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牧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ue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地处偏远牧区,虽然信息相对闭塞、学生见少识窄,但近几年来,我校学生的语文中考成绩在全县排名却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付出辛勤汗水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校重视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广泛阅读,扩展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储备量。不错,《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课外阅读每年不少于80万字”,80万字阅读量的要求无疑是把语文素养的提高寄希望于“读”的积累上。那么如何培养牧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应从初一起始年级抓起,出于年龄特征,他们对阅读的渴求欲就是听故事。所以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小学时已经接触过的、且感兴趣的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稻草人》等书籍,一边选一些经典故事讲给他们听,一边听他们讲其中熟悉的故事,积极为学生搭建讲故事的平台,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使其感受到读书带给自己的愉悦、满足和乐趣;同时再精选故事性强,且容量大一些的好故事,多给他们讲一讲来激发兴趣。渐渐地,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并对读书产生兴趣。有了读书兴趣之后,老师就可以按年级选择书籍来供学生读,比如,初二年级圈定的书籍有杨沫的《青春之歌》、老舍的《骆驼祥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初三年级必读书目有巴金的《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以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在广泛的阅读中学生会日渐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读书也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习惯慢慢成了自然。
  二、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制定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及自己每天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为了使阅读计划更具有操作性,要求学生按学期量身制作好各自的计划,并上交老师逐个审查,力求使其切实可行。
  2.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的方法最主要的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要求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篇幅较长的文章,老师可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读一读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同时需要向学生强调,精读的书籍一定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以达到咀嚼消化、理解欣赏的目的。
  3.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
  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是课外阅读的关键,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把阅读中认为好的句子、片段、格言、谚语等分类摘录下来。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教师可以布置如《我最爱读的一本书》、《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等作文题目,学生在完成这一习作的时候,会迫使自己加大阅读量,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久而久之,当方法与习惯融为一体时,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就形成了。
  三、开展有助于阅读的活动
  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老师应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读书活动,为学生课外阅读搭建合作、交流、展示的平台,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我看来最有实效的活动是办手抄报,因为做手抄报形式自由一些,所以很适宜在牧区中学广泛地开展。手抄报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美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阅读。办手抄报虽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因为大部分学生没养成午休习惯,中午基本上都是“随便玩”,所以完全能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完成手抄报的编辑工作,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就会完成的很好。另外,老师也可以定期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事先选定二、三篇美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形式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读后感悟,之后再由大家将口头表述整理成书面文章,在全班交流展示。并由老师和全班同学参与为各选手打分,最后评选出优胜奖三名,以奖励的方式积极鼓励他们,这时学生对阅读更多的是期盼。以上活动的开展,不仅对班内阅读氛围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可见,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明白自己身负的重任,热切关注学生的阅读现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广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不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
  作者单位: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2016年年底,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考试说明》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语文学科变化较大,如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等等。而从2017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变化更是惊人,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抛弃”了使用多年的小说,选择了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更让投机取巧的考生栽了跟头。  本次考纲修改和试题调整的规模在近十年是罕见的。面对考纲和试
教师权力是教师专业化的维度之一,而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是权力维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的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被
语言的学习是输入和输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本文以"输出驱动假设"为视角,针对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积极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施方法,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体育活动包括高职学校中的各类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课下体育锻炼以及体育竞赛。近些年来,由于我国高
《葡萄月令》是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它的作者是文学大师汪曾祺。我的教学重点是和学生一起品味该文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并且由文及人,探究该文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一、长文短教,以读带学  散文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嘴巴去读,唯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欣赏其景、领悟其情。本文以月令体的形式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我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的三月、四月、五月和
一、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原则  1.形象性原则。  美在形象之中,美是以其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的。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美在于多姿多彩的形式,社会美在于各式各样的人和事,艺术美在于其塑造的鲜明的形象。因此,人们欣赏美的事物产生美感的时候,总是从直观的形象开始的。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的领会它的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悦。教师在实施美育的时候,应充分运用形象性的原
可执行文件具有冗余空间大的特点,这为可执行文件写入数据信息提供了可行性。然而如何更加安全有效地将用于特定作用的数据信息隐密写入可执行文件之中,这是一道涉及信息安全
文章提出“多元、分权、互动”的现代大学治理理念,认为现代大学治理对于卓越院校项目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治理结构、健全运行机制、建设卓越文化、在关
鲁迅小说《孔乙己》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的重点篇目,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让许多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这也往往成为不少老师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一大瓶颈。为此也有不少老师曾主张把这篇小说从初中语文教材中删除。笔者在教学中曾就如何克服这一教学瓶颈进行了尝试。现综述如下:  一、充分介绍写作背景,为帮助学生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垫好台阶  以前教学《孔乙己》时,笔者曾先让学生自己认识孔乙己,结果不少学生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