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教学视域下语文课堂微表演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具身教学视域下的语文课堂微表演,不仅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维度的体验路径,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领悟文本的独特智慧,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从四个方面开展运用:借助微表演,感知课文情境;利用微表演,领悟人物形象;评价微表演,渗透价值引领;深化微表演,揣摩语言表达。
  [关键词] 具身教学;语文课堂;微表演
  具身教学理论认为,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认知、心智的发展与身体之间密不可分,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课堂微表演具有短、平、快的鲜明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较为关注表演在形式方面的特性,而很少关注认知维度,学生体验到的主要是表演的乐趣,而不是语言学习的乐趣。因此,课堂表演需要具身教学理论的指导。
  具身教学视域下语文课堂微表演,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具身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感受、理解和体验语言,提升综合素质。这样的微表演,不仅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维度的体验路径,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领悟文本的独特言语智慧,进而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
  一、借助微表演,感知课文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具身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借助微表演,能够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当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时,就会充分感知课文情境,与课文展开亲密接触,沉浸于情境之中,思维与情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真切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具身教学视域下的语文课堂微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依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学生,触摸到文本的秘妙,徜徉在文本描绘的世界里,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不顾同事劝阻,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其中,“我进入工厂找母亲要钱买书”和“母亲给钱买书”是两个重点场景。这部分教学,如何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找到母亲要钱的心情?当代学生对这种特殊的环境及心情缺乏生活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许多老师往往借助播放音响、视频资料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其效果往往不及微表演经济、实惠、可靠和深刻。笔者在教学时,让全班学生不停地跺脚、拍桌子,模仿工人踩踏缝纫机工作的情景。在这震耳欲聋的“缝纫机声”中,三名学生分别表演“我”、母亲和工厂老头的对话。三名学生为了使对方听清话语,就自然而然地倾斜着身体,做出手势,开始表演起来。表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发现学生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畅所欲言。从他们的交流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借助微表演,已经充分感知了课文中“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的情境,充分体验到人物复杂的内心感受,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利用微表演,领悟人物形象
  领悟人物形象是学生阅读的重要目标。不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1]在具身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利用微表演,能够让学生在探究文本描述的事件和场景中,多角度走近人物,揣摩人物言行,体察人物内在的精神、情感、气度等,从而深入领悟人物形象。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人物形象,教师打破传统的通过分析“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了解人物特点的方法,而是创设拍电影的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微表演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进而领悟人物形象。比如选好演员后,教师出示三组蔺相如面对赵王、秦王、门客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表演时关注人物说话时的身姿、动作、语气和具体意思,同桌相互练习、评价,深入文本核心,揣摩人物内心。这样,具身教学视域下语文课堂微表演,为学生搭建了对比学习的支架,促进学生真正走近人物,感受蔺相如面对秦王的毫不畏惧和面对廉将军的谦让,从而构筑起对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全面的认识。
  三、评价微表演,渗透价值引领
  价值引领是语文课程不可忽视的目标。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的。[2]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微表演是一种综合性活动,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将价值观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因此,在评价微表演时,教师关注并渗透价值引领,能够为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神笔马良》时,一位教师借助画面和文字,鼓励一位同学表演不停画风的马良,另一位同学表演很生气的皇帝。表演后,教师追问“马良”:“你为什么不停地画风?”表演者说要给贪心的皇帝一个惩罚。接着,这位老师又避实就虚地追问:“赌博的懒汉们没有赌具和赌注,就给他们画赌具和赌注,这样可以吗?”学生们愤而起辩:“不能画!赌博是不对的,危害家庭和社会,马良的善良是有原则的,不能支持不良行为。”这样的具身微表演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想象空间,更在评价中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学生形成惩恶扬善、维护正义、利于他人与社会的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深化微表演,揣摩语言表达
  具身教学视域下语文课堂微表演,实际上是一种追求深度学习的方式,表演本身不是目的,在表演中习得语言表达的秘妙才是真正的目的。相對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儿童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深化微表演,通过调动学生高度的情感投入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对文本的语言表达不断深入。经历思考、辨别、探究,逐步揣摩出文本内在的表达之美,从而生成为个体的语言素养。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时,有教师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一重点内容,首先让学生表演武松和老虎搏斗的情景,接着通过定格“揪”这个动作,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抓”“拎”“拉”哪一个字更加精准。学生反复揣摩,认为“揪”字比“抓”“拎”“拉”等字更有瞬间的力量感,更加能够体现老虎的凶猛,更加能够突出武松的英勇,从而品味出细节描写的作用和经典名著的语言表达魅力。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定格表演、咬文嚼字,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觉,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了学生斟词酌句的语言学习习惯的形成。习惯催生素养,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便能逐步生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元虎.小学语文课程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2(10).
