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观疗法(NaiKan therapy)是由日本人吉本伊信创立的一种通过内省将内心怨恨、不满化解成为感恩意识的心理治疗方法。内观疗法本质上是一种“感恩生活”的人生哲学。吉本伊信认为,尽管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每个人都是环境的索取者,不间断地从环境中索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包括生存物质、文化知识、情感慰藉等。由于个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这种自然关系,每个人都应当在内心正视生活中他人对我们自身的支持和帮助,而不应回避,或是将这种来自他人的“恩情”看做理所当然,受之无愧。
内观疗法通常要求受治疗者在治疗者的引导下循着“他人给予了自己什么”“自己对他们回报了什么”“自己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这三个问题进行内省,并撰写内观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内观者回归到个人与环境的自然关系中去,不断比较“自身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和“他人对自己的慈爱”之间的差异,得到深刻的情绪体验。这种切身体验推动内观者逐渐学会关注他人,反省自己,产生愧疚感,从而强化感恩意识及行动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落实学校感恩教育工作时大胆将“内观疗法”应用于对高一学生的感恩教育实践,开展了系列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活动1:伴随我成长的父母
活动目的:开展班会活动,认识父母恩情,形成感恩父母的意识。
活动流程:①用多媒体列举和展示真实的感恩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②暂停活动,保持课室安静十分钟,让学生结合所举事例进行内心的自我比较,形成愧疚感;③提出“内观三要素”,让学生循着这三个问题进行内观、反省,并当堂撰写题为《伴随我成长的父母》的内观心得(过程中课室除了循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之外保持安静)。
活动总结:在收上来的心得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很空泛地谈论父母对自己的照顾,而是能够详细描述出一些感人故事,这证明学生的确进行了内心深处的思考,并且对故事有了深刻的体会。内观疗法追求的正是对“恩情”的反复、细致回顾和体会。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能够比较详细的叙述出自己父母艰苦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这对于他们学会体谅父母的艰辛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感恩教育活动2:恋上新生活
活动目的:开展班会活动,总结高中新生活,让学生带着感恩意识融入新生活。
活动流程:①播放《恋上新生活》视频(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经历的系列集体活动如军训、广播操比赛、班会活动、公开课等的相关照片、录像的剪辑,并配上能够渲染温馨感人气氛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对高中新生活的回忆状态;②班主任和学生共同自由讲述进入高中生活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引导其他学生在内心回顾高中生活;③让学生保持安静,独立回顾高中生活,并遵循“内观三要素”进行总结,当堂撰写题为《恋上新生活》内观心得。(课室内低声循环播放《恋上新生活》视频)
活动总结: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新同学、新老师对自己的各种关怀,尤其怀念军训时和同学、老师、教官一起顶着烈日训练和唱军歌的场景。不少同学也表示自己在生活中给身边的人带来了伤害、烦恼,例如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给其他同学造成了困扰甚至伤害;自己对待作业的拖沓态度和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给老师造成了烦恼;老师找自己谈心时,自己故意隐藏一些真实想法的行为,对不起老师的谆谆教诲等。此后,本班学生的凝聚力日渐成熟,同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对待老师和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端正。
感恩教育活动3:栽培班级心灵之树
活动目的:结合前两次班会活动和即将召开的家长会,让学生写出心中最想对父母、同学和自己说的话,营造感恩氛围。
活动流程:①让板报小组的学生在四张海报上画了四棵挺拔的树,并挂在课室的后墙上;②用PPT展示从前两篇内观心得中匿名摘录出来的一些精彩、感人语段,触动学生对父母、老师和班级同学的感恩意识;③给每位学生发放三张心形的便签贴纸,引导学生在贴纸上分别写出“致我最爱的父母的一句话”“致我最要好同学的一句话”和“致我自己的一句话”,并亲手将贴纸贴到树上。
亲情互动
会场实录:家长会当天,课室里循环播放着《恋上新生活》视频,家长们看到画面中自己的孩子都很开心。而我们班墙上的四棵树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很多家长驻足在树前认真寻找着自己孩子的留言。有一位母亲激动地跟我说:“老师,你做了一件慈悲的事,我的孩子第一次跟我说这么感人的话。”很多家长也都有类似的感觉。借此氛围,我将事先为家长准备好的心形贴纸发给家长,请家长也给孩子们留言,并贴到第四棵树上。家长们也许是第一次给自己孩子写留言,他们端坐在教室里写着,认真、真诚,部分不会写字的家长还请他人代笔留言,场景让人难以忘怀。第二天,学生回来上学,第四棵树又成为了他们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其中一句“加油孩子,老妈支持你!”感动了不少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本学期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并延续和保存感恩教育的成果,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
让班级心灵之树长青
活动目的:让学生总结本学期感恩教育的所思所得。
活动流程: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撰写以感恩教育活动所思所得为主题的心得体会。上交后由班主任匿名摘录部分内容,在班级德育总结班会上展示。
活动总结:在这最后一篇心得中,学生不断提起班里墙上那四棵班级心灵之树。一颗颗心就像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密密麻麻地挂在树上,成为孩子与家长、同学与同学、自己与自己之间情感交流的永恒见证。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内观”的形式,循着“内观三要素”的思路,不断思考总结自己与父母、老师、班级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强化了对恩情的肯定,并内化成为强烈的感恩意识和行动观念,从而形成了感恩、正义、淳朴的班风。
