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这一论断揭示了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本质,指出了时代发展对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呼唤,占据国际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它是人各项素质的核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还很不够,教师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结合实际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纵观全国,尽管我们都在热情呼唤素质教育尽量多培养出几个创新型的人才,但事实上,素质教育尚处于萌芽状态,现行的教育特征仍是“应试教育”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表面上宣传为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应试教育”不声不响扎扎实实.应试教育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得学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异化为考试机器,正如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先生所讲的那样:“在升学主义挂帅的制度下,我们不再好好教育学生,只是努力训练他们成为只会解决考卷上的问题的技工.”目前教育体制上的弊端和相应的错误操作(包括现行的高考体制,教学方法,考试手段,评价标准等),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了反感、厌倦.学习不再是令人身心愉悦的过程,不再是心灵发展的需要,相反地变成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压力,为了取得好分数,为了升学,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了阻碍和破坏,根本谈不上创新.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启发式的科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讲究教学方法启发性,关键是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超出教师所设计的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即使学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也要在肯定他敢于质疑的前提下,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来加以引导.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创新思维活动密切相联的.由于广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无止境.创新思维始于问题,始于学生对问题的追求探索.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供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要有适当的难度,又要教与学两方面都富有探索性,还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如“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运动吗?”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要给学生有“亲自研究得出结论”的创新机会.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物理思维过程,进行过程的动态分析,使学生适应动态变化的情形.物理学的每一个概念、规律,一般既有文字表述,又有数学公式表示,还可以用图像等来表征,同时在运用概念规律解答问题时,既有问答题,也有作图题、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理解和应用同一概念或规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重视过程的分析,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也可编选一些动态变化过程习题供练习.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思维方式来解决具体问题.
三、改革实验教学,注重物理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情况,应增加实验内容的探索性.探究性实验研究内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与已学过的内容有关,而在教材中又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增加演示实验的创新成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理知识,而且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目的.
如:在讲大气压时,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学中用一只塑料杯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然后慢慢把杯倒过来,纸片不会脱落,水也不流出.但这一实验现象往往被学生怀疑,认为纸片是被水粘住而不脱落.如果在塑料杯底上钻一小孔,用手指把小孔堵住,再装满水,用纸片封住杯口,慢慢把杯倒过来,纸片不脱落,然后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结果纸片脱落,水也流出.这一现象同学们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松开手指后,杯底与大气相通,纸片脱落,水流出.因而肯定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解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误解.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不但给学生示范,而且激励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大都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
讲、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这样的实验教学,对教师来说确是省事,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可结合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将传统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通过指导或引导,让学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究,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单是接受者.
例如:上“阿基米德原理”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我把课堂移到实验室,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金属块全部浸没和部分浸没两种情况,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相等的关系,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同样,在接下来的“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课程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和进行受力分析,同时结合密度和阿基米德原理去判断物体的浮沉,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寻求得出“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是决定物体浮沉的条件”这一结论.
在几年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物理课时十分有限,要解决这个难题,实施创新教育,变以往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就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创新活动,改构建一个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组成的开放的教学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虽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坚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物理教学的各个内容、各个环节,就一定能适应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这正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吴滩初级中学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还很不够,教师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结合实际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纵观全国,尽管我们都在热情呼唤素质教育尽量多培养出几个创新型的人才,但事实上,素质教育尚处于萌芽状态,现行的教育特征仍是“应试教育”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表面上宣传为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应试教育”不声不响扎扎实实.应试教育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得学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异化为考试机器,正如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先生所讲的那样:“在升学主义挂帅的制度下,我们不再好好教育学生,只是努力训练他们成为只会解决考卷上的问题的技工.”目前教育体制上的弊端和相应的错误操作(包括现行的高考体制,教学方法,考试手段,评价标准等),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了反感、厌倦.学习不再是令人身心愉悦的过程,不再是心灵发展的需要,相反地变成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压力,为了取得好分数,为了升学,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了阻碍和破坏,根本谈不上创新.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启发式的科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讲究教学方法启发性,关键是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超出教师所设计的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即使学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也要在肯定他敢于质疑的前提下,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来加以引导.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创新思维活动密切相联的.由于广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无止境.创新思维始于问题,始于学生对问题的追求探索.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供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要有适当的难度,又要教与学两方面都富有探索性,还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如“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运动吗?”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要给学生有“亲自研究得出结论”的创新机会.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物理思维过程,进行过程的动态分析,使学生适应动态变化的情形.物理学的每一个概念、规律,一般既有文字表述,又有数学公式表示,还可以用图像等来表征,同时在运用概念规律解答问题时,既有问答题,也有作图题、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理解和应用同一概念或规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重视过程的分析,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也可编选一些动态变化过程习题供练习.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思维方式来解决具体问题.
三、改革实验教学,注重物理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情况,应增加实验内容的探索性.探究性实验研究内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与已学过的内容有关,而在教材中又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增加演示实验的创新成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理知识,而且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目的.
如:在讲大气压时,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学中用一只塑料杯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然后慢慢把杯倒过来,纸片不会脱落,水也不流出.但这一实验现象往往被学生怀疑,认为纸片是被水粘住而不脱落.如果在塑料杯底上钻一小孔,用手指把小孔堵住,再装满水,用纸片封住杯口,慢慢把杯倒过来,纸片不脱落,然后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结果纸片脱落,水也流出.这一现象同学们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松开手指后,杯底与大气相通,纸片脱落,水流出.因而肯定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解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误解.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不但给学生示范,而且激励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大都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
讲、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这样的实验教学,对教师来说确是省事,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可结合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将传统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通过指导或引导,让学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究,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单是接受者.
例如:上“阿基米德原理”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我把课堂移到实验室,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金属块全部浸没和部分浸没两种情况,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相等的关系,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同样,在接下来的“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课程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和进行受力分析,同时结合密度和阿基米德原理去判断物体的浮沉,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寻求得出“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是决定物体浮沉的条件”这一结论.
在几年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物理课时十分有限,要解决这个难题,实施创新教育,变以往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就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创新活动,改构建一个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组成的开放的教学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虽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坚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物理教学的各个内容、各个环节,就一定能适应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这正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吴滩初级中学