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能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们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老师们在这些方面已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并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在此,我仅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谈些自己的看法。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善于发问、质疑。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本人认为可从“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这一方面入手。
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创造性思维的这一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
质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调整质疑心态,鼓励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扫除学生在质疑方面的心理障碍,调整他们的心态。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深入思考,不主动寻疑。对于这种学生,应使他们了解质疑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要学也要问,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要多对他们“问难”,使他们明白自己学习上的欠缺,引起他们的适度焦虑,从而养成他们不但求“知其然”,更求“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学习质疑。有的学生有疑,但怕提出的疑问不得要领,受老师责怪、被同学耻笑。对于他们,应热情地鼓励,肯定他们“质疑”的勇气。还有的学生,把握不住学习要点,对所学内容不知所云,提不出问题。这就要多指点,引导他们去找疑问,从字、词等难度较小的方面入手,学会质疑。只要学生开始问了,便会越问越多,越问越难,进而越学越深。
2.教给方法,使学生寻疑有方
好问是好的,但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使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后面。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
“质疑”的方法有很多,我所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质疑。其中“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而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
“质疑”还可分为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三处”、“三点”进行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
3.巧妙设问,导疑有法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疑问难,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寻疑,对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很重要。教师教每篇课文,总要提出很多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文章,老师的提问,实际是老师给学生“设疑”,让学生按照这些“疑”去学习、思考,看课文作者是怎样把每个问题写具体的。老师的提问要准确、恰当、有规律可循,因为学生不但通过老师的“设疑”解决了知识,也从老师“设疑”的示范作用中学到了怎样去设疑。巧妙设疑,达到了单一老师提问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质疑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当然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灵活应对,释疑有术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途径,释疑得体就很重要。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疑问应尽可能地给予答复。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在课堂上答复,对于一些个别同学缺乏代表性的疑问,或过于琐碎的问题可在课后个别答复。如果是由于课前预习不充分提出的问题,应要求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同时可要求他们先存疑,在下面的学习中力求解疑;若是同学讨论后能释的疑,可将这类疑交给大家讨论,使之成为大家的疑,然后讨论解答;如果是因老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的一些问题,老师应认真解答。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素质,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培养训练,进行创新性地教学。
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创造性思维的这一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
质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调整质疑心态,鼓励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扫除学生在质疑方面的心理障碍,调整他们的心态。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深入思考,不主动寻疑。对于这种学生,应使他们了解质疑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要学也要问,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要多对他们“问难”,使他们明白自己学习上的欠缺,引起他们的适度焦虑,从而养成他们不但求“知其然”,更求“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学习质疑。有的学生有疑,但怕提出的疑问不得要领,受老师责怪、被同学耻笑。对于他们,应热情地鼓励,肯定他们“质疑”的勇气。还有的学生,把握不住学习要点,对所学内容不知所云,提不出问题。这就要多指点,引导他们去找疑问,从字、词等难度较小的方面入手,学会质疑。只要学生开始问了,便会越问越多,越问越难,进而越学越深。
2.教给方法,使学生寻疑有方
好问是好的,但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使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后面。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
“质疑”的方法有很多,我所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质疑。其中“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而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
“质疑”还可分为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三处”、“三点”进行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
3.巧妙设问,导疑有法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疑问难,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寻疑,对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很重要。教师教每篇课文,总要提出很多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文章,老师的提问,实际是老师给学生“设疑”,让学生按照这些“疑”去学习、思考,看课文作者是怎样把每个问题写具体的。老师的提问要准确、恰当、有规律可循,因为学生不但通过老师的“设疑”解决了知识,也从老师“设疑”的示范作用中学到了怎样去设疑。巧妙设疑,达到了单一老师提问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质疑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当然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灵活应对,释疑有术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途径,释疑得体就很重要。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疑问应尽可能地给予答复。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在课堂上答复,对于一些个别同学缺乏代表性的疑问,或过于琐碎的问题可在课后个别答复。如果是由于课前预习不充分提出的问题,应要求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同时可要求他们先存疑,在下面的学习中力求解疑;若是同学讨论后能释的疑,可将这类疑交给大家讨论,使之成为大家的疑,然后讨论解答;如果是因老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的一些问题,老师应认真解答。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素质,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培养训练,进行创新性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