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入手,分析了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際的作用;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课外实践平台、考核与评价方式四大角度分析了如何构建相对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何伟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一、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不同文化情景中灵活地运用非母语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英国学者普遍认为,思维、态度、知识与技能这四大要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学者一致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由跨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共同构成,其中,跨文化能力指的是个体对差异性文化的敏感性、包容性以及处理这些差异性文化的灵活性,而交际能力主要强调的是语言的工具性,包括语言能力、运用能力、策略能力等。由此可见,西方学者与我国学者在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层面基本达成共识,即思维、知识与技能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要素。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涵不难看出,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键作用在于弥补传统英语专业教学的缺陷,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二、新时期大学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与实践
1.转变教学理念。在正式开展跨文化教学时,英语专业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纯语言教学向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顺利转变,帮助学生体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并引导他们逐步接受其中的不同。譬如,我国自古以来都崇尚儒家的中庸文化,所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倡导“以和为贵”、“上善若水”等理念,认为不应该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在西方国家中,竞争文化尤为推崇,他们一致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去争、不去抢,便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在引入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日报等纸质类学习资料时,如果教师没有提前向学生普及某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他们则很难读懂这些外国新闻,即使逐字翻译,也很难实现对原文真意的理解。再如,中国的见面问候语一般是“吃了吗?”而西欧国家的见面问候语一般是“今天天气真好呀!”同时,中国人在收到别人的礼物时,一般不要当客人的面拆开包裹,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英美国家的人在收到他人礼物时,最为礼貌的做法便是立即拆开礼物,并真诚地道谢。这些都是特别细微的文化差异,但是如果学生了解不充分,则很容易造成尴尬。由此可见,即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再高超,对这些基础的跨文化知识一无所知,也很容易闹出大笑话,损坏中外友谊。
2.搭建跨文化能力培养课外实践平台。 各高校及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课外实践平台,让他们在这些实践平台中巩固自身所学知识、检验自身所学技能、弥补自身长期欠缺的专业文化知识。一方面,各省市政府应建立针对本地区高校学生就业的专项基金,为本地区各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些出国交流的机会,并适当地提供资金补贴;另一方面, 各高校应在充分考虑本校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以及就业需求的前提下,创建一些适合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实践平台,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角等。此外,各英语专业的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次小型的交流会,地点可以选在咖啡厅、清水吧等相对休闲、娱乐的场所,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全校的英语教师还可以组成一个教师研发团队,专门研发有趣的、有教学意义的各类英语实践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比赛或联谊,以交流与实践促发展。
3.优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各高校为本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教材时一般会选择专门讲述英美文化的著作,虽然这些著作较为专业、全面地介绍了外国本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到西欧国家的经济、政治、宗教、历史文化等,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英语这门语言,其原因在于这类教材的语言表述相对严谨、专业,也有些生涩难懂,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过于理论性的知识传授只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不会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各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应充分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优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除了开设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教程等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一些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并用心地挑选与课程设置相匹配的教材。第二,多选择一些跨文化交际类的书籍,适当地减少单纯进行事实性叙述的书籍。
4.完善课堂考核评价方式。一定程度而言,一套相对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离不开科学的课堂考核评价模式做支撑。如果想要构建相对合理的课堂考核评价方式,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地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考试情况、学习习惯等进行综合评价。第二,重点考核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要过分地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跨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考核。第三,考核的形式应尽可能地多元化,不应以单一的试卷分数作为评判标准,而应该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过程应是帮助学生缓解语言学习压力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种增负过程,因此,各英语专业教师一定要紧抓文化这一核心点,努力寻找各类文化蕴藏的有趣性,为学生相对枯燥的语言学习提供一些乐趣,同时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伍凤.中国—东盟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J].鸡西大学学报,2014(10):104-106.
[2]张淳.中国高校外语教师信念量化研究——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外语,2014(6):91-95.
【关键词】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何伟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一、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个体在不同文化情景中灵活地运用非母语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英国学者普遍认为,思维、态度、知识与技能这四大要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学者一致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由跨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共同构成,其中,跨文化能力指的是个体对差异性文化的敏感性、包容性以及处理这些差异性文化的灵活性,而交际能力主要强调的是语言的工具性,包括语言能力、运用能力、策略能力等。由此可见,西方学者与我国学者在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层面基本达成共识,即思维、知识与技能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要素。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涵不难看出,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键作用在于弥补传统英语专业教学的缺陷,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二、新时期大学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与实践
1.转变教学理念。在正式开展跨文化教学时,英语专业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纯语言教学向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顺利转变,帮助学生体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并引导他们逐步接受其中的不同。譬如,我国自古以来都崇尚儒家的中庸文化,所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倡导“以和为贵”、“上善若水”等理念,认为不应该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在西方国家中,竞争文化尤为推崇,他们一致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去争、不去抢,便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在引入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日报等纸质类学习资料时,如果教师没有提前向学生普及某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他们则很难读懂这些外国新闻,即使逐字翻译,也很难实现对原文真意的理解。再如,中国的见面问候语一般是“吃了吗?”而西欧国家的见面问候语一般是“今天天气真好呀!”同时,中国人在收到别人的礼物时,一般不要当客人的面拆开包裹,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英美国家的人在收到他人礼物时,最为礼貌的做法便是立即拆开礼物,并真诚地道谢。这些都是特别细微的文化差异,但是如果学生了解不充分,则很容易造成尴尬。由此可见,即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再高超,对这些基础的跨文化知识一无所知,也很容易闹出大笑话,损坏中外友谊。
2.搭建跨文化能力培养课外实践平台。 各高校及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课外实践平台,让他们在这些实践平台中巩固自身所学知识、检验自身所学技能、弥补自身长期欠缺的专业文化知识。一方面,各省市政府应建立针对本地区高校学生就业的专项基金,为本地区各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些出国交流的机会,并适当地提供资金补贴;另一方面, 各高校应在充分考虑本校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以及就业需求的前提下,创建一些适合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实践平台,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角等。此外,各英语专业的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次小型的交流会,地点可以选在咖啡厅、清水吧等相对休闲、娱乐的场所,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全校的英语教师还可以组成一个教师研发团队,专门研发有趣的、有教学意义的各类英语实践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比赛或联谊,以交流与实践促发展。
3.优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各高校为本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教材时一般会选择专门讲述英美文化的著作,虽然这些著作较为专业、全面地介绍了外国本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到西欧国家的经济、政治、宗教、历史文化等,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英语这门语言,其原因在于这类教材的语言表述相对严谨、专业,也有些生涩难懂,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过于理论性的知识传授只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不会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各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应充分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优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除了开设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教程等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一些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并用心地挑选与课程设置相匹配的教材。第二,多选择一些跨文化交际类的书籍,适当地减少单纯进行事实性叙述的书籍。
4.完善课堂考核评价方式。一定程度而言,一套相对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离不开科学的课堂考核评价模式做支撑。如果想要构建相对合理的课堂考核评价方式,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地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考试情况、学习习惯等进行综合评价。第二,重点考核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要过分地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跨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考核。第三,考核的形式应尽可能地多元化,不应以单一的试卷分数作为评判标准,而应该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过程应是帮助学生缓解语言学习压力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种增负过程,因此,各英语专业教师一定要紧抓文化这一核心点,努力寻找各类文化蕴藏的有趣性,为学生相对枯燥的语言学习提供一些乐趣,同时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伍凤.中国—东盟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J].鸡西大学学报,2014(10):104-106.
[2]张淳.中国高校外语教师信念量化研究——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外语,2014(6):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