反思、每周课程设计及方案课程活动设计图等文件资料,加以整理分析。
研究者于2002年9月9日~2003年1月4日数次进入活动室观察摄像,拍摄顾老师组织幼儿进行的方案活动(大致时间是每周一、三、四、五上午9∶40~11∶30,具体活动和拍摄时间视当天活动安排而定),并于拍摄结束后访谈顾老师。共计拍摄6次,访谈11次。最后,研究者抽取2002年11月4日~2003年1月4日的主题活动“制作好吃的馒头”,从中选取2002年12月11日的教学活动“讨论改善已制作的苹果馒头”及当日10∶16~10∶29时段内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及师幼对话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见表1~表4)。表1~表4所呈现的既是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框架图,也是方案“面粉”的主要活动内容。
(三)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者分别将录像内容、访谈资料进行转译和编码,随后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者参考Dixon
【关键词】师幼对话;课程结构;教学目标;讨论;社会建构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7/08-0010-11
在许多幼教工作者看来,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中心”是毋庸置疑的。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均知道要以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和能力为首要考虑因素。然而,有研究者发现,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人的个性、喜好、价值观及生活经验等都会有意无意地左右着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的实施。① 教师自身的专长、知识、个人兴趣等是影响课程的决定因素之一,而且这一影响不是标榜着“以幼儿为中心”就能消除的。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本研究致力于探讨“以幼儿为中心”的信念与做法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及其衍生的问题,希望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地点是位于台北市区的一所私立幼儿园,该园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班级为中小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年龄属于中班的幼儿共9名(男生6名,女生3名),年龄属于小班的幼儿共21名(男生6名,女生15名)。研究对象是带班教师顾老师。
顾老师的最高学历是大学幼教系本科毕业。顾老师从事幼教工作20年,在教学上非常强调与幼儿双向互动,并善于借助讨论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她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因此通过互动讨论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想法及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便于针对幼儿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她还认为幼儿的知识有限,教师有必要为其搭建学习的鹰架。
(二)数据收集方法
研究者以非参与式观察方式进入活动室,将教学活动内容拍摄成录像,并将录像内容转译成书面文字加以分析。在每一次观察摄像之后,研究者均针对研究问题访谈顾老师,以便了解顾老师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此外,研究者还收集了顾老师的教学日志及反思、每周课程设计及方案课程活动设计图等文件资料,加以整理分析。
研究者于2002年9月9日~2003年1月4日数次进入活动室观察摄像,拍摄顾老师组织幼儿进行的方案活动(大致时间是每周一、三、四、五上午9∶40~11∶30,具体活动和拍摄时间视当天活动安排而定),并于拍摄结束后访谈顾老师。共计拍摄6次,访谈11次。最后,研究者抽取2002年11月4日~2003年1月4日的主题活动“制作好吃的馒头”,从中选取2002年12月11日的教学活动“讨论改善已制作的苹果馒头”及当日10∶16~10∶29时段内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及师幼对话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见表1~表4)。表1~表4所呈现的既是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框架图,也是方案“面粉”的主要活动内容。
(三)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者分别将录像内容、访谈资料进行转译和编码,随后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者参考Dix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