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隐喻作为极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关系密切。我国外语界对隐喻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于认知语言学领域,涉及隐喻的语用研究、语义研究、基本工作机制及其理解过程等。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体现于: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
近年来,国内学者试图找出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应用的渠道,作为 Cameron的隐喻应用研究基础框架的继续,蔡龙权提出了隐喻研究的隐喻二语习得框架,指出隐喻理论对二语习得的直接贡献——通过学习隐喻性表达培养语义逻辑扩展和话语交际变化能力,并进一步阐述了其操作性。本文拟将提高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作为促进外语词汇学习的一种手段,阐述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隐喻能力
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事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Lakoff & Johnson,1980:3 ),而且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与另外一种语言不一致的隐喻、比喻系统(Danesi,1992:490)。Danesi在概念流利的理论上进一步提出,要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懂得目的语是如何按照隐喻的组织方式来反映概念或对概念进行编码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隐喻能力(metaphorical competence,MC )的概念。隐喻能力是本族语者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从外语学习者角度看,发展隐喻能力、掌握目标语的隐喻方式无疑应当成为学习者努力追求的目标。反之,学习者能否做到“用外语思维”,地道地使用外语,其隐喻能力就成为一个重要前提。
三、外语词汇学习中提高隐喻能力的必要性
人类语言中的语言隐喻(language metaphor)可归纳为概念隐喻(concept metaphor)。 概念隐喻有两个语言学功能:表征(representational)功能和处理(process)功能。表征功能体现在可以借用具体的词义结构来组织抽象的概念,人类不用再创造单个具体的词来表征抽象事物。处理功能则体现为在我们运用、理解与抽象概念相关的隐喻性表达时起到中介作用,例如,“ to tighten the screws on the economy”、 “The economy is overheating”。许多词汇的隐喻用法甚至要比其原词义更常用(Low,1988)。所有这些都使得隐喻学习成为外语学习者在不同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Low(1998)认为学生需要发展其“隐喻能力”,即对隐喻的意识及理解、掌握运用隐喻的策略。掌握词汇的隐喻扩展意义(metaphorical extensions of meaning)是学习新词汇的一项重要内容(Laufer,1997:141)。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是外语学习者了解目的语民族认知方式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各民族认知方式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各语言的概念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使学生明白话语中的隐喻现象是实现外语学习概念流利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词汇学习正是实现外语学习概念流利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文秋芳(2001)的调查结果,我国大学生“往往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不顾多样性,学生的二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没有明显的进步”,而隐喻“是词义产生的重要理据,是表达的机制,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是强烈感情的释放口,是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Ullmann,1962)。隐喻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Sweetser,1990:18)。因此,隐喻应该被视为提高词汇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外语词汇学习中提高隐喻能力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外语教材基本上是以交际法为编写原则的,这就给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带来不便。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大都停留在其指示意义上,对其内涵意义和隐喻意义很少提及,这就造成学生词汇学习的不彻底性,并限制了其词义扩展能力的发展。
在具体操作中,提高隐喻能力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Boers,2000):(1)认识到隐喻是日常语言极普遍的组成部分;(2)认识到隐喻性表达所隐含的喻体;(3)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非任意性;(4)认识到喻体中可能存在的跨文化差别;(5)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跨文化多样性。其中(1)和(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比如“愤怒”一词,在中文里可这样表达“火冒三丈”、 “怒气冲天”等等,而英语中则表达为:She explodedShe kept smoldering或者短语:breathe fire,add fuel to fire。而(3)可以提高学生的词义扩展能力和词汇的记忆能力。使学生更系统化地掌握词汇,借助概念隐喻的处理功能使他们的外语表达更加多样、地道。同时,借助概念隐喻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和克服语义混淆。至于(4)可以和文化内涵相联系,使学生正确对待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认识到词汇所涵盖的文化及认知特点是词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因而不能单凭母语中的概念隐喻而任意地理解,产生其在目的语种对应的语言隐喻。例如:The company is in the red to the extent of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pounds汉语中,红色寓意吉祥、如意、蓬勃向上,隐喻“Red is good”;英语中“red”象征亏空。因此在翻译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喻体的差别,要脱离母语的影响。
五、结语
人类相同的认知体验产生了相同的概念隐喻,从而使我们在外语学习中提高隐喻能力,认识语言隐喻的系统性、理据性成为可能,但提高隐喻能力只能被看作是词汇学习的补充,而不是他们的替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语言层面的差异使词汇学习中的错误的母语迁移不可避免(Swan,1997)。
参考文献
1龚玉苗 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 [J].外语界,2006(1):4045
2刘丰,刘婷婷 跨语言隐喻能力的培养——《综合英语教程》五、六册认知语言学视角 [J].国外外语教学,2006 (2):4749
3魏纪东 论篇章隐喻中博喻的结构类型和组篇特征 [J].国外外语教学,2006,(1):1
