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的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遵循“信”“达”“雅”三条原则,既要忠实于原文意思,又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尽量译出原文的风格。具体解题的时候,不妨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弄清语境,把握文义
要准确翻译出划线句子的含义切忌不读原文,一见划线句子就急着动笔。应该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段的大意。
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①“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②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子思和卫侯在谈论该不该重用苟变一事。卫侯认为苟变有缺点而不能任用,而子思认为用人应唯才是举,不能因其有缺点而全盘否定,并用木匠取材作比。许多学生在翻译第①句时,由于没有整体把握好文义和弄清人物间的关系,因而不能明白“然变也尝为吏”中的“变”即为苟变其人,而是把它当作动词而无法译出;还有学生由于没有注意到文章最后一句中的“二卵”而不明白句中的“鸡子”即为“鸡蛋”。在译第②句时,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明白句中子思拿木工取材比做选拔人才而不知道文中“官人”应理解成“授官于人”,因而错误的译成了名词“官员”。
第二步:抓住“采分点”,逐词解释
根据划线句子的语素,将文言文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再逐一解释,同时务必要译准“采分点”,即关键词的含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译准在句中起关键作用的词。
解释这类关键词,主要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固定结构、古今通假、词类活用等情况。请看以下几例:
例(1)“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2009年陕西卷)
该句中“合境”“从而”为古今异义。“合境”是“全都”,“从而”是“跟从他到……”之意。
例(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2008年全国卷)该句的关键词是“君之”“兄之”中的“君”“兄”,均是名词作动词,译为“用国君礼对待他”“用兄长礼对待他”。
译准在句中起关键作用的词,是准确翻译全句的首要条件,也是得分点。
(二)要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
文言文有时也运用一些比喻、借代、委婉等修辞格。我们在翻译文句时必须事先找出,否则就会出错,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和“金城千里”中的“金城”,就不能按原意译成“篱笆墙”和“金子修成的城”,而要按比喻义译成“边防”和“钢铁般的城防”等;“布衣”“縉绅”“万钟”借指“未做官的人”、“官员”和“高官厚禄”;“会猎”“更衣”等是委婉的说法,应该译成“出兵讨伐”和“上厕所”。
还有一些习惯用语,如官场中的“下车”“视事”“乞骸骨”“除”等,务必按现代的说法去翻译,不可望文生义。否则就会闹笑话。
第三步:根据表达习惯,理顺译句
在完成第二步的逐词翻译后,还须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此时常用的方法是留、对、拆、增、删、调、还、贯。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对”就是对译、对换。一是将已有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如:“唯恐他将之来”——只害怕其他将领来到。二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固定结构等都要换成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说法。三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岁征于民间”中“岁”应换成“年”。“尔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中“尔”“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解释。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中的“无聊”,“无”是没有的意思,“聊”是依靠的意思。跟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无聊”的词义相去甚远。“名为汉相,其实汉贼”中“其实”为“他实际上”之意。
“增”,就是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加的内容。如“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该句中的“是”“非”是词类活用,属于意动用法,翻译时应增补为“以……为”或“把……看作”。
“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是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中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意,应删去。
“调”就是调整语序,把文言文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蚓无爪牙之利”应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
“还”就是还原。对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这句是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是六国君主所经营、收藏、积累起来的精英。
“贯”就是贯通。古人在文章中经常使用典故,翻译时要将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的译出。
以上是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应试的几个步骤和方法,旨在增强答题的操作性,当然,要真正学好文言文还须注意平时对文言文字、词、句等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在高考中提高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这一题型的得分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
第一步:弄清语境,把握文义
要准确翻译出划线句子的含义切忌不读原文,一见划线句子就急着动笔。应该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段的大意。
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①“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②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子思和卫侯在谈论该不该重用苟变一事。卫侯认为苟变有缺点而不能任用,而子思认为用人应唯才是举,不能因其有缺点而全盘否定,并用木匠取材作比。许多学生在翻译第①句时,由于没有整体把握好文义和弄清人物间的关系,因而不能明白“然变也尝为吏”中的“变”即为苟变其人,而是把它当作动词而无法译出;还有学生由于没有注意到文章最后一句中的“二卵”而不明白句中的“鸡子”即为“鸡蛋”。在译第②句时,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明白句中子思拿木工取材比做选拔人才而不知道文中“官人”应理解成“授官于人”,因而错误的译成了名词“官员”。
第二步:抓住“采分点”,逐词解释
根据划线句子的语素,将文言文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再逐一解释,同时务必要译准“采分点”,即关键词的含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译准在句中起关键作用的词。
解释这类关键词,主要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固定结构、古今通假、词类活用等情况。请看以下几例:
例(1)“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2009年陕西卷)
该句中“合境”“从而”为古今异义。“合境”是“全都”,“从而”是“跟从他到……”之意。
例(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2008年全国卷)该句的关键词是“君之”“兄之”中的“君”“兄”,均是名词作动词,译为“用国君礼对待他”“用兄长礼对待他”。
译准在句中起关键作用的词,是准确翻译全句的首要条件,也是得分点。
(二)要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
文言文有时也运用一些比喻、借代、委婉等修辞格。我们在翻译文句时必须事先找出,否则就会出错,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和“金城千里”中的“金城”,就不能按原意译成“篱笆墙”和“金子修成的城”,而要按比喻义译成“边防”和“钢铁般的城防”等;“布衣”“縉绅”“万钟”借指“未做官的人”、“官员”和“高官厚禄”;“会猎”“更衣”等是委婉的说法,应该译成“出兵讨伐”和“上厕所”。
还有一些习惯用语,如官场中的“下车”“视事”“乞骸骨”“除”等,务必按现代的说法去翻译,不可望文生义。否则就会闹笑话。
第三步:根据表达习惯,理顺译句
在完成第二步的逐词翻译后,还须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此时常用的方法是留、对、拆、增、删、调、还、贯。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对”就是对译、对换。一是将已有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如:“唯恐他将之来”——只害怕其他将领来到。二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固定结构等都要换成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说法。三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岁征于民间”中“岁”应换成“年”。“尔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中“尔”“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解释。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中的“无聊”,“无”是没有的意思,“聊”是依靠的意思。跟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无聊”的词义相去甚远。“名为汉相,其实汉贼”中“其实”为“他实际上”之意。
“增”,就是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加的内容。如“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该句中的“是”“非”是词类活用,属于意动用法,翻译时应增补为“以……为”或“把……看作”。
“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是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中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意,应删去。
“调”就是调整语序,把文言文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蚓无爪牙之利”应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
“还”就是还原。对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这句是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是六国君主所经营、收藏、积累起来的精英。
“贯”就是贯通。古人在文章中经常使用典故,翻译时要将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的译出。
以上是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应试的几个步骤和方法,旨在增强答题的操作性,当然,要真正学好文言文还须注意平时对文言文字、词、句等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在高考中提高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这一题型的得分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