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是师与生交流的纽带、教与学沟通的桥梁,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问题启迪思维,思维始于疑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增知长智的过程。运用地理教师要合理利用设问和提问,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拓展思维。根据教学实践,笔者现对在地理课堂中如何通过提问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看法。
一、精练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精炼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发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发和活跃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在讲述日界线概念时提问:“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述地球的公转时提问:“为什么北半球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通过对生活常识质疑的提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高涨情绪。教师要求学生快速作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了与书上内容相同的认知结构,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二、发散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存在的空间极为广阔,地理知识与生产及各学科的联系极为广泛。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把不同部分的地理知识或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地理规律、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关于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围绕这个中心知识点,从水土流失的含义,地形、土壤、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区分布的规律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要求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把一般的地理景观与深刻的自然规律和人地关系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沟通相关的地理知识,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又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
三、启发質疑,让学生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想;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为了改变课堂上一味教师提问,学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质疑,进行“问”与“答”的角色转换,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见解,不受逻辑形式的约束自由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世界的粮食贸易时,有的学生注意到没有箭头指向非洲,产生疑问:“非洲不缺粮吗?既然缺为何没有进口小麦?是穷吗?为什么穷?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激烈的争议能促进学生活跃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
四、引导学生设问,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往往在探索未知世界中处于主动思维状态。引导学生勇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学习每一章节内容都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每人设计若干道问题,或者互相设计问题。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要注意:(1)问题必须揭示教材;(2)抓住主要问题,在重点关键上提问;(3)试着从命题者的角度设问,这样针对性更强。
例如:我国有四大高原,在学习完相关知识后,围绕四大高原的位置、特征、分布特点等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设计问题,再自己寻找答案,如此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梯度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应该设计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阶梯性的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提问,让学生层层深入分析,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步步展开,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讲述非洲气候时,先请学生阅读插图,随后发问:“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分别属于什么气候?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马达加斯加岛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提问是由浅入深的,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方向将思维“聚焦”到“中心”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
总之,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设置问题,提高提问的技巧,创造提问的良好氛围,提供多种提问的类型,对学生思维的引发,对学生思维的良好品质、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加强“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问,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课堂提问不流于形式。
一、精练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精炼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发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发和活跃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在讲述日界线概念时提问:“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述地球的公转时提问:“为什么北半球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通过对生活常识质疑的提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高涨情绪。教师要求学生快速作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了与书上内容相同的认知结构,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二、发散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存在的空间极为广阔,地理知识与生产及各学科的联系极为广泛。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把不同部分的地理知识或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地理规律、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关于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围绕这个中心知识点,从水土流失的含义,地形、土壤、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区分布的规律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要求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把一般的地理景观与深刻的自然规律和人地关系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沟通相关的地理知识,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又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
三、启发質疑,让学生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想;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为了改变课堂上一味教师提问,学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质疑,进行“问”与“答”的角色转换,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见解,不受逻辑形式的约束自由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世界的粮食贸易时,有的学生注意到没有箭头指向非洲,产生疑问:“非洲不缺粮吗?既然缺为何没有进口小麦?是穷吗?为什么穷?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激烈的争议能促进学生活跃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
四、引导学生设问,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往往在探索未知世界中处于主动思维状态。引导学生勇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学习每一章节内容都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每人设计若干道问题,或者互相设计问题。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要注意:(1)问题必须揭示教材;(2)抓住主要问题,在重点关键上提问;(3)试着从命题者的角度设问,这样针对性更强。
例如:我国有四大高原,在学习完相关知识后,围绕四大高原的位置、特征、分布特点等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设计问题,再自己寻找答案,如此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梯度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应该设计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阶梯性的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提问,让学生层层深入分析,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步步展开,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讲述非洲气候时,先请学生阅读插图,随后发问:“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分别属于什么气候?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马达加斯加岛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提问是由浅入深的,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方向将思维“聚焦”到“中心”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
总之,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设置问题,提高提问的技巧,创造提问的良好氛围,提供多种提问的类型,对学生思维的引发,对学生思维的良好品质、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加强“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问,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课堂提问不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