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课改理念,教给学生方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zh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2版)课程理念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分数、百分数只表示两种量之间关系即分率或百分率的时候,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的方法是一样的。这类问题是小学数学难点内容之一,指导学生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重点是要使学生分析和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下面通过具体事例做一些简单的概括。
  一、理解“三要素”是正确解答的基础
  “标准量”、“比较量”、“分率或百分率”可以看作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三要素。标准量即可看作单位“1”的量,比较量即标准量相比的量,分率或百分率即比较量与标准量的比或百分比。
  例如,小明有15张邮票,是小芳邮票张数的3/4。
  小芳的邮票张数为标准量,小明的邮票张数为比较量,3/4为比较量相对于标准量的分率。
  二、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正确判断标准量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正确判断标准量呢?其实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常有“谁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关键句子,这个“谁”便是标准量。
  例如,东方红小学五(2)班每周的课程表上共有30节课,其中语文占1/5,音乐占1/15,体育占1/10。语文课、音乐课、体育课每周分别是多少节?
  其中每周的总课节数是标准量。
  三、分率、百分率的确定是正确解答的保证
  1.找到关键句“谁是(占、相当于)谁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则这个分数或百分数就是比较量相对于标准量的分率或百分率
  例:黄豆中蛋白质含量约占9/25。如果有黄豆5/6吨,能从中提取多少千克的蛋白质?
  比较量“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于标准量“黄豆的质量”的分率就是9/25
  2. 找到关键句“谁比谁多(或增加、提高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则比较量相对于标准量的分率或百分率为[“1” 该分数(或百分数)]
  例如,小华的身高是135厘米,小龙的身高是比小华高1/9,小龙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比较量“小龙的身高”相对于标准量“小华的身高”的分率为“1 1/9”
  3. 找到关键句“谁比谁少(或减少、降低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则比较量相对于标准量的分率或百分率为[“1”-该分数(或百分数)]
  例如,2000年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粮食约为249千克,2005年人均消费的粮食比2000年减少了15.7%。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比较量“2005年人均消费的粮食”相对于标准量“2000年人均消费的粮食”的百分率为“1-15.7%”。
  四、掌握规律是正确解答的根本
  遇到具体问题,首先通过反复读题,找出标准量,看分率或百分率是对谁讲,然后根据基本数量关系比较量/标准量=分率或百分率及已知量来确定解法。
  1.求分率或百分率:分率或百分率=比较量/标准量
  例如,一件衣服售价120元,比原来降低了20元,比原来降低了百分之几?
  分析:标准量为衣服原来的售价,比较量为降价后的售价,已知比较量(120-20)与标准量120,故比原来降低的百分率为为“(120-20)÷120×100%”。
  2.求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分率或百分率
  例如,育才小学开展了节水活动,十月份用水240吨,正好是九月份用水量的5/8,九月份用水多少吨?
  分析:标准量为九月份用水量,比较量为十月份用水量,已知比较量240与分率5/8,故九月份用水量即标准量为“240÷5/8”。
  3.求比较量:比较量=标准量x分率或百分率
  例如,小华攒了35元的零用钱,他拿出其中的3/5捐给了地震灾区的希望小学。小华捐了多少钱?
  分析:标准量为小华攒的零用钱,比较量为小华捐给地震灾区希望小学的钱,已知标准量35与分率3/5,故小华捐的钱即比较量为“35×3/5”。
  当然,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需要通过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寻求正确解法。
  例如,光明小学有学生840人,五年级学生数是全校学生总数的2/7,五年级的女生是本年级学生数的7/12,五年级有女生多少人?
  分析:全校学生总数相对于五年级学生数是标准量,五年级学生数相对于全校学生总数是比较量、相对于本年级女生数是标准量,五年级女生数相对于五年级学生总数是比较量。题中已知全校学生总数为840要求五年级女生数,故列式为“840×2/7×7/12”。
其他文献
艾丽莎是一个独立而天真的小女孩,她跟着单亲妈妈搬进了一栋老旧的公寓。妈妈因为工作忙,对她疏于照顾。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艾丽莎会“砰砰”地拍篮球。除此之外,她还喜欢提各种各样童稚的問题。  艾丽莎家的楼下住了一位脾气古怪的独居爷爷,因为晚上常能听到艾丽莎拍篮球的声音,他感到烦躁。一天,独居爷爷走在街上,发现艾丽莎独自坐在餐厅里等妈妈。爷爷看她可怜,便带她回家等妈妈下班。艾丽莎好奇地参观爷爷的房间,发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9页“比一比”是关于平均数的教学内容。查阅平均数有关资料,发现平均数有以下要义:(1)算术平均数可以将各数量的具体差异平均化,用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2)算术平均数可以对比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地区间以及实际与计划间的一般水平;(3)算术平均数可以对比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状况,以说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4)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可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直观感知、形象思维占优势,本节课我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如何才能真正落实这一新理念,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门话题。笔者通过尝试实践“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沉淀了一些感悟和思考,现介绍如下,以期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第一次实践]    一、复习引入  通过“猜身高”的游戏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与1厘米各有多长。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分米  1.出示一根长10厘
教学圆的周长后,我给学生安排了教材上的一些练习,另外增加了一道题(如下图):一只圆柱形油桶的底面半径是0.2米,与墙相距31.6米。如果把油桶滚到墙边,至少要滚几圈?    没想到全班学生48人,仅有5人做对,正确率为10.4%。大部分学生认为滚动的路程就是31.6米,即31.6÷(2×3.14×0.2)=31.6÷1.256≈25(圈)。  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的练习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
“平均数复习”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不仅要关注平均数的概念意义、算法意义,更要关注其统计意义。然而,综观我们目前的“平均数复习”的教学,还没有真正凸显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一些教师对平均数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如把平均数问题当做典型应用题,人为地设计“一辆汽车上午行了5小时,每小时行60千米;下午3小时共行1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等题目,掩盖了“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望,又要精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探究,使课堂充满智慧,洋溢着理性的光芒。下面,笔者结合“吨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课堂激趣的一些思考。  一、开篇诱趣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趣味盎然的状态下快乐学习数学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6期刊登了林祖润老师的《渗透思想方法  感悟数学价值》一文,文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谓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解复杂问题从简单情况入手。  拜读此文不久,我校五年级举行了数学思维竞赛,其中有这样一道题:A和B都是自然数(A、B不为O),并且A B=1000,A和B相乘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最小可以是多少?批改的结果令我们教师
交互工具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构建的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学习软件,是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式。在使用交互工具进行教学中,强调的是过程教学,揭示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掌握数学规律。数学教师可通过交互工具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与交互工具产生了互动,并能够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内涵。同时,学生在互动的过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听了6节关于“确定位置(一)”(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课,遗憾的是没有一节课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其一,在探索新知环节中缺失了抽象概括思想的渗透。6节课中有4节课,当几位学生用文字的方式(我的位置是第×组第×个)表示自己的位置后,教师“硬塞”给学生:“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座位,其实××的位置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3,1)。”其中1节课,教师问:“谁能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