其他文献
关键词:家庭养育 成人反思 家长学校  近年来,时常传出的未成年孩子杀害养育者的消息让众多家长感到震惊。有关家庭育儿、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等话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网络上的热搜话题。很多养育者——有父母也有替代抚养人经常为孩子的行为及心理问题感到焦虑,不知所措,他们四处寻找专家,到处询问对策。面对这类养育现象,如何寻找关键点,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选择具有主动权的一方,通过提高养育者的养育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领导干部带头经营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孟子》云:“天
期刊
[摘要] 几何直观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示范、渗透、训练,使学生主动运用几何直观理解数学。要在新知建构、作业巩固、专项练习、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让学生“遇见问题—图形助力—解决问题”,体会几何直观在数学中的价值,形成几何直观意识,树立数形结合思想。  [关键词] 几何直观;渗透;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虽然因为高校扩张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但是总体的就业情况也因为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然保持着平稳.我国政府也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引导儿童过美好生活为目的。教师应基于美育视角,用好教材,重构教材,创新教学,丰富课程,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美育又超越美育的立人过程。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崇美立人;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  审美活动是人的生命的本质。蔡元培提出“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引导儿童过美好生活为目的
作为习作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练笔资源非常丰富.以三年级上册为例,分类梳理外显式练笔资源与内隐式练笔资源.有效开展练笔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
一、家庭媒介生活的“原子化”危机在当代家庭生活中,人们对手机、电脑、网络的广泛使用且深度依赖导致了每个家庭成员虽然在物理空间上共处一室,却各自沉浸于独立的虚拟空间之中,难以沟通交流、共享经验、彼此理解,因而经常出现以下几种典型的情景:情景一:夫妻俩各自玩手机许久,走进房间发现孩子在玩手机游戏,父母气急败坏地责骂孩子,甚至摔碎孩子的手机,进而引发一场“亲子大战”。情景二:家长守着电脑和手机忙工作、忙网购,孩子捧着平板上网课,家长与孩子之间很少交流,话题仅限于检查课程作业、课外补习、考试成绩和各种群打卡。情景
语文之耀是塑人。  此说有何出处?  “语文教育事业是塑人的事业,育人是第一位的……”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在他的《语文人生哲思录·教书育人》篇中的观点。掷地有声,颠扑不破。  如何认知理解?  我认为其中的深意:语文教育的塑人功能是极其重要的,它立意高,是“塑人事业”;站位前,是第一位的。  确实如此。语文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但它不是建筑,也不是雕刻,而是育人的艺术,是塑造大写的人的艺术
[摘要]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当前初高中衔接教学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缺共享的教学模式,本着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组织行为能力的目的,对衔接教学中的社会化学习行为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高中衔接教学;自组织行为;社会化学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学习能力定义为“学生积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受制于教师,缺乏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教师越位、学生缺位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学中教师的适当退位,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练习、合作探究的训练,反而有助于主动数学探究、拔高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进而增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退位;进位;教师指导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自我定位不准,师本位的惯性思维居主动地位,越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