隐喻作为极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关系密切。我国外语界对隐喻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于认知语言学领域,涉及隐喻的语用研究、语义研究、基本工作机制及其理解过程等。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体现于: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
近年来,国内学者试图找出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应用的渠道,作为 Cameron的隐喻应用研究基础框架的继续,蔡龙权提出了隐喻研究的隐喻二语习得框架,指出隐喻理论对二语习得的直接贡献——通过学习隐喻性表达培养语义逻辑扩展和话语交际变化能力,并进一步阐述了其操作性。本文拟将提高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作为促进外语词汇学习的一种手段,阐述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隐喻能力
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事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Lakoff & Johnson,1980:3 ),而且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与另外一种语言不一致的隐喻、比喻系统(Danesi,1992:490)。Danesi在概念流利的理论上进一步提出,要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懂得目的语是如何按照隐喻的组织方式来反映概念或对概念进行编码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隐喻能力(metaphorical competence,MC )的概念。隐喻能力是本族语者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从外语学习者角度看,发展隐喻能力、掌握目标语的隐喻方式无疑应当成为学习者努力追求的目标。反之,学习者能否做到“用外语思维”,地道地使用外语,其隐喻能力就成为一个重要前提。
三、外语词汇学习中提高隐喻能力的必要性
人类语言中的语言隐喻(language metaphor)可归纳为概念隐喻(concept metaphor)。 概念隐喻有两个语言学功能:表征(representational)功能和处理(process)功能。表征功能体现在可以借用具体的词义结构来组织抽象的概念,人类不用再创造单个具体的词来表征抽象事物。处理功能则体现为在我们运用、理解与抽象概念相关的隐喻性表达时起到中介作用,例如,“ to tighten the screws on the economy”、 “The economy is overheating”。许多词汇的隐喻用法甚至要比其原词义更常用(Low,1988)。所有这些都使得隐喻学习成为外语学习者在不同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Low(1998)认为学生需要发展其“隐喻能力”,即对隐喻的意识及理解、掌握运用隐喻的策略。掌握词汇的隐喻扩展意义(metaphorical extensions of meaning)是学习新词汇的一项重要内容(Laufer,1997:141)。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是外语学习者了解目的语民族认知方式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各民族认知方式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各语言的概念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使学生明白话语中的隐喻现象是实现外语学习概念流利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词汇学习正是实现外语学习概念流利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文秋芳(2001)的调查结果,我国大学生“往往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不顾多样性,学生的二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没有明显的进步”,而隐喻“是词义产生的重要理据,是表达的机制,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是强烈感情的释放口,是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Ullmann,1962)。隐喻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Sweetser,1990:18)。因此,隐喻应该被视为提高词汇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外语词汇学习中提高隐喻能力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外语教材基本上是以交际法为编写原则的,这就给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带来不便。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大都停留在其指示意义上,对其内涵意义和隐喻意义很少提及,这就造成学生词汇学习的不彻底性,并限制了其词义扩展能力的发展。
在具体操作中,提高隐喻能力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Boers,2000):(1)认识到隐喻是日常语言极普遍的组成部分;(2)认识到隐喻性表达所隐含的喻体;(3)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非任意性;(4)认识到喻体中可能存在的跨文化差别;(5)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跨文化多样性。其中(1)和(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比如“愤怒”一词,在中文里可这样表达“火冒三丈”、 “怒气冲天”等等,而英语中则表达为:She explodedShe kept smoldering或者短语:breathe fire,add fuel to fire。而(3)可以提高学生的词义扩展能力和词汇的记忆能力。使学生更系统化地掌握词汇,借助概念隐喻的处理功能使他们的外语表达更加多样、地道。同时,借助概念隐喻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和克服语义混淆。至于(4)可以和文化内涵相联系,使学生正确对待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认识到词汇所涵盖的文化及认知特点是词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因而不能单凭母语中的概念隐喻而任意地理解,产生其在目的语种对应的语言隐喻。例如:The company is in the red to the extent of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pounds汉语中,红色寓意吉祥、如意、蓬勃向上,隐喻“Red is good”;英语中“red”象征亏空。因此在翻译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喻体的差别,要脱离母语的影响。
五、结语
人类相同的认知体验产生了相同的概念隐喻,从而使我们在外语学习中提高隐喻能力,认识语言隐喻的系统性、理据性成为可能,但提高隐喻能力只能被看作是词汇学习的补充,而不是他们的替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语言层面的差异使词汇学习中的错误的母语迁移不可避免(Swan,1997)。
参考文献
1龚玉苗 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 [J].外语界,2006(1):4045
2刘丰,刘婷婷 跨语言隐喻能力的培养——《综合英语教程》五、六册认知语言学视角 [J].国外外语教学,2006 (2):4749
3魏纪东 论篇章隐喻中博喻的结构类型和组篇特征 [J].国外外语教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