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束方式的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结尾设计的好,能起到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数学课的结尾设计中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考虑设置悬念、可采用首尾衔接,前后呼应,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亦可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结尾设计 品德教育 布惑、悬念 前后呼应 新颖有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我认为也同等重要。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而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束方式的设计,则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结尾设计的好,能起到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特拉弗斯语),据此,为设计好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意设计好收尾课堂教学的终曲,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略谈数学课教学中几种常用的结尾设计。
一、注重品德教育结尾
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知识、技能的教学当中。我们应把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恰当地联系起来,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以无意识的教育之中,做到在知识教学中适量地渗透。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对学生说: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上有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头像,它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所有的钱币上都有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同学们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把钱储存起来,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写乱画,乱折乱撕。
二、埋下伏笔——布惑、悬念性结尾
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发情趣。数学课的结尾,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这样的课堂结尾,不仅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而且为课后的思考和以后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铺垫,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学习心理。
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知识后,在进行课的总结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一般按‘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计算比较简便,也就是除数的个位上的数是1、2、3的,通常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的数是7、8、9的一般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如果除数个位上的数是4、5、6的,用什么方法来试商比较简便呢?”这个问题是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前一节课的结束时提出问题,不但预示了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预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做到了讲授内容前后呼应,效果较好。
三、总结重点,回应开头式结尾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以后回忆的效率高出四倍。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既可以启发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考点,引导学生把握所学内容,对整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和网络。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一位老师在教学“可能性”时首先利用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喜欢听故事,那么老师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课件演示(用flash动画呈现“阿凡提的故事”并配音朗读)……
教学结束时导入问题,拓展延伸。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那个故事中去,并再次用flash动画呈现“阿凡提的故事”并配音朗读……)朗读声停止,老师紧接着问:“财主要求阿凡提把一箱子的金币往上一抛,落下后个个都要正面朝上,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可能吗?”
生:(齐说)不可能。
师:为什么?……
这样得设计使课堂显得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也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奇。
四、妙趣横生——趣味性结尾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结尾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另外,课堂结尾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是饶有兴趣、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即在课终时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的歌声中明确了小括号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了新知识。
五、延伸拓展式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圖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四边形内角和是180°×2,五边形内角和是180°×3。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艺术化的课堂结尾可收到曲终意长,言尽旨远、课停思涌的效果。依循教学结课的艺术原则,教学“课终”的方式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运用,勇于创新,而不可拘泥死板。如结尾要过渡自然,要精心安排与设计,从而使整个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结尾要注意语言精炼,结尾时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切忌华而不实。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力求利索地结束全课,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会给人以掩盖主题的感觉;结尾要画龙点睛,注意提炼升华,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结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为了赶任务而匆匆结尾,走过场。
总之,课终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终也是艺术,应有“画龙点睛”之效,不可忽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
关键词:课堂结尾设计 品德教育 布惑、悬念 前后呼应 新颖有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我认为也同等重要。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而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束方式的设计,则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结尾设计的好,能起到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特拉弗斯语),据此,为设计好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意设计好收尾课堂教学的终曲,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略谈数学课教学中几种常用的结尾设计。
一、注重品德教育结尾
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知识、技能的教学当中。我们应把数学知识的掌握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恰当地联系起来,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以无意识的教育之中,做到在知识教学中适量地渗透。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对学生说: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上有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头像,它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所有的钱币上都有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同学们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把钱储存起来,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写乱画,乱折乱撕。
二、埋下伏笔——布惑、悬念性结尾
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发情趣。数学课的结尾,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这样的课堂结尾,不仅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而且为课后的思考和以后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铺垫,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学习心理。
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知识后,在进行课的总结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一般按‘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计算比较简便,也就是除数的个位上的数是1、2、3的,通常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的数是7、8、9的一般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如果除数个位上的数是4、5、6的,用什么方法来试商比较简便呢?”这个问题是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前一节课的结束时提出问题,不但预示了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预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做到了讲授内容前后呼应,效果较好。
三、总结重点,回应开头式结尾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以后回忆的效率高出四倍。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既可以启发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考点,引导学生把握所学内容,对整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和网络。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一位老师在教学“可能性”时首先利用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喜欢听故事,那么老师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课件演示(用flash动画呈现“阿凡提的故事”并配音朗读)……
教学结束时导入问题,拓展延伸。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那个故事中去,并再次用flash动画呈现“阿凡提的故事”并配音朗读……)朗读声停止,老师紧接着问:“财主要求阿凡提把一箱子的金币往上一抛,落下后个个都要正面朝上,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可能吗?”
生:(齐说)不可能。
师:为什么?……
这样得设计使课堂显得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也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奇。
四、妙趣横生——趣味性结尾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结尾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另外,课堂结尾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是饶有兴趣、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即在课终时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的歌声中明确了小括号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了新知识。
五、延伸拓展式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圖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四边形内角和是180°×2,五边形内角和是180°×3。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艺术化的课堂结尾可收到曲终意长,言尽旨远、课停思涌的效果。依循教学结课的艺术原则,教学“课终”的方式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运用,勇于创新,而不可拘泥死板。如结尾要过渡自然,要精心安排与设计,从而使整个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结尾要注意语言精炼,结尾时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切忌华而不实。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力求利索地结束全课,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会给人以掩盖主题的感觉;结尾要画龙点睛,注意提炼升华,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结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为了赶任务而匆匆结尾,走过场。
总之,课终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终也是艺术,应有“画龙点睛”之效,不可忽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