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导学,是指教师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实践,以求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从其心理机制看,这既是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主动去分析思考,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小学阶段开展问题导学研究,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与人分享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做到“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能力。
问题导学法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
一、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师角色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意识,必须要更新理念,端正角色,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实施问题导学一定要避免出现简单乏味的你问我答,教师的语言要精简,有指导性;教师的行为要果敢,有激情;教师的示范要高效,可操作;教师的表扬要及时,能鼓励人。教师的角色要定格在情景的创设者,问题的倡导者,解决问题的指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和学习成果的欣赏者与评价者。
二、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学
设计学案要在“导学”功能上去挖掘,要明确“是谁学”,“学什么”,“怎样学”,“怎样去实践”,“怎么展示”以及“如何评价”。
1、结合学情分析,科学利用教材,将基础知识问题化。
首先,学案设计要明确学习对象,要以问题设计为主线,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有意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整合与优化。其次,要把课本知识设计为有梯度的具体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知识框架。
2、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越是接近生活的东西,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是知而不解的问题,越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成功的学案应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深化和延伸,能起到“诱思”“导学”的功效。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是行不通的,只有根据美术教材的特点,精心研究、挖掘生活中与教材关联的内容,并且科学创设情境,合理设置悬念,及时揭示矛盾,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结合教学流程,预测教学效果,精心编制导学学案。
设计导学学案要体现出科学性、具体性、实用性和发展性,要结合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预测可能出现的教学现象,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正确编制导学学案。
三、科学创设情境,实施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的核心是情境设置,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熟知学生的特点、明确学习目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
1、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课前导入就像是一根“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它能引起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实践能力。意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带领学生走进课题情境之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2、创设科学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探究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强的心理特征,问题导学是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大“法寶”。但教师必须非常清楚,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思维是容易发散的,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尚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要尽快明确问题,指明方向,避免无谓的猜想。
3、创设挑战性的技能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创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掌握方法就如掌握通向成功的钥匙。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素求,通过示范、体验、游戏等各种教学活动引出能激发学生挑战的技能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以问促学”、“以导促教”的教学效果。
4、创设多维立体的评价量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对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所用的策略进行评价,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这种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集体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方式,并且可按照不同的权重给予量化,如自我评价占20%、集体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35%、家长评价占15%(权重量化需综合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家长素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情况)。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规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尊重他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主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由问题情景而产生,又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在教学中,合理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性,有了主动性就会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就能激发自主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就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积极有效的良性循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强. 浅谈儿童美术教育[J].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9:64
[2]赵雁行.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美术教学中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0,7:79
[3]谢雅君. 美术在美育中的地位[J]. 青年文学家,2010,2:78
[4]张军玲.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外教育研究,2010,9:186
[5]舒海鸥. 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与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0,5:125
[6]《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赵竹林 实施问题导学,增强政治课教学实效 教学与管理2010(6)
[8]《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问题导学法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
一、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师角色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意识,必须要更新理念,端正角色,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实施问题导学一定要避免出现简单乏味的你问我答,教师的语言要精简,有指导性;教师的行为要果敢,有激情;教师的示范要高效,可操作;教师的表扬要及时,能鼓励人。教师的角色要定格在情景的创设者,问题的倡导者,解决问题的指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和学习成果的欣赏者与评价者。
二、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学
设计学案要在“导学”功能上去挖掘,要明确“是谁学”,“学什么”,“怎样学”,“怎样去实践”,“怎么展示”以及“如何评价”。
1、结合学情分析,科学利用教材,将基础知识问题化。
首先,学案设计要明确学习对象,要以问题设计为主线,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有意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整合与优化。其次,要把课本知识设计为有梯度的具体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知识框架。
2、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越是接近生活的东西,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是知而不解的问题,越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成功的学案应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深化和延伸,能起到“诱思”“导学”的功效。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是行不通的,只有根据美术教材的特点,精心研究、挖掘生活中与教材关联的内容,并且科学创设情境,合理设置悬念,及时揭示矛盾,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结合教学流程,预测教学效果,精心编制导学学案。
设计导学学案要体现出科学性、具体性、实用性和发展性,要结合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预测可能出现的教学现象,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正确编制导学学案。
三、科学创设情境,实施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的核心是情境设置,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熟知学生的特点、明确学习目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
1、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课前导入就像是一根“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它能引起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实践能力。意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带领学生走进课题情境之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2、创设科学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探究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强的心理特征,问题导学是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大“法寶”。但教师必须非常清楚,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思维是容易发散的,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尚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要尽快明确问题,指明方向,避免无谓的猜想。
3、创设挑战性的技能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创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掌握方法就如掌握通向成功的钥匙。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素求,通过示范、体验、游戏等各种教学活动引出能激发学生挑战的技能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以问促学”、“以导促教”的教学效果。
4、创设多维立体的评价量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对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所用的策略进行评价,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这种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集体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方式,并且可按照不同的权重给予量化,如自我评价占20%、集体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35%、家长评价占15%(权重量化需综合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家长素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情况)。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规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尊重他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主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由问题情景而产生,又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在教学中,合理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性,有了主动性就会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就能激发自主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就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积极有效的良性循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强. 浅谈儿童美术教育[J].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9:64
[2]赵雁行.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美术教学中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0,7:79
[3]谢雅君. 美术在美育中的地位[J]. 青年文学家,2010,2:78
[4]张军玲.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外教育研究,2010,9:186
[5]舒海鸥. 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与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0,5:125
[6]《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赵竹林 实施问题导学,增强政治课教学实效 教学与管理2010(6)
[8]《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