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拜读杨国新老师《期待教研组作用的回归》一文,深有感触.增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教师创业的内在动力,是每一位教研组长所必须思考的事情.然而由于原有的评价机制明显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造成现在教研组长都是不停地在做很多“务实的工作”,但对于整个数学组的整体规划、发展思路等一些“务虚”的事情却缺乏必要的思考.
一、“务实”的评价机制导致数学教研组现存的一些弊病:
1.组内老师竞争有余,合作不足,形成不了一个有效的团队
要形成一个真正的团队,必须要有共同的需求.直白地说,共同利益是一个团队产生的首要前提.那么,教研组内的教师有共同利益吗?很遗憾,目前笔者看到的情况是基本没有.不仅没有,组内反倒有着激烈的竞争.究其原因就在于“务实”的评价机制强调考核量化的结果,而忽略形成结果的过程.
2.组内老师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研气氛压抑
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使数学老师成长的主渠道,但教研活动过分和评价机制结合,就导致不少老师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只追求教研活动的结果,而不反思在活动中的所失所得,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二、“务虚”的评价机制对数学教研组的积极意义
何为“务虚”,笔者的意思是摒弃诸如常规检查(教案、作业、听评课、论文写作等检查)之外的一些思想性的提议或者活动.
1.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人文化的激励评价机制,促进组内教师的健康发展
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教研组文化氛围,是促进教研组发展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数学老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教材内容,还要在题海中“沉沦”,造成许多数学老师的压力远远高于其他科目的教师.但一般数学老师又都不善于自己开解,形成了数学老师难以沟通的误解.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提倡“讲自己的故事”,即“寻找内心的自我”的办法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来唤醒内心的力量,提升自己内心的快乐.如:开展“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活动让数学老师敞开心扉,把具有冲突性的典型工作经历、发生时的内心感受及其深入的思考讲述给组内老师听.其他老师静静聆听,尊重讲述者的做法、想法和问题,不要轻易打断讲述,也不需回答讲述者提出的问题.这样做,通过心灵力量相互支撑的方式,使讲述的数学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疏解自己的心结,对于组内教师也有一种内在的职业激励和借鉴性.
2.构建教研组合作的全新评价机制,促进组内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一流的数学教研组,需要一流的数学教师,而一流的数学教师要取得一流的成绩也同样离不开组内老师的共同协作.管理心理学认为:群体的准则、规范、舆论和人际关系,往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有效地影响和改变着一个人的态度.群体的影响不仅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力,而且还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只有形成自然合作的群体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指出:教师合作就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方案而展开的双边或多边活动.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教师都是不同的个体,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性格特质、讲课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实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教研组的发展只凭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构建教研组合作的全新评价机制,形成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数学教研组可通过老师小范围的交流探讨,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指导实践,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一般流程包括: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超出了教师个人的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共性,需要教师合作探究协同解决);分析问题(教研组内的教师写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通过讨论,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形成书面报告(在深入探讨之后,在教研组内形成共识,然后以总结的形式公布,并存档);指导实践(用教研组商讨的方案来指导实践).
3.改变教学常规的评价机制,促进组内教师的专业发展
常规检查不可废,而且还要强化.但就目前许多学校实行的评价机制,必然会让老师走形式主义,敷衍了事,取不到应有的评价效果.但如果这些非常“务实”的量化考核能适当地进行“务虚”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一个优秀评价机制的获得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重视量化考核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发挥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功能.留足“务虚”的余地,让教师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罗 艳)
一、“务实”的评价机制导致数学教研组现存的一些弊病:
1.组内老师竞争有余,合作不足,形成不了一个有效的团队
要形成一个真正的团队,必须要有共同的需求.直白地说,共同利益是一个团队产生的首要前提.那么,教研组内的教师有共同利益吗?很遗憾,目前笔者看到的情况是基本没有.不仅没有,组内反倒有着激烈的竞争.究其原因就在于“务实”的评价机制强调考核量化的结果,而忽略形成结果的过程.
2.组内老师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研气氛压抑
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使数学老师成长的主渠道,但教研活动过分和评价机制结合,就导致不少老师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只追求教研活动的结果,而不反思在活动中的所失所得,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二、“务虚”的评价机制对数学教研组的积极意义
何为“务虚”,笔者的意思是摒弃诸如常规检查(教案、作业、听评课、论文写作等检查)之外的一些思想性的提议或者活动.
1.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人文化的激励评价机制,促进组内教师的健康发展
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教研组文化氛围,是促进教研组发展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数学老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教材内容,还要在题海中“沉沦”,造成许多数学老师的压力远远高于其他科目的教师.但一般数学老师又都不善于自己开解,形成了数学老师难以沟通的误解.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提倡“讲自己的故事”,即“寻找内心的自我”的办法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来唤醒内心的力量,提升自己内心的快乐.如:开展“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活动让数学老师敞开心扉,把具有冲突性的典型工作经历、发生时的内心感受及其深入的思考讲述给组内老师听.其他老师静静聆听,尊重讲述者的做法、想法和问题,不要轻易打断讲述,也不需回答讲述者提出的问题.这样做,通过心灵力量相互支撑的方式,使讲述的数学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疏解自己的心结,对于组内教师也有一种内在的职业激励和借鉴性.
2.构建教研组合作的全新评价机制,促进组内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一流的数学教研组,需要一流的数学教师,而一流的数学教师要取得一流的成绩也同样离不开组内老师的共同协作.管理心理学认为:群体的准则、规范、舆论和人际关系,往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有效地影响和改变着一个人的态度.群体的影响不仅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力,而且还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只有形成自然合作的群体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指出:教师合作就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方案而展开的双边或多边活动.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教师都是不同的个体,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性格特质、讲课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实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教研组的发展只凭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构建教研组合作的全新评价机制,形成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数学教研组可通过老师小范围的交流探讨,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指导实践,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一般流程包括: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超出了教师个人的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共性,需要教师合作探究协同解决);分析问题(教研组内的教师写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通过讨论,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形成书面报告(在深入探讨之后,在教研组内形成共识,然后以总结的形式公布,并存档);指导实践(用教研组商讨的方案来指导实践).
3.改变教学常规的评价机制,促进组内教师的专业发展
常规检查不可废,而且还要强化.但就目前许多学校实行的评价机制,必然会让老师走形式主义,敷衍了事,取不到应有的评价效果.但如果这些非常“务实”的量化考核能适当地进行“务虚”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一个优秀评价机制的获得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重视量化考核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发挥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功能.留足“务虚”的余地,让教师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