德育,做的是人的工作,而人的行为习惯和感情意识是自发形成的。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教师应向学生反复强调“感恩”,更应留下足够空间让学生进行“内观”。 每一次的“内观”都是对恩情的体会,而这种体会的深刻程度恰恰和报恩意识的强烈程度成正比。真正的感恩其实是一种情感内化的结果,而不是理论灌输的成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就应当让这群花季雨季的少年学会“日省吾身”。
本栏责任编辑魏文琦
内观疗法通常要求受治疗者在治疗者的引导下循着“他人给予了自己什么”“自己对他们回报了什么”“自己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这三个问题进行内省,并撰写内观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内观者回归到个人与环境的自然关系中去,不断比较“自身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和“他人对自己的慈爱”之间的差异,得到深刻的情绪体验。这种切身体验推动内观者逐渐学会关注他人,反省自己,产生愧疚感,从而强化感恩意识及行动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落实学校感恩教育工作时大胆将“内观疗法”应用于对高一学生的感恩教育实践,开展了系列感恩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活动1:伴随我成长的父母
活动目的:开展班会活动,认识父母恩情,形成感恩父母的意识。
活动流程:①用多媒体列举和展示真实的感恩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②暂停活动,保持课室安静十分钟,让学生结合所举事例进行内心的自我比较,形成愧疚感;③提出“内观三要素”,让学生循着这三个问题进行内观、反省,并当堂撰写题为《伴随我成长的父母》的内观心得(过程中课室除了循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之外保持安静)。
活动总结:在收上来的心得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很空泛地谈论父母对自己的照顾,而是能够详细描述出一些感人故事,这证明学生的确进行了内心深处的思考,并且对故事有了深刻的体会。内观疗法追求的正是对“恩情”的反复、细致回顾和体会。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能够比较详细的叙述出自己父母艰苦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这对于他们学会体谅父母的艰辛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感恩教育活动2:恋上新生活
活动目的:开展班会活动,总结高中新生活,让学生带着感恩意识融入新生活。
活动流程:①播放《恋上新生活》视频(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经历的系列集体活动如军训、广播操比赛、班会活动、公开课等的相关照片、录像的剪辑,并配上能够渲染温馨感人气氛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对高中新生活的回忆状态;②班主任和学生共同自由讲述进入高中生活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引导其他学生在内心回顾高中生活;③让学生保持安静,独立回顾高中生活,并遵循“内观三要素”进行总结,当堂撰写题为《恋上新生活》内观心得。(课室内低声循环播放《恋上新生活》视频)
活动总结: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新同学、新老师对自己的各种关怀,尤其怀念军训时和同学、老师、教官一起顶着烈日训练和唱军歌的场景。不少同学也表示自己在生活中给身边的人带来了伤害、烦恼,例如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给其他同学造成了困扰甚至伤害;自己对待作业的拖沓态度和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给老师造成了烦恼;老师找自己谈心时,自己故意隐藏一些真实想法的行为,对不起老师的谆谆教诲等。此后,本班学生的凝聚力日渐成熟,同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对待老师和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端正。
感恩教育活动3:栽培班级心灵之树
活动目的:结合前两次班会活动和即将召开的家长会,让学生写出心中最想对父母、同学和自己说的话,营造感恩氛围。
活动流程:①让板报小组的学生在四张海报上画了四棵挺拔的树,并挂在课室的后墙上;②用PPT展示从前两篇内观心得中匿名摘录出来的一些精彩、感人语段,触动学生对父母、老师和班级同学的感恩意识;③给每位学生发放三张心形的便签贴纸,引导学生在贴纸上分别写出“致我最爱的父母的一句话”“致我最要好同学的一句话”和“致我自己的一句话”,并亲手将贴纸贴到树上。
亲情互动
会场实录:家长会当天,课室里循环播放着《恋上新生活》视频,家长们看到画面中自己的孩子都很开心。而我们班墙上的四棵树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很多家长驻足在树前认真寻找着自己孩子的留言。有一位母亲激动地跟我说:“老师,你做了一件慈悲的事,我的孩子第一次跟我说这么感人的话。”很多家长也都有类似的感觉。借此氛围,我将事先为家长准备好的心形贴纸发给家长,请家长也给孩子们留言,并贴到第四棵树上。家长们也许是第一次给自己孩子写留言,他们端坐在教室里写着,认真、真诚,部分不会写字的家长还请他人代笔留言,场景让人难以忘怀。第二天,学生回来上学,第四棵树又成为了他们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其中一句“加油孩子,老妈支持你!”感动了不少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本学期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并延续和保存感恩教育的成果,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
让班级心灵之树长青
活动目的:让学生总结本学期感恩教育的所思所得。
活动流程: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撰写以感恩教育活动所思所得为主题的心得体会。上交后由班主任匿名摘录部分内容,在班级德育总结班会上展示。
活动总结:在这最后一篇心得中,学生不断提起班里墙上那四棵班级心灵之树。一颗颗心就像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密密麻麻地挂在树上,成为孩子与家长、同学与同学、自己与自己之间情感交流的永恒见证。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内观”的形式,循着“内观三要素”的思路,不断思考总结自己与父母、老师、班级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强化了对恩情的肯定,并内化成为强烈的感恩意识和行动观念,从而形成了感恩、正义、淳朴的班风。
德育,做的是人的工作,而人的行为习惯和感情意识是自发形成的。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教师应向学生反复强调“感恩”,更应留下足够空间让学生进行“内观”。 每一次的“内观”都是对恩情的体会,而这种体会的深刻程度恰恰和报恩意识的强烈程度成正比。真正的感恩其实是一种情感内化的结果,而不是理论灌输的成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就应当让这群花季雨季的少年学会“日省吾身”。
本栏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