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好些年头了,与其说是教学经验,我认为更应该是教学中尽职尽责的一种工作态度。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工作的内容广泛而繁琐,以下是我在新课标下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算作是一次与同仁的交流和探讨吧。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普及和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打破了传统“传道受业解惑”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呈现出了许多理念上的创新,认识上的深入,它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比较于传统“以分数论英雄”的教学思想,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学遵循以下三点:
第一,人文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传道受业解惑”之外,注重引导学生对古今各种文化和智慧的吸收。其中既包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包含了信息爆炸的当代中外文化生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形象具体,颇具个人主观情感色彩的语文教材内容更需要学生的个性。
第二,实践性。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和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语文是母语课程的学习,学生有熟悉的语言,文化背景,丰富的生活资源,正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教师应巧妙的利用这一教学优势,让学生学有用的语文。
第三,拓展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这也就对我们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维度的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新课标下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从山区学校的“硬件”上来说,由于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山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文化落后,学习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信息闭塞等多方面因素。
从山区学校的“软件”上来说,由于“硬件”条件的制约,由于山区教育经费少,山区里的教师没有机会走出去,观摩学习,汲取先进教学经验。
三、新课标下如何改善教学现状的策略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寻求帮助,打破山区教育僵局。
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的向有关部门申请援助,提高,完善山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资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后盾;另一方面,我们教师不应该坐以待毙,甚至以此怨天尤人,而是应该主动出击,寻求帮助,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向上级反应教学问题,提出教学需要,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尽可能的得到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教学内涵和能力。
第二,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教学人文性。
在新课标思想的引导下,当前的教育已经从原有的应试化教育过渡到了当前的人文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该做出转变,从过去只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中走出来,逐渐转变到现下需要在人文情怀和知识总体掌握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实施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山区教师在教学目标上,除了多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进行强化和深化之外,还应多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华文明;在教学环境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平等,開放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
第三,转变视角,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在偏远山区,由于家长的观念,教师的素养,留守儿童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都会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在课堂上,教师一股脑的讲授,学生没有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外,家长疏于管教,学生自律能力差,没有实践的条件和意愿。作为教师,要在提高实践性上下功夫,要转变视角,一方面,转变授课的视角。教学中,巧妙的利用一些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图解法等,引发学生的动手欲望,提高课堂上的操作性;另一方面,转变山区的视角。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让学生用学习的态度对待生活,看到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联想到课堂学习的知识,积极的应用,加强掌握和理解。
总之,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下,教师要秉持“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努力克服山区学校的自身弊端,巧妙利用其自身优势,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罗浮中心小学(514500)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普及和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打破了传统“传道受业解惑”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呈现出了许多理念上的创新,认识上的深入,它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比较于传统“以分数论英雄”的教学思想,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学遵循以下三点:
第一,人文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传道受业解惑”之外,注重引导学生对古今各种文化和智慧的吸收。其中既包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包含了信息爆炸的当代中外文化生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形象具体,颇具个人主观情感色彩的语文教材内容更需要学生的个性。
第二,实践性。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和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语文是母语课程的学习,学生有熟悉的语言,文化背景,丰富的生活资源,正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教师应巧妙的利用这一教学优势,让学生学有用的语文。
第三,拓展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这也就对我们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维度的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新课标下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从山区学校的“硬件”上来说,由于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山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文化落后,学习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信息闭塞等多方面因素。
从山区学校的“软件”上来说,由于“硬件”条件的制约,由于山区教育经费少,山区里的教师没有机会走出去,观摩学习,汲取先进教学经验。
三、新课标下如何改善教学现状的策略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寻求帮助,打破山区教育僵局。
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的向有关部门申请援助,提高,完善山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资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后盾;另一方面,我们教师不应该坐以待毙,甚至以此怨天尤人,而是应该主动出击,寻求帮助,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向上级反应教学问题,提出教学需要,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尽可能的得到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教学内涵和能力。
第二,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教学人文性。
在新课标思想的引导下,当前的教育已经从原有的应试化教育过渡到了当前的人文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该做出转变,从过去只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中走出来,逐渐转变到现下需要在人文情怀和知识总体掌握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实施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山区教师在教学目标上,除了多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进行强化和深化之外,还应多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华文明;在教学环境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平等,開放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
第三,转变视角,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在偏远山区,由于家长的观念,教师的素养,留守儿童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都会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在课堂上,教师一股脑的讲授,学生没有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外,家长疏于管教,学生自律能力差,没有实践的条件和意愿。作为教师,要在提高实践性上下功夫,要转变视角,一方面,转变授课的视角。教学中,巧妙的利用一些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图解法等,引发学生的动手欲望,提高课堂上的操作性;另一方面,转变山区的视角。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让学生用学习的态度对待生活,看到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联想到课堂学习的知识,积极的应用,加强掌握和理解。
总之,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下,教师要秉持“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努力克服山区学校的自身弊端,巧妙利用其自身优势,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罗浮中心小学